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学:以情感理解为桥梁,读懂学生

2022-07-09田国秀杜倩

教育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师生情感课堂

田国秀 杜倩

读懂学生是教师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熟悉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情绪状态、行为习惯等。疫情延续,线上教学常态化,长时间的师生分离和隔屏交流使教师读懂学生更为不易。教学是一种特定的人际交往活动,既需要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认知加工,也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知情相依、情理共存的过程。因此,情感因素对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情感动向,理解学生情感表现,以情感理解为桥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教师情感理解受在线教学的影响

情感能力(Emotional Capability,EC)也被称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包括情感识别、情感理解、情感表达、情感调节和情感利用五个维度,其中,情感理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情感理解是指教师能够了解自身的情绪产生与变化,同时具有移情能力,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并作出合理解释。情感理解是形成良好情感能力的内部支点,教师将当下的情感体验与理解相结合,有利于缩小情感体验和表达之间的差距。教师自觉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有利于与学生形成共情,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促进双方良性互动。

在线教学导致师生情感疏离

绝大多数教师对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不过大多是基于线下教学。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教师们对在线教学的准备不足已经有所暴露,尤其是在线教学中的情感交互,更是捉襟见肘。有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是暂时的、过渡时期的过渡办法,很快就会回到线下教学,因此,在线教学只需保证学生学业的正常推进,其他问题可以等复课后再行解决。这种“过渡期”思想使教师忽视了在线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单纯完成知识速递,导致教学环节简单,授课形式机械,师生情感互动匮乏,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从而拉大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是在线教学效果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術屏障阻隔师生情感互动

在线教学中,一些教师希望了解学生的情感动向,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学生们像断了线的风筝,躲在屏幕后时隐时现,令人难以琢磨。情感识别是情感理解的前提条件,线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状态以及与学生的眼神交互等推断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适时进行调解或转换,与学生达成交流和理解——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也是教师情感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线上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隔屏而坐,无法一一与学生视频连线,也无法快速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或肢体信息,技术屏障阻隔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无法像线下教学那样直接、丰富,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识别,进而影响情感理解能力的发挥。

情感距离导致教育契机流失

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共同经历。线下教学时,师生不仅能通过课堂学习产生联系,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强化情感交往,比如运动场上的呐喊助威、走廊上的问候对视、办公室的促膝谈心等,共同在场、交互体验能够增进师生的交流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共同情感事件有利于师生寻找交流话题,增强感知相似性,增进情感联结,促进相互理解。在线教学使师生由共同在场变为场域分离,虚拟教室隔空相聚,师生不能相见,增加了交流的距离感和虚拟感。师生共同情感事件减少,缺少共处、相遇和同感的机会,即使教师有意愿回应,也是滞后的、远程的、间接的,削弱了情感体验的真实性、鲜活性、时效性和感染性,从而导致大量教育契机流失。

提高教师线上情感理解力的方式方法

高度重视线上教育中的育人问题

注意情境差异,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网络虽然可以解决“教”的问题,但“育”的问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应该成为线上教育的首要职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教育要线上线下主动切换,相互补充。教师要敏锐觉察课堂情境的差异,重视学生在线学习中的情感需求,采取一些预防性举措,防止学生因长时间在线学习可能出现的情感焦虑。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讲授知识,而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表达,加强生生情感联结。

提升情感修养,自觉以情感人。对学生的情感理解,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情感敏感度、及时回应的觉察度和恰当适切的表达力,需要教师自觉扮演情感激发者、调动者、调解者和管理者。为此,教师要成为富有情感的人、愿意表达情感的人、情感感染力强的人。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展示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情感契机,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多途径融合,关切学生情感动态

运用网络工具,回应学生情感需求。虽然直播式教学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当面交往,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辅助工具,多途径识别并回应学生情感。比如,线上课堂设有公屏区或留言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也可以建议学生通过表情包表达情绪情感。对学生流露出的消极情绪或不良情感,教师不批评、不打压,而是以点带面主动回应,使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鼓励、消极情感得到纾解。

理解学生网络语言背后的情感意义。语言不仅包含逻辑内容,还承载着个人性格、情感等多种意义。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兴语体,以其简洁、风趣、便捷,备受年轻人追捧。但同时,一些粗俗、浅薄的网络语言容易干扰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线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网络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意义的理解,既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过于敏感,也不要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而要将之作为“减压阀”“调节器”,推动学生建立情感规则,学习情感管理。

激发学生情感,构建情感共同体

创设情境促进移情共情。创设情境是引子,激发移情共情是桥梁,最终带动师生情感理解是目的。面对物理距离拉大导致的师生情感疏离的现实,教师可将身边发生的、能引起师生共鸣的事件引入课堂,通过创造共同情感事件,使师生在分享自身情感体验的同时,感受并理解彼此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抗疫中发生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表达体验感受,分享思想认识,将抗疫精神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家国情怀为方向,体验集体归属感。

创建支持型课堂情感文化。后结构主义教师情感研究者Zembylas研究发现,教师的情感能力表现在自觉并积极建设支持型课堂情感基调。在支持型情感氛围下,教师以支持者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师生共同参与情感规则的制定,学生自主推进学习,师生之间形成温暖的情感联结。在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支持型情感基调,使学生在宽容和支持的情感文化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理解和心灵信任。

总之,教师要想准确和全面地读懂学生,必须在交往和对话中对学生的情感给予关注并进行深度体验。线上教学给教师情感理解能力的发挥带来了阻力,教师要以高度的敏锐和自觉,把理解学生情感放在重要位置,以自己的情感理解力感染学生的情感理解力,带动学生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成长者。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情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台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