APP下载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2022-07-09黄盈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黄盈

摘要:高职英语作为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但当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目标被忽略、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的失语、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欠缺等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整合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以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效应,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态势。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C-0008-04

作为一门主干课程,高职英语教学贯穿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结合,除了让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对西方文化、西方思维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要适时、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使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进一步实现英语课程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的高度契合性

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课程思政不是把所有课程都上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是采用“三全”育人的形式,将思政教育元素融于学校的各门课程中,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授课时长几乎跨越高职教育的整个学制,且覆盖面较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修习这门课程。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且多元化,除本身教材内容,教学介质还包含有丰富的视听资源、阅读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和多元的教学内容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经验,也有益于开展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摈弃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客观看待外部世界,理性对待文化差异,从而提升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学生还可以在对比学习中发展思辨能力,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思政教育的空间较大,可嵌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思政教育载体多样,途径各异,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都可能蕴含着思政教育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二、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性教育目标被忽略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对单词、句型、语法等的讲解,或重在练习、测试,目的是让学生顺利获取大外三级、四级、六级证书,为将来就业增加竞争力。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词汇学习、句型剖析、语法强化、翻译练习等方面,但是对于语言教学所承载的人文性教育内容,如职业素养、道德修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元素的挖掘不够重视,或者浮于表面。

(二)中国文化的失语

在教学国外社会生活、西方节日等方面的内容时,一些教师往往着重于教材内容的单向度讲解,缺乏与国内相关内容的对比与分析,导致学生一心沉浸在西方文化中,无法与本国的文化主动对接,甚至知之甚少,进而影响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词汇、句型等孤立的语言点,忽视对学生“说”这一能力的培养,学生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绞尽脑汁不知道如何“说”、“说”什么,“失语”现象严重,更别说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固然要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从而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三)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欠缺

不少教师对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思政元素与学生专业学习目标不够契合,思政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融合不足。他们在英语教学中依然沿用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将启发式、思辨式的教学方法融进课程思政,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教材是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和来源,而教法则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因此,教师、教材、教法构成课程思政的三大要素,三者相互依赖,使英语课堂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

(一)提升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规范自身言行,起好带头作用,自觉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在着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自我反思等途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使命,热爱教育事业,以自己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要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不斷探索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和显性的教育作用。还要自觉主动地将政治学习和业务探讨结合起来,发现适合课程思政的语言素材。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很好的政治、业务学习素材,可以将相关的内容翻译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使英语课堂成为“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丰富高职英语教材的思政内容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介质,其涵盖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思政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学习西方文化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但如果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极易使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必要时还要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的思政教育。

教师可以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补充,提炼思政教学元素和主题。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本资源、视听说资源等等,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挖蕴含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深层次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提炼、融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以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实用综合教程》为例,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丰富厚实,如理想追求、道德情操、职业选择、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中西方文化对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些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识传递功能和素质养成功能,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如在听力练习时,除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听力训练之外,可以补充一个“时政听力”版块,从China Daily、Xinhua News等官方权威媒介选取当今国内的积极向上的热点新闻或素材,编辑为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原声,锻炼听力,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比如在讲授西方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可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介绍、英文视频等;在介绍西方民主制度的章节中,增加对我国民主集中制的介绍,在对比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觉。

教师还可以设置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专题模块,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的能力。一方面,注重中国文化的补充,改善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失语现象,如开设中国传统节日模块、中国传统文化模块、红色中国模块等等,加大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渗入,增强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自信。还可以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传统思想经典等模块,学习翻译技巧,增强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开设VOA、CNN等新闻视听说模块、西方纸媒阅读模块,在跨文化语境中使学生体会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在学习与思辨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革课堂英语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自主意识较强,说教式的课程既不受学生的欢迎,也削弱了立德树人的效果。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动态平衡。

教師应加强思辨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外语教学作为人文教育,其本质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具有思辨能力培养这个功能。这种具有综合性、迁移性、系统性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思辨力培养应该是高等教育的必选目标,而不是自由选项。[2]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独立看待问题、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有关中西方文化对比的“The rules for gift giving”这篇文章时,教材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文化表象,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形成中西方送礼方式、礼品选择差异的多种因素,用辩证的视角审视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模式,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认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创设高质量的语言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活动,可以呈现案例,进行指导,让学生直面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地球一小时”的课文讲解中,可以从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威胁的英文视频导入,设置重点词汇听写的语言任务,锻炼学生“听+听写”的能力,扩大词汇量,训练语言技能。然后对学生进行阅读(泛读+精读)、翻译层面的训练,比较中、美两国对于环境保护的不同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环保对世界的贡献。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的英译为总结,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语言层面和人文思政层面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训练学生不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方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0.

责任编辑:华轩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