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2022-07-08张洁

中国民商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

张洁

摘 要:国有企业科学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提高资源整合水平,并实现良好的整体发展。对此,国有企业要加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从战略选择的视角,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审视,并以战略选择为导向,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文简述了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选择的概念,浅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选择的关联,探究了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期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选择导向;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为增强自身竞争力,有必要构建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据此提高企业战略的可操作性。国有企业要从自身愿景出发,在战略选择导向下,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层次构建。国有企业构建契合自身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将自身愿景作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对战略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在此基础上,对中长期预算进行制定,再对之进行细化形成短期预算目标。国有企业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具体方法、调控措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选择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企业预算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促进预算发挥其作用,对财务业务和非财务业务进行统筹,高效良好地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确保预期运营目标的良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能高度整合企业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统筹兼顾。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涉及两类业务,一类是日常经营业务,一类是财务业务。财务预算一般能实现对企业财务整体成果和现金的真实全面反映。而业务预算,是指企业针对日常业务实施的预算。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具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资源综合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对部门之间存在的职能界限进行弱化,并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对成本的有效节约,避免资源浪费。二是战略灵活性。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和根本目标的反映,对于企业经营活动范圍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与预算保持一致。全面预算管理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对重心、方向进行调整。三是实施程序性。全面预算管理在整体上具有流程化、科学化特点,各环节要保持良好的相互衔接。

(二)战略选择

1.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对于全面发展制定的规划和具体策略,对于企业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需先对企业经营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评价。

2.战略选择内容

战略选择,是指对企业战略进行选择、调整。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通常具有一致性。企业战略能对企业资源进行支配,并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战略要有效应对如下问题:一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时,企业应如何应对困境,并巧妙利用机遇,实现良好发展;三是企业应如何优化配置资源,并将资源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三是企业应如何增强综合竞争力从行业领域脱颖而出,具体而言,要考虑如何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多消费者等问题;四、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对各部门职能进行合理安排并对之实施高效有序的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良好实现,保障企业实现稳定良好的运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选择的关联

企业具备的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企业战略选择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对战略进行选择,要清晰指明战略执行和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并为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准则。企业在实施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一般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企业决策者在对企业战略进行制定时,要实施战略分析,并将自身实况作为依据,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匹配备选战略,经过验证之后,对企业战略进行最终确定。全面预算管理应始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并分别对各项日常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监管,高效落实执行企业战略。企业预算管理设置,要将战略选择作为核心依据,在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企业战略选择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换言之,企业战略对于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等环节具有决定性影响,而预算管理是执行企业战略的有效路径。企业战略对于预算方向和预算重点具有决定性作用,预算是对企业战略的具体落实,预算有助于修正企业战略,能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另外,战略选择对于企业预算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预算管理占据着中枢位置,对应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国有企业要构建操作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循环体系,该循环体系采用双向循环,涵盖各环节构成的小循环。该循环体系从确定预算目标出发,通过编制、执行、调控、考评,循环至对下轮预算目标的编制。在该循环体系中,各环节具有密切联系,且发生相互影响。国有企业要确保该循环体系保持正常运转,促进良性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国有企业向预算组织中引入战略,威胁了原有的预算管理方式。在预算演进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重新构建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管理需负责编制预算等工作,国有企业正确设置预算管理组织,并高效执行预算,对于自身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国有企业仅凭职能对预算责任主体进行划分,难以保障预算主体实现有效衔接,无法落实工作责任,这就导致难以有效管控各职能部门相应的责任主体,导致预算成本增加其不确定性,影响对预算执行的良好管控。对此,在预算中加入作业分析,能对预算过程加强管控,实现统筹兼顾。预算组织能为国有企业运行创设良好的环境,并促进企业目标的良好实现。对此,国有企业要科学构建全面预算组织。国有企业要立足整体,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并配套设置相应的办公部门,负责落实预算执行,并对之进行监督。国有企业要深入实际,统筹规划,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高层要出台专项文件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约束。国有企业要对各部门承担的职责进行科学划分,确保相关责任落实。国有企业应着眼于全局,对各部门责任中心进行严格划分,并对预算责任主体进行落实,以严厉措施对失职行为进行惩罚。另外,国有企业要引导员工深入学习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部门加深认知,促进企业实现整体上的高效运行。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控

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控,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对于国有企业明确的预算主体而言,其活动能反馈相关信息,涉及企业预算和日常经营等情况。该系统的稳定良好运行能确保顺畅的预算管理调控。为完善该系统,应针对预算信息反馈,对专项机制进行设立。二是预算监控。国有企业在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实施目标,还要落实责任,在对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后,要全面监控预算执行。国有企业要构建更为深广的预算监控,涵盖各项业务,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国有企业要对预算执行实施全过程监控。国有企业预算涉及的范围较广,仅凭单一部门难以取得良好的监控效果。对此,国有企业不仅要设立专门负责监控的部门,还要协调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监控进行积极参与,实现有效的预算管控。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监控,要将重心放在业务和资金两个方面。对业务进行监控,要科学构建相关机构,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实现多样化的管控。对资金进行管控,可划分不同的负责中心。三是预算调整。当企业面临的外部環境发生变化,或者内部运营出现变动时,原有预算对新环境缺乏良好的适用性,对此,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对环境变化缺乏重视,片面强调预算刚性,难以保障预算发挥其作用,还会对企业运营产生不良影响。为确保预算充分发挥其作用,国有企业应契合自身实况,实施科学的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若企业具备相关条件,应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设置,负责对预算调整进行决策和审批。全面预算涵盖广泛的内容,其基本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业务预算,二是财务预算。国有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状况,选择适用方法实施预算管理,并对战略管理进行运用,促进企业战略与预算实现良好的协调促进。

(四)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和评价

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要契合自身实况,将预算目标作为依据,结合相关标准,检查核实预算执行情况,并对预算管理相应的综合业绩进行动态衡量,实现对考核信息的及时反馈。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实际状况进行科学评价,要考虑自身特征构建业绩评价体系。为清晰明确地划分权责,防止相互推诿,国有企业可将各部门职责合理划分为成本费用、利润和投资中心,开展高效良好的业绩考核。同时,国有企业要科学制定有效性和适用性较强的考评方式。国有企业完成预算考核后,要出具相应的考核报告,方便后期分析总结预算执行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果。通过预算考评报告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改善。国有企业要依据考评报告构建奖惩制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公正的奖惩,形成有效的奖惩制度。国有企业要对预算管理加强考核,对预算考评相关指标进行明确,利用平衡计分卡各项维度实施考核,将各维度内容作为依据,对各类责任主体实际完成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统计汇总各项指标,形成最终考核指标。国有企业要将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增强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国有企业要对预算管理考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对各主体相应的权责利进行明确划分,保持责权利的一致性,增强考评激励机制的信服力。国有企业要科学衡量全面预算管理,对考评依据和考评对象进行明确,形成系统完备的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国有企业对员工实施奖惩,要契合自身的战略方向,并考虑自身特点,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标准,并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对员工进行奖励。

(五)以战略选择为导向制定预算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要分析自身战略,通过SWOT分析法,对自身的战略环境展开分析,了解企业机会、优劣势和威胁,对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准确判断,并重点管控企业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在对战略目标进行确定后,要对企业战略进行细分,利用战略地图灵活应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维度,对企业需完成的战略目标进行准确判断。

(六)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国有企业要强化预算编制,并以战略选择导向为基础,对预算编制相关工作进行完善。国有企业要对编制战略预算的原则进行明确,战略预算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国有企业要明确战略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发展方案,并深入调研市场,针对市场构建评估机制和分析流程,通过科学评估,对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确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国有企业要对业务预算进行科学编制。在全面预算工作中,业务预算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有企业要从不同维度出发,对业务预算进行编制。从财务维度来看,国有企业要与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根据上年度市场情况,对下年度收入进行合理评估,并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预测各类产品可能获得的收入。国有企业要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完善。国有企业要将战略目标作为依据编制预算,避免预算编制违背战略目标,增强预算编制的可行性。若国有企业战略目标与现状存在较大出入,要对预算方案进行逐层分解。在预算编制的具体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定期研究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组织各层面相应的工作人员参与,形成对预算编制的科学分析和严谨论证,增强预算编制的实际意义。另外,国有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实况,确保预算编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七)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国有企业要对各类主体承担的预算监督责任进行明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并开展定期检查,分析各项工作是否契合预算。企业高层要监督各部门相应的预算方案。财务部门要分析预算指标,并与之相结合,严格管控收入。企业各部门要对自身承担的预算责任进行明确,并与成本费用管理方案相结合,高效落实执行预算管控。另外,国有企业要对预算调整程序进行完善。国有企业要将业务发展实况作为依据,恰当管控预算,当需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应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批,通过审批后,才能对预算进行调整。国有企业要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具体方法进行改进,要考虑市场形势,遵循战略选择导向,科学研判未来市场。国有企业要将市场情况作为依据,对生产量和现金支出展开前期预算,再对生产成本等各项指标展开下一步预算。国有企业要对预算管理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划分,并对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构建,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相应的编制系统和控制系统。通过编制系统随时调整前期数据,通过控制系统调整查询整理后的数据。

(八)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平台,及时分析预算,利用信息自动化预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控体系。信息系统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依据,判断预算执行是否偏离预算目标,若偏离较大,则向相关负责人及时报告,防止预算继续偏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涵盖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国有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控、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和评价,要以战略选择为导向制定预算指标体系、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中小企业,2021(10):121-122.

[2]冯露. 以战略选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 首席财务官, 2021, 17(4):2.

[3]苑超.基于公司战略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8):109-111.

[4]王化成,陈妤琨,陈占燎.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铁路运输企业G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20(11):10-18.

[5]张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J].国企管理,2020(02):73.

[6]张玲玲.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J].山西财税,2021(08):37-38.

[7]周晓云.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J].财经界,2020(18):44-45.

[8]马洪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与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6):52.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