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从选择权走向选择力
2022-07-09沈忠杰
沈忠杰
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选择性”,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面对多种选考组合,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三个问题: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选择。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从赋予学生“选择权”走向发展学生“选择力”,是高中教育亟待思考和突破的问题。
生涯规划整体设计
过去的高考选拔机制要求学生考虑如何“取长补短”,新高考则要求学生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对学校而言,这意味着课堂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必须发生变革。
学生的生涯规划路径应该遵循这样的轨迹:兴趣—特长—专长—专业—职业—事业。由此不难看出,高中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涯规划直接面临就业,而高中生涯规划更多是对未来职业的“预演”,因此,高中生涯规划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学生生涯意识的唤醒上,让学生学会选择。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将学生生涯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总体设计。具体来说,学校生涯规划的整体推进思路为:认知上课程指路,方法上贴心指导,体验上活动推进。我们认为,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活动,而活动的主动权在于学生。新高考赋予学生的选择权不仅仅体现在“七选三”的课程选择和志愿填报时的专业选择,更应包括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学科专题活动中的选择,只有真正在选择中激活学生,才会激发其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程增强认知力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學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更贴切地认知自我,对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做出更多前瞻性思考和选择。课程是生涯教育的核心,课堂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在四大类课程中全面融入生涯教育。
在专业课程中引领生涯教育。学校通过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积极职业心态训练”等专业生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建立生涯导师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分阶段开展生涯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业规划、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能力。
在基础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生涯人物和生涯故事,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和能力;学科教师展示学科专业、职业类别和特点,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介绍各学科领域中学术巨匠们的奋斗历史和卓越成就,向学生渗透职业理想及职业精神。
在拓展课程中融入生涯教育。开设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与市内中职学校合作办学,拓展专业实践基地,实现“普职渗透”“走校上课”,加深学生的职业认知。
在环境课程中体现生涯教育。在校内建设生涯文化长廊、生涯活动宣传园地,开办知名生涯人物展,营造浓厚的生涯教育氛围,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在各教学楼设置生涯信息查询系统,充分利用专业职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资源,创建贴近学生的生涯信息网络体系。
指导提升学习力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全国各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过程中,均体现出重视学生特长、专长发展的招生趋势。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特长及专长,提升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
“一生一特”,多个平台,提高未来竞争力。学校在学生高一入学时就为其建立“一生一特”个性化数字档案,学生参照高校招生、学科竞赛、特长发展等要求,并结合自身兴趣,申报一项拟发展的特长方向,学校根据所录入的特长制定三年阶段发展目标,平台每学期向学生开放一次,供学生及时录入“阶段性成果”。这意味着学生在高中三年有了奋斗目标和方向,可以为后续课程选择、学业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各类活动等为学生的特长培养和发展提供平台。
“一生一导”,多种途径,培养学生选择力。学校通过双向选择,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成长发展手册》和《导师备忘录》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导师通过日常交流、固定谈心、生涯班会、实地家访等多种途径,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完成选科、选师和选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学生合理设计特长发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解决困惑,培养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根据学生的职业思考,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通过实践和体验提升未来选择力。
“一生一档”,多元发展,激活个体自主力。每个学生进校之后,都要确立自己的学科学习目标、特长发展目标、能力提升目标等。学校研发“学生自主管理系统”,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发展电子档案”。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成长历程、学业成绩、特长发展,都有过程性的记录和反馈。系统面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开放,既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也接受家长的监督检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体验成就选择力
高一阶段,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组织全体学生参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SWOT分析”等生涯测评与分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同时,组织高一学生开展“七选三”模拟选科,组织高二学生开展“高校专业志愿”模拟填报,组织全体学生撰写“生涯规划书”,并开展生涯规划大赛等,在多维体验中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未来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
学生社团类体验活动。社团是学生未来职业的预演,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社团,以后就可能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态度,可能就是以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学校现有学术科技、人文素养、体育艺术、社会公益四大类共计30个社团,让学生通过社团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准未来的方向。
学科专题类体验活动。学生高一下学期就面临选科,然而,一年的课程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各门课程建立完备的认知框架,所以,学校面向高一学生开展学科专题类体验活动,借助活动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选择。
专业类体验活动。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学校邀请知名学者、行业精英、优秀校友等开设“赞山学习大讲坛”,通过给学生展示“教材外的精彩”,让学生体验“课堂外的学习”,帮学生树立“高考后的理想”。100多次讲坛,给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往学术、通往大学、通往职业世界、通往未来的窗口。此外,学校还先后开展“高校零距离”“我向往的大学”“学子高校行”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高校深度游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各类专业学习和活动体验,让学生对大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
职业类体验活动。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人物访谈”“职业人的一天”“职业研究与体验”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走出校门和家门,走上社会,真正接触职业、接触岗位,在实践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一个学生从平凡走向优秀、走向卓越,需要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不断地优化、逐步地细化。高中生涯规划并非只是完成一门课程,而需要在教育教学、各类活动中进行渗透。希望我们如今做的事业,能够真正服务学生的未来,成就学生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