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海南省基础科学研究现状调查

2022-07-08吴沛丰

科技和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海南省

吴沛丰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科研部, 海口 570102)

评价一个单位的科研状况相对容易,可以用多项指标、相似的参照体系进行评估;但对于一个省而言,科研状况评价指标数据庞大,影响因素多,参照体系难以确立,评估的可靠性和效果就变得复杂困难。如果能够从某些共性指标找切入点进行研究,则可能化繁为简,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1]。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是基础研究的风向标,间接代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共性需求[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行申请、竞争制,个人和机构的科研基础、实力和能力高低是能否获得资助的关键[3]。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能够透视和把握一个学科、一个行业和一个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和科研发展情况。基于上述情况,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过去发布的年度资助项目资料为依据,分析海南省有关机构和人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间接评估海南省基础科研现状,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对策。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注册的以海南省为所在省份(属地)的依托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资助项目统计[4]、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6]、海南省统计数据[7]。

1.2 统计学分析

选取和整理有关材料中2015—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纵向年度数据、横向数据、部分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百分位数和相对数,比较它们的差异。

2 结果分析

2.1 总体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79项,资助经费32 864.90万元;获得项目数占全国资助总项数的0.45%,资助经费占全国总经费的0.35%。2018年获得的项目数193项,占全国的0.47%,5年内最高;2015年148项,占0.40%,5年内最低。详细情况见表1。

2.2 各项目类型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各类项目中,面上项目116项,经费7 026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项,经费4 492.50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60项,经费20 996.40万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经费350万元。2015—2019年海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型项目资助数量和资助经费的年度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表2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各类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2.2.1 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申请面上项目768项,占全国的0.18%;获得资助116项,占全国的0.13%;资助经费7 026.00万元。申请项目数量从2015年度的90项增长到2019年度的226项,增长151.11%。5年内资助率平均为15.10%,低于全国的21.36%,如图1所示。

图1 2015—2019年海南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面上项目前10名的依托单位的资助率平均为18.41%。获资助项目数最多的是海南大学,共26项,占全省总数的22.41%;获得资助项目数最少的是海南省人民医院,共3项,占全省总数的2.59%。获资助率最高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之前名为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为35.00%;获资助率最低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7.25%。详细情况见表3。

2.2.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 197项,占全国的0.30%;获得资助项目202项,占全国的0.24%;获得资助经费4 492.50万元;资助率平均为16.88%,低于全国的21.32%。其中,2017年获得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最多,为46项,经费1 080.50万元;2015年最少,为35项,经费701.00万元。详细情况见表4。

2015—2019年海南省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前10名依托单位的资助率平均为18.05%。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量最多的是海南大学,为69项,占全省的34.16%;最少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为8项,占全省的3.96%。获资助率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之前名为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为19项(申请68项),资助率平均为27.94%;获资助率最低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9项(申请118项),资助率平均为7.63%。详细情况见表5。

表3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面上项目资助前10名依托单位情况

2.2.3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2015—2019年,全国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项目数量和申请经费逐年增加,申请数量平均为16 211.40 项/年,申请经费平均为687 766.16万元/年。全国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数和资助经费各年略有浮动,资助项目数平均为2 923项/年,资助经费平均为109 797.80万元/年。2015—2019年全国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为18.03%,批准的资助经费占申请的经费的15.96%。详细情况见表6。

表4 2015—2019年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表5 2015—2019年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前10名依托单位情况

表6 2015—2019年全国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量560项,经费20 996.40万元。其中,2019年获得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量和资助经费最多,分别为121项和4 519.10万元;2015年最少,分别为99项和3 844.00万元。参见图2和表7。

图2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情况统计

表7 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根据申请受理和资助的学部分布分析,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中,获生命科学部资助的项目为186项, 占获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总数的33.21%,最多,经费7 290.00万元;获数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数为24项,占4.29%,最少,经费943.00万元。参见图3和表8。

图3 2015—2019年海南省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各学部资助项目数量分布

表8 2015—2019年海南省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各学部资助情况

3 讨论

基础研究是指以一系列严密设计为基础的实验活动或理论推理论证行为,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阐明有关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获得新发现、新学说、新理论,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基础研究是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没有基础研究的突破和进展就谈不上应用创新。基础研究需要条件高,需要各种经济支出,但又难以在短期内产出重大可以转化的成果,所以,需要得到研究部门之外机构或个人的资助。在中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经费来自财政预算或由其他途径设立的研究基金。由成立于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全国基础研究的主力,资助的档次高、力度大、面广[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为全面培育中国源头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申请资助对象实行竞争评审制,以创新性、可行性、研究价值、研究条件、研究基础、研究者素质等为权重中综合评估,优者胜出[8]。因此,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能够间接得出某机构、某地区的基础研究状况(条件、人才、成果)。

研究显示,2015—2019年海南省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0.45%和0.35%,每年的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呈缓慢上升趋势,资助的项目数量份额多于经费份额,这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海南的资助力度保持恒定。单个项目经费较高的面上项目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缺乏,导致资助经费份额减低。因此,海南省要开展更多的高水平研究,练“内功”,加强与外省的深层次科研合作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科研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大项目申请竞争力。

5年内海南省面上项目获得资助116项,占全国的0.13%;资助率平均为15.10%,低于全国的21.36%。表明海南省之前缺乏高质量的基础研究,研究条件平平,科研人才实力不够,导致在全国同台竞争时处于劣势。这提示今后需要利用现有的科研条件和资源,优化科研活动,增加高水平科研产出,提高科研人员素质,以改变在申请基金项目资助竞争中的落后局面。

5年内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202项,占全国的0.24%,资助率平均为16.88%,低于全国的21.32%。表明具备申报这一项目的青年科研人员数量较少,青年科技人才数量储备较少,研究基础不牢,综合竞争力较弱。这提示海南省要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要出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款,减少人才流失;从源头上为后续科学发展打好基础。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是海南省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数最多的项目类型,5年内海南省每年的资助在16项(2015年度为15项)[9]全国特设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单元(省或地区)中稳定排名第9名。海南省获得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数量逐年增加,资助经费呈上升趋势,说明海南省承担地区科学基金的积极性高、经费需求量大,竞争实力逐年增强。这提示海南省要利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的资助,搞好配套工作,改善科研条件,夯实研究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为今后全面提升科研水平而努力。

海南省是1988年建省的年轻省份,人口少(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1 008万),底子薄,基础落后,产业和学科类型不全面[7]。在科研方面除热带特色相关学科外,其余学科难以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这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型申报方面自然就不具备某些项目的申报资质,造成很多项目类型缺项,因而也谈不上资助。

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正在加快进行自贸港建设[10]。建设海南自贸港是国家战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所以,熟悉和了解科学研究现状,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对促进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中央决定在海南省进行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重大战略机遇[10]。海南省要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热带林业、热带医学、热带生物、海洋科学等方面充分发挥和利用海南省的特色地域优势[7,10],整合多方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注重学科交叉融通,挖掘新的研究内容,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建设基础研究高地,同时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更多资助。

海南省获得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前10名依托单位获得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占海南省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数的95.69%和95.54%,这些依托单位均为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说明海南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基础研究工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聚集和储备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具有较先进、全面的科研仪器设备和科学研究平台配置。海南省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此类单位投放大量的科研经费和出台科研利好政策以大力支持研究和研发,同时对有科研潜力的单位和科研人员制定科研扶贫政策和基金,加强科研支持和帮扶。依托院士创新平台等平台促进与柔性引进的高精尖人才的经验交流,在参与过程中汲取科研工作经验,挖掘新的研究方向,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与全国不同省区市科研现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资助情况进行对应平行比较,没有对基金资助科研产出和结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对科研成果转化及产学研一体化进行研究,这样使得结果和结论不够系统和全面。

4 结论

对海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分析的结果显示,海南省的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重大研究项目申报还缺乏竞争力。其折射出的问题就是,研究条件和基础缺乏优势,研究成果档次较低,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人才队伍需要壮大。未来海南省要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的优势,建立健全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加强学科建设,拓宽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基础研究优势,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海南省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