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分子筛催化褐煤微波热解挥发分提质研究
2022-07-08王晴东王光华曾维鹏
张 彤,王晴东,王光华,曾维鹏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81)
热提质技术[1]可以有效提升褐煤品质或将其热解转变成高附加值产物,从而实现褐煤的高效利用。其中热解提质是在隔绝空气或者惰性气氛条件下对煤样进行加热,生成高附加值的煤气、半焦和焦油[2]。煤气能够作为城市和工业燃气,半焦能够作为洁净燃料直接燃烧或气化,焦油可作为燃料油的来源,其中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3]。
褐煤热解普遍存在热解效率低、有效气体产量低以及焦油重质组分含量高等问题[4]。结合微波热解独特的加热快速均匀和可以选择性加热优势[5],在褐煤微波热解过程中引入催化剂,可定向调控热解产物分布,从而提升热解产物品质。Y.J.ZHANG 等[6]研究了K2CO3、CaCl2、FeSO4催化剂对低阶煤微波热解产物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后显著提高了煤样的升温速率,有效改善了微波热解产物的分布和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气体组分H2+CO 的含量最多增加了1.72 倍,焦油中沥青质的含量最多减少了三分之二。J.ZHOU 等[7]研究了FeS2催化剂对低阶煤微波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S2能够有效促进焦油轻质化,当加入质量分数为12%的FeS2时,焦油产率达到33.23%。脱凯用等[8]研究了K、Ca、Fe 催化剂对褐煤微波热解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催化剂后促进了重质焦油的裂解,调节了焦油族组分的分布,在微波辅助金属组分K、Fe 作用下,苯及其衍生物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80%和25.15%。在众多催化剂中,ZSM-5 分子筛具有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和较强的酸性,对轻质芳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9]。本文通过在云南先锋褐煤微波热解过程中引入改性ZSM-5 催化剂定向调控热解产物分布,确定了最佳微波反应功率,并探究了不同过渡金属(Fe、Co、Ni)改性催化剂对先锋褐煤微波热解挥发分的影响,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实 验
1.1 实验原料
研究选用的微波热解原料煤为云南先锋褐煤,实验前用破碎机将其破碎处理后筛分,选取粒度小于0.20 mm 的煤样装于密封袋中储存备用。每次实验前将先锋褐煤放于鼓风干燥箱中,在104 ℃条件下干燥24 h。先锋褐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见表1。
1.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1.2.1 催化剂的制备
将ZSM-5 分子筛(硅铝摩尔比为25)粉碎通过40目筛,然后放置在马弗炉中于550 ℃焙烧5 h,除去模板剂及吸附的水和杂质。以煅烧后的ZSM-5 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质量分数为5.0%的金属(Fe、Co、Ni)。负载时称取相应质量的Fe(NO3)3·9H2O、Co(NO3)2·6H2O、Ni(NO3)·6H2O 放置在烧杯中配制成金属盐溶液,分别加入10 g ZSM-5。将混合物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于室温持续搅拌4 h 后取出,接着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真空浸渍24 h,然后将混合物放入鼓风干燥箱中于80 ℃干燥12 h,最后将干燥后的催化剂放置在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于600 ℃焙烧5 h,将制备好的负载Fe、Co、Ni 的催化剂分别命名为Fe@Z5、Co@Z5、Ni@Z5。
1.2.2 催化剂的表征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分析:采用美国麦克公司的ASAP2460 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进行N2吸附-脱附实验,通过BET 法计算各样品的比表面积,通过t-plot 法计算微孔表面积和体积,通过BJH模型计算孔径分布。晶体结构参数(XRD)分析:采用荷兰PANalytical 公司X′pert Pro MPD 型X 射线衍射仪获取催化剂晶体结构参数,测试条件为电压40 kV、电流100 mA、扫描速度5 °/min、扫描范围5 °~90 °。样品形貌(SEM)分析:采用美国FEI 公司的Nova 400 Nano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4)酸量(NH3-TPD)分析:采用美国麦克公司的AutoChem||2920 化学吸附仪测试样品的酸量。
1.3 实验方法
1.3.1 微波热解实验
称取20 g 褐煤置于微波反应器石英管中,控制氮气流量在500 mL/min 吹扫整个装置10 min,然后将氮气流量控制在100 mL/min 并开启微波反应器,获得的热解气在其后连接的煤气分析仪(Gasboard-3100)上进行分析,用二氯甲烷将热解所得的焦油溶解至质量分数1×10-6,然后将溶液放入离心机,在3 500 r/min条件下离心3 min,取适量离心液由0.22 μm 有机相滤膜过滤后,存入气相瓶中密封待用。实验过程中使用美国Agilent 公司生产的6890N-5970N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条件如下:分流比为50∶1,载气选择高纯氦气,EI 源电压为70 eV,离子源温度设定为280 ℃;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60 ℃,保持2 min,以5 ℃/min 的升温速率升到260 ℃,保持3 min。
1.3.2 催化热解实验
在进行催化热解实验时,称取20 g 煤样与5 g 制备好的催化剂置于微波反应器中,通过石英棉将催化剂与煤样隔绝开来,其他步骤同微波热解实验。采用德国NETZSCH 公司生产的STA449 F3 型热重分析仪测定催化剂积碳产率:取少量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下将样品从30 ℃以10 ℃/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800 ℃,采用50 mL/min 的高纯氮作为保护气和载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3 次后取平均值。
1.3.3 产物产率计算
由通入的氮气总体积来计算气体各组分的含量和气体总产量;各产物产率的计算公式见式(1)~(4):
式中:m0为煤样质量,g;m1为热解结束后的半焦质量,g;δ 为催化剂失重率,%;m2为使用后的催化剂质量,g;m3为原催化剂质量,g;m4为焦油质量,g;γ气体为气体产率(煤气分析仪测得),%。
2 结果与讨论
2.1 表征结果分析
2.1.1 SEM 分析
催化剂的SEM 图见图1。由图1 可知,ZSM-5 具有较为光滑的表面,改性后的分子筛表面附着了大量颗粒物且有团聚现象,说明金属氧化物成功附着在其表面。
图1 催化剂的SEM 图
2.1.2 NH3-TPD 分析
催化剂的NH3-TPD 曲线见图2,催化剂的酸量见表2。从图2 可以看出,ZSM-5 在170 ℃和450 ℃左右有两个特征峰,分别对应ZSM-5 的弱酸性位和中强酸性位[10],其中弱酸位上的脱附与非骨架的Lewis 酸相关,而中强酸位上的脱附与Si-O-Al 结构的酸相关[11];Ni@Z5 在525 ℃处有一个高温脱附峰,可能是由于分子笼中的Ni2+形成了Lewis 酸中心,这些Lewis 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反应中起接受电子对的作用,从而提高电荷转移效率[12]。表2 的定量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的弱酸和中强酸的酸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负载金属后形成了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这些物质提供了Lewis 酸量。催化剂的酸量与催化作用密切相关,有弱酸位的催化剂具备一定的催化改质作用,但具有强酸位的催化剂更能促进轻质芳烃的形成。在褐煤微波热解挥发分提质过程中,酸性较强的催化剂可为焦油改质提供丰富的活性中心,使重质芳烃在酸性位上被质子极化,促进催化裂解反应[13]。
图2 催化剂的NH3-TPD 曲线
表2 催化剂的酸量(以NH3 计)mmol/g
2.1.3 BET 分析
催化剂的N2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见图3,催化剂的物理特性见表3。由图3 可知,不同金属改性后的ZSM-5 呈现出相似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IUPAC 的分类标准,均属于Ⅰ和Ⅳ型等温线,属于两种等温线的组合。在较低的相对压力下,气体吸附量都表现出迅速上升,这是由于N2在分子筛微孔中的填充所致;相对压力在0.4~1.0 时,出现了明显的H4 型吸附回滞环,这是由于在分子筛介孔中发生了毛细管凝聚,表明孔结构很不规整,体现了催化剂的介孔特性[14]。从图3 还可以看出,催化剂的孔径主要集中在1 nm~7 nm,微孔范围的孔占主要部分,金属改性后介孔范围的孔明显增加。从表3 可以看出,金属改性后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明显降低,表明负载的金属占据了分子筛孔道,造成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减小;在4 种催化剂中,ZSM-5 和Ni@Z5 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意味着可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中心;Co@Z5 和Ni@Z5 的孔径明显高于Fe@Z5,在进行微波热解挥发分改质时,更利于较大的分子化合物进入催化剂孔道内,进一步到达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而发生催化裂解反应。
表3 催化剂的物理特性
图3 催化剂的N2 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
2.1.4 XRD 分析
催化剂的XRD 图见图4。由图4 可知,在2θ=23 °处均出现了明显的MFI 结构的特征衍射峰,表明煅烧过程和金属改性并没有影响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在铁基催化剂中没有发现铁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说明负载铁元素并未造成催化剂晶体结构的改变,负载的铁主要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且负载均匀、高度分散;在钴基催化剂中,由于Co(NO3)2在煅烧过程中发生分解,在2θ 为31.2 °、36.8 °、59.7 °和66.8 °处出现Co3O4的特征峰;此外,镍基催化剂在2θ=43.2°处出现了NiO的特征衍射峰,这是因为Ni 原子d 轨道上的缺失电子与分子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衍射峰[13]。
图4 催化剂的XRD 图
2.2 微波功率的影响
在氮气流量为50 mL/min 时,研究了微波功率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微波功率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由图5 可知,热解产物产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加出现规律性变化,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半焦产率不断降低,煤气和热解水产率不断提高;在800 W 时,半焦产率达到最小值(58.5%)、煤气产率达到最大值(23.5%),在700 W 时,焦油产率出现拐点,此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1.4%)。
出现这种规律性变化是由于随着微波功率的加大,煤样升温速率越快,到达热解终温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在相同时间内煤样热解就更充分。另外在800 W时焦油的产率不增反降,是由于在高微波功率条件下焦油发生了二次裂解。功率700 W 与800 W 的升温速率十分接近,但明显高于其他功率条件下,且在700 W和800 W 功率条件下的产物产率非常接近,从环保节能和对焦油组分分析的角度来看,700 W 可作为先锋褐煤微波热解的最佳反应微波功率。
2.3 不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2.3.1 产物产率
在微波功率为700 W 条件下进行微波催化热解,研究了不同负载金属催化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由图6 可知,与未添加催化剂的实验组相比,添加负载金属催化剂实验组的热解产物中气体的产率增加,焦油的产率减少,说明热解挥发分二次裂解反应加剧,产生了更多气体。Ni@Z5 催化得到的气体的产率最大,为23.2%,焦油产率最小,为3.4%。热解挥发分催化裂解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炭质沉积物的形成,在ZSM-5 上的酸催化反应中,积碳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具有独特三维孔隙结构的ZSM-5 将热解挥发分捕获在孔隙中,这些裂解产物在孔隙中相互聚合,然后在酸性位点上脱氢并聚集,最终形成积碳。与ZSM-5 相比,金属改性后的催化剂上的积碳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关[15],Ni@Z5 产生的积碳量最多,为4.4%,表现出更强的催化活性。
图6 催化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2.3.2 气体组成
生成的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见表4。从表4 可以看出,添加催化剂后促进了H2、CO 和CnHm(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其中Ni@Z5 的H2、CO 和CnHm的产率最高,有效组分H2+CO 的体积分数较未添加催化剂提升了17.74 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因为催化剂的酸性位点促进了热解挥发分通过脱氢、脱羧、脱羰等反应的二次裂解,产出的CO2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CO。另一方面,催化剂的加入增加了物料的介电损耗因子,充当了微波吸收剂的角色,促进了微波热解的进程,从而产生了更多的H2和CO。
表4 生成的气体中各组分含量 %
2.3.3 焦油GC-MS 分析
不同催化剂热解焦油组分分布以及焦油中轻质芳烃的含量如图7 所示。
图7 焦油组分分布及焦油中轻质芳烃的含量
在未添加催化剂条件下,焦油共检测出52 种主要化合物。芳香烃12 种,质量分数为31.91%,其中轻质芳烃质量分数为17.45%;脂肪烃13 种,质量分数为24.71%,其中十七烷、二十一烷和2-甲基-2-环戊烯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80%、2.75%和2.64%;含氧组分24 种,质量分数为38.82%,其中苯酚占比最高,为18.32%;杂原子组分3 种,质量分数为4.56%。
在ZSM-5 催化作用下,焦油共检测出49 种主要化合物。芳香烃18 种,质量分数为52.12%,其中轻质芳烃质量分数为32.71%;脂肪烃12 种,质量分数为15.60%,其中1,3-环戊二烯、十一烷和十七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3.81%、2.22%和2.35%;含氧组分17种,质量分数为29.86%,其中苯酚占比最高,为13.21%;杂原子组分2 种,质量分数为2.42%。
在Fe@Z5 催化作用下,焦油共检测出45 种主要化合物。芳香烃19 种,质量分数为63.43%,其中轻质芳烃质量分数为39.03%;脂肪烃10 种,质量分数为10.28%,其中十七烷、环己烷和二十一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3.18%、2.49%和2.27%;含氧组分14 种,质量分数为20.90%,其中苯酚占比最高,为8.79%;杂原子组分2 种,质量分数为5.39%。
在Co@Z5 催化作用下,焦油共检测出42 种主要化合物。芳香烃19 种,质量分数为70.35%,其中轻质芳烃质量分数为48.78%;脂肪烃11 种,质量分数为12.33%,其中甲基环己烷、二十一烷和十七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13%、2.04%和2.14%;含氧组分10种,质量分数为14.73%,其中苯酚占比最高,为6.82%;杂原子组分2 种,质量分数为2.59%。
在Ni@Z5 催化作用下,焦油共检测出42 种主要化合物。芳香烃20 种,质量分数为72.92%,其中轻质芳烃质量分数为51.53%;脂肪烃12 种,质量分数为10.21%,其中环戊烯、二十一烷和十七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03%、2.02%和2.06%;含氧组分8 种,质量分数为15.10%,其中苯酚占比最高,为6.79%;杂原子组分2 种,质量分数为1.77%。
综上,在催化剂作用下,焦油中芳烃以及轻质芳烃质量分数有了显著提高,表明在金属活性位点作用下,促进了脂肪烃的芳构化以及含氧组分脱氧,从而提高了对轻质芳烃的选择性。
3 结 论
3.1 微波加热能显著加快褐煤热解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微波功率为700 W 时,获得最高焦油收率,是微波热解的最佳反应条件。
3.2 改性ZSM-5 在负载不同金属后结构保持完整,物料介电损耗因子增加,挥发分通过催化剂床层时促进了焦油的二次裂解,气体产率增加。
3.3 负载过渡金属元素(Fe、Co、Ni)提高了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以及对轻质芳烃的选择性,在Ni@Z5 催化作用下获得了最高的芳香烃和轻质芳烃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