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2-07-08段沛佑祁玉楠尹起新

中国市场 2022年15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乡村振兴

段沛佑 祁玉楠 尹起新

摘 要: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内投资和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支撑,通过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个创新和有益的积极探索。文章围绕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供应链赋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农村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有序规范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持续健全农业供应链数字化能力水平;建立环保绿色创新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建立农村供应链权益保护机制体制六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体系;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5-0145-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145

1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

目前,中央提出加快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重点放在国内大循环上。国内大循环要靠产业投资和内需拉动,而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国内投资和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支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科学有序打造农业农村的产业链,把产业链的核心主体留在县域乡镇农村,让农村区域更多分享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发展红利和分配收益,农业农村的供应链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情况,发展不够完善,农村在供应链中处于次要环节,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价值收益不高,因此,如何提升整个农业农村供应链体系,不断优化整个体系的价值增值及价值分配方式。从要素配置和投入产出视角看,整个农村、农业、农民体系需要通过重构实现要素高效供给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因素。立足新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实施供应链体系赋能三农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完善要素提升、产业细分集聚、成本效率优化、品牌价值溢价、物流渠道畅通、产融协同创新的新农业供应链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理念与新格局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期。在“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农民及延伸的整个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农体系创新协同及农业产业链风险防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让供应链体系赋能三农体系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

首先,乡村振兴的目标从前期的脱贫攻坚到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核心思想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转换。其次,要对农村供应链体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重点领域的发展需求,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普惠供应链体系高质量发展,赋能整个农村农业体系系统性转型升级。最后,要注重乡村振兴与国家远景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创新、绿色、低碳的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要确定创新发展战略。从发展战略上看,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提升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真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瓶颈问题,推动实现农民集体共同富裕。同时,在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创新供应链制度、供应链产品提升和供应链赋能模式,通过供应链思维平衡好各类生产要素在农村区域的科学流动的同时,实现结构性、协同性创新。例如,有序推进农村绿色供应链体系发展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农村供应链从基础服务到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效转变。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要塑造发展全新格局。国际贸易冲突对国家对外贸易交流带来一定挑战,因此,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供应链体系服务整个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大部署,可以有效保障国内大循环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夯实整个国内农业体系的底层产业基础,同时,保障供给侧和需求侧双侧协同性提升,提升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供给体系,消除产业间瓶颈性制约,保障农产品在国内的规模种植与流通销售的畅通,促进农业供应链向集约化、现代化、信息化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个农业、农村、农民及涉农所有主体的经济收入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推动消费激发有效需求,实现农业供应链高水平发展。

3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每年国家一号文件都做出重要部署,农村扶贫、美丽乡村等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3.1 农村供应链体系理念亟待加强

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是需要时间验证和过程积累的,历史原因我国2亿多的个体农户要面临国内国际的大市场,如何实现小微农业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公共物流基础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农业农村的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尤其是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帮助农村地区打造的农业供应链生态体系,将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农商对接、农村物流、信息技术及增值服务全价值链实现协同整合,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供应链产业资源。

3.2 农村供应链产业要素协同困难

农商对接融合式供应链服务体系发展相对缓慢。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针对农村供应链体系的优势特征进行定制化开发或者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业供应链的真实需求。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供应链体系建设,但市场化驱动的要素流动的动能相对不足,市场主体逐利性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供应链市场要素及相关产业资源分配分化明显,亟须进一步完善提升。

3.3 农村供应链基础设施发展缓慢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是畅通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是提升农村产业供给质量的基础支撑。农村的很多基础设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水利、农村电力和农村能源、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等分散且不成规模,要進行改造升级也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从投资回报上看属于长期的公益性投资,如何实现跨越式升级改造的同时兼顾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差异化提升和布局,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

3.4 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供应链金融对农业农村的倾斜度不够,资金资源分配不平衡,涉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业态相对单一,服务农业的金融机构组织治理及部门设置相对落后,农业类保险品种不够丰富,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出险的偿付效果有待提升,重要农业区域的供应链体系生态有待改善等。乡村振兴中“信息孤岛”现象尤其明显。目前,由于人口综合文化素质,农业农村的信用体系存在重大缺失,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虽然是全球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大的征信系统,农村人口纳入征信的比例仍然很低。受信息不对称等条件制约,金融机构往往对农业农村供应链金融普惠体系存在一定壁垒,抑制了农村农业普惠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3.5 农村供应链信息水平相对偏低

数字化、智能化、社會化共享供应链是未来农村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在农村、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村区域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落后。5G、大数据等相关通信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和覆盖范围远远低于城市。通过现代信息科技,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农业农村的发展,可以缩小甚至抹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为长期实现中国城乡与地区间的均等化发挥关键作用。

3.6 农村区域居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人作为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人口综合素质与教育、科技水平是影响农业供应链深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部分农村居民文化、科技综合素质水平制约着供应链的整体水平,观念改变、技术尝试等,存在着代际差别,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知识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化培训和专业化教育也亟须迎头赶上。

4 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启和战略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通过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完善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配套政策、公共服务的建设,不断满足乡村振兴对农村供应链的场景需求及实践需求。

4.1 完善供应链赋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意义、主要思路、重点任务、配套政策、相关要求做了具体阐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商务部“供应链体系创新与应用”建设文件精神中,明确了农村供应链体系重点的建设方向,农商对接体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等核心问题,完善城乡结合导向下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供应链体系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机融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建设粮食供应链体系。

4.2 加快完善农村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财政投入的大框架下,鼓励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机制提升农村供应链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在物流基础设施中,重点建设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设施,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另外,积极完善“最初一公里”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升农贸市场、菜市场“最后一公里”追溯化和可视化,降低成本,畅通整个流通体系的“微循环”。加快形成农商对接,形成高效畅通、安全可控、全程可视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4.3 稳妥有序规范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

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利用供应链金融体系服务赋能农村供应链,真正解决农村供应链中金融资源的结构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充分利用金融资源赋能创新农村产业,提升普惠金融在农村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针对主体需求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善农村农业信用,构建市县镇村共享的涉农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健全覆盖面广、互联互通的农村征信系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用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定制化金融产品。打造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不同主体分工合作的农村供应链金融体系。

4.4 持续健全农业供应链数字化能力水平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将逐步覆盖和改变农村地区,数字化农业供应链的创新应用,促使农业供应链从需求端、消费端依次上游传递,实现对整个农业供应链、产业链直至核心价值链进行优化升级,最终重构整个农业供应链结构与生态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从供应链源头控制产品绿色化和品质化,用新技术支撑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交互与信任机制,保障相关产业投入精准可靠,推动整个农业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5 建立环保绿色创新的农业供应链体系

积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构建绿色农业供应链生产体系,将先进科学技术与农村供应链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提高整个农村、农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围绕农业供应链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方向,建立绿色标准体系。依托农业供应链源头的供给性、可控性、可拓展性改变农业供应链波动大、稳定性差的被动发展局面。发挥农业供应链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作用,驱动农产品消费端升级,从供需两侧提高双循环的整体效率和整体效能。

4.6 建立农村供应链权益保护机制体制

积极加大农村供应链的产业资源要素投入,高水平设计农村供应链的相关规划,规范农村供应链市场各类主体行为,在农村供应链体系中建立市场化、差异化的激励补偿机制,加大农民的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力度,畅通农村供应链交易中消费投诉渠道,建立健全基于农村供应链的仲裁与纠纷调解机制,优化农村供应链整个外部市场生态环境。建立风险共担及相关补偿机制,采取财政补贴、减免相关税收等引导农户、经济组织、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运用综合手段规避风险,保障核心利益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刘华彬,张铁成.新农人是操盘手[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9).

[2]段沛佑,李俊.我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8(8).

[3]杨雍哲.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之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胡滨,星焱.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21(5).

[作者简介]段沛佑(1978—),男,山东胶州人,注册咨询师、高级物流师、项目管理师、产业教授、研究员,青岛市供应链协会秘书长,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系统设计与规划管理;祁玉楠(1981—),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宝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自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跨境供应链与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尹起新(1970—),男,山东临沂人,青岛市商务局商贸流通与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研究方向:商贸流通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