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县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2022-07-08张爱萍

陕西水利 2022年6期
关键词:凤县供水量节水型

张爱萍

(陕西省凤县水资源事务中心,陕西 凤县 721700)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长江流域,就治水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

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端,县域总面积3187 km2,全境位于秦岭生态保护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80.4%,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53 天,地表水水质合格率100%,是全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1 水资源概况

凤县属于长江流域,以夫子岭为分水岭,岭东属于汉江水系,岭西属于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发源于凤县黄牛铺镇东北部,由东北流向西南,干流河床宽度在50 m~150 m 之间,县域内流域面积2468 km2,干流长102 km,于县城下游8 km处出境。河床平均比降14%,最枯流量1.0 m3/s(1974 年),最大洪峰流量3500 m3/s(1981 年),多年平均输沙量97.82 万t。境内嘉陵江一级支流有三岔河、安河、小峪河、红岩河、旺峪河。汉江一级支流西河属褒河上游,县内全长41km,沿途有杨河等众多河流汇入,流域面积634 km2。

凤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水资源总量为9.72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 亿m3;地下水资源为1.92 亿m3。地表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仅河谷盆地河流漫滩阶地潜水比较丰富,水质良好,具有岸边开采价值。其余山区基岩潜水比较贫乏,一般不具备开采价值。

2 水资源管理情况

近年来,凤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创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强化刚性约束,严格用水管理,有效开展了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制度,每年年初将用水总量分解并下发各镇,参照用水定额给取用水户下达了细分至月的年度用水计划,并不定期检查用水计划执行情况,合理掌控用水情况。二是上下联动,多效并举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2021年7 月通过水利部验收,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截至2021 年底,凤县县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了63.6%,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了77.8%,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到了35%。三是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对各取用水户的取水情况,节水情况、执行计划用水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取用水户对检查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全、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四是每年年底开展含用水总结、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用水计划及其合理性分析在内的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五是地下水取水工程实行登记制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地下水取水工程复核工作,并对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系统进行同步更新。六是全面开展了农村饮水水费收缴工作,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和千人以下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分别达到100%和99.5%,为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资金支撑。

3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凤县境内现有小(Ⅱ)型水库1 座,为洞沟水库,库容为68 万m3,主要功能为蓄水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功能。坝型为浆砌石心墙堆石坝,总库容70 万m3,有效库容68 万m3,水面26 亩,回水长0.5 km。凤县现有灌溉渠道52 条,渠灌面积1.4 万亩;全县有抽水站42 处,抽灌面积4500 亩;全县仅有完好机井110 眼,其中灌溉的77 眼,有效井灌面积

14370 亩;全县修建水窖311 个,其中人饮水窖143 个,灌溉水窖168 个,新增集雨灌溉面积1147 亩。

3.2 水资源开发情况

2019 年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12 万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29 万m3,地下水源供水量461 万m3,其他水源供水量22 万m3。

2020 年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1070 万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83 万m3,地下水源供水量562 万m3,其他水源供水量25 万m3。

2021 年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1032.82 万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2 万m3,地下水源供水量502 万m3,其他水源供水量35.82 万m3。

图1 2019 年~2021 年凤县各种水源供水量对比图(单位:万m3)

由以上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源供水量和其他水源供水量持续提升;(2)地下水源供水量在2020 年增加后转为下降。

3.3 水资源利用情况

2019 年, 凤县用水总量912 万m3, 其中工业用水量280 万m3, 农业用水量152 万m3,生活用水量390 万m3,生态环境补水量90 万m3。

2020 年, 凤县用水总量1070 万m3, 其中工业用水量298 万m3,农业用水量385 万m3,生活用水量329 万m3,生态环境补水量58 万m3。

2021 年,凤县用水总量1032.82 万m3,其中工业用水量266.03 万m3,农业用水量468.59 万m3,生活用水量277.38 万m3,生态环境补水量20.82 万m3。

按实习带教计划,将其分为三步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步骤1,实习学生入科后,带教老师首先发放脊柱外科实习主要病种,同学自行查阅资料,了解各疾病的临床特点。步骤2,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病史收集、查体和病历的书写。步骤3,带教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并对疾病特点进行讲解。

图2 2019 年~2021 年凤县行业用水量对比图(单位:万m3)

图3 2019 年~2021 年各行业用水量占比图(单位:万m3)

以上数据可得到以下结论:(1)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比例持续下降;(2)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3.4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比凤县水资源量、供水量及各行业用水情况,可以看出,凤县水资源丰富,总体上可以满足经济和生态环境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并且工业节水,生活节水成效显著。但结合凤县实际很容易发现,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存在部分地区特殊需水时段上的缺水,例如7 月~9 月农作物需水的供需矛盾。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取用水要求,凤县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取用水量占比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一些地区缺乏骨干供水工程,地势较高地区农田抗旱能力不高。生活用水没有形成大规模集中供水,导致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同时,农业用水量占比逐年增加,反映出农业节水配套设施存在短板。再者,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率较低。

4 意见与建议

结合凤县各项实际,为保证供需平衡,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4.1 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

凤县素有“半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农田分布较为零星分散,无成型灌区,且均为农户自己所有,管理不便。结合这一实际应多方筹措资金,修复原有灌溉工程,并建立用水合作社,启动组组、村村耕地联合管理整治行动,不断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同时,根据花椒、苹果、樱桃及蔬菜、玉米等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程度不同,合理规划种植,提升经济效益的的同时达到节水目的。

4.2 发挥引领作用,提升节水效率

继续在全县工业行业领域内推广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持续做好生产污水处理回用的基础上,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提升全县工业节水效率。同时,积极筹划建设大中型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增加雨水利用量,提升生活用水节水效率。

4.3 争创节水载体,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从点滴做起,节水载体的创建对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实施节水行动的重要内容。应通过扩大建设范围、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4 强化地下水保护,完善动态检测体系

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有日渐加重的趋势,地下水污染呈现出由点到面、由浅层向深层,污染物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机向有机发展的趋势。对地下水动态监测,对研究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凤县应加快地下水监测井及监测系统的建设力度,为地下水开发与利用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料。

4.5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利用

凤县极力发展乡村旅游,污水量随季节、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污水水质与生活污水差别不大,污水可生性良好。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或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人工湿地处理法则是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导入人工湿地,经过生化作用,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4.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节水护水意识

重点开展“进校、进企、进村、进社区、进户”五进宣传活动,通过给学生讲好水情课、给企业送去节水技术、给群众宣传节水常识等工作,培养群众及企业护水意识,充分营造节水护水社会氛围。

5 结语

凤县水资源的丰富极大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紧缺意识,各项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就缺乏足够的动力。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水情观,合理规划,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凤县供水量节水型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银川市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分析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节水型抽水马桶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凤县花椒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