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打运动员跨项就业的研究分析

2022-07-08武仔超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散打因素分析

武仔超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035-02

摘  要  散打是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在近几年我国逐渐将散打运动发展起来。我国每年培养的散打运動员不计其数,但并未能将散打运动项目明显地开展在社会中。发现现阶段散打运动员跨行就业现象较多,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散打运动项目。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个人、社会和项目之间的技术、项目和其他项目与散打项目之间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出现散打运动员跨行就业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散打  跨项就业  因素分析

武术散打是我国的传统项目,是武术集大成领域的其中的一个分支,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部落时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但散打发展起始于上世纪,并经历了实验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基本完善阶段、成熟发展阶段等[1]。从商业角度来看从最早期的“南北武术散打擂台争霸赛”到现在的“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超级联赛”,说明我国的散打事业发展较为成熟,推广范围较广。从教学角度看,散打从最初1979年的试点推行到后来的大力推广,在三十年间走向了每个城市的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院校以及当地的俱乐部及商业武馆。从现阶段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武术散打专业人才但对于武术散打项目的推广,远远不如同类对抗项目的跆拳道运动,通过目前散打与同类对抗项目的发展现状,此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探讨散打运动员就业的方向及就业选择原因。

一、散打项目的特点

武术散打是集大成于武术项目的一个分支,是集成于“踢”“打”“摔”集一身的运动项目,不同于现在的拳击、跆拳道、摔跤等技术相对较为较单一的运动项目,散打运动项目使用的技术较为全面,不仅可以使用单一的“拳”“腿”“摔”技术动作还可以使用技术组合动作技术,在2000年最开始的“小鞭腿加后直拳”和“唯摔获胜”占据了散打擂台上的一片天[2],直到发展到现在散打运动员技术越来越全面,“拳”“腿”“摔”组合技术技术在比赛场上越发常见,相比于高水平的散打赛事,散打运动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拳”“腿”“摔”组合技术,不给对方运动员一点反抗的机会。

二、散打运动员出现跨同类项目就业的原因分析

对于散打运动员跨同类项目就业问题,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个人因素,同样掺杂掺杂着社会因素、技能教学因素和技术迁移因素。

(一)个人因素

精力有限,散打运动员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散打行业虽然发展较为成熟,在电视屏幕上能够长期的见到“武林风”等散打类比赛活动。我国各个省市也有规模不同的武术专业学校,如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少林寺文武教育学院、宋江武校、塔沟武校等,各省市或国家专业队[3],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也都在开设散打选修班公共课等,我国培养的散打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规模。相比于我国的培养的人才,相应的散打方向专业的对口工作却少之又少。本人曾经对某所高校的武术散打专项班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自己毕业能够去中小学当一位教师,个别人则想去部队进行锻炼。他们认为散打的发展在于实战,而部队这样的环境可能合适他们的专业。其小一部分学生则想去老家开一所跆拳道道馆或回家自己发展散打教育机构。相比于发展自己同专业方向的事业他们认为做一名老师、一名跆拳道教练或是去部队历练可能所花费在找工作的精力能够更少一点,甚至还有家里已经给安排好工作做的情况。

(二)技能和教学因素

从技能掌握情况和教学能力来看,我们国家散打专业的人才大部分来自于各个省份的武术学校,他们大多在学校中进行封闭式管理。相比于普通文化生,散打特长方向学生的文化课接学习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技能训练中,技能掌握非常的扎实,可对于文化课的掌握和教学能力较为薄弱。而少部分来自商业道馆和在大学选修课中学习散打的学生,知识储备较高,而技能掌握情况相对一般。

在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两者全都掌握的散打项目人才,只有极少部分依靠散打技能通过国家的批准的部分院校组织的提前单独招生考试进行升学。这部分人散打技术硬,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在接受更高教育的期间能够掌握除散打以外的其他运动技能,在教学就业方面有更多选择与机会。

在训练方式上比较难与社会中的盈利性教学机构接轨。在技能传授方面武校更注重技能的提升,而社会中的散打教学盈利性机构更多注重的是教学体验感与盈利,吸引更多的学员。习惯了在武术学校的教育模式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与社会盈利机构磨合。

(三)社会因素

散打项目是武术中的其中一个分支,武术最直接最简单的攻击方式。武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侠义、江湖、暴力、盖世奇功的负面印象,尤其是上世纪宣传的武术功夫素材的电影,把武术负面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及将武术演绎成飞檐走壁,导致很多的人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江湖气息的人[4]。在现实生活中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并非是电影中训练的那么夸张,在当代的社会中人们习练武术的人们较少,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宣传的那么夸张。在大街小巷中格斗类项目充斥着跆拳道俱乐部和跆拳道教育机构,让其他格斗类项目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技能迁移因素

于其他行业的对抗项目技术较为类似,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技能迁移。散打则是“拳”“脚”“摔”三方面技术相辅相成。散打通过对传统击打技术进行归纳整理,将各门各派的基本拳法、腿法和摔法集于一身的基本运动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阶段的大多数近身肉搏对抗项目,多多少少的都与中国古代的武术分支下的项目有联系。大多数的对抗项目在古代时期,通过外来御史或外来的武术家进行“交流”,将部分传统武术与其当地的民俗结合,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近身搏斗的项目。

通过查阅资料,在技术上分析,在近身搏斗项目中,直拳、摆拳、抄拳是最简单直接的进攻方式,无论是拳击、散打等相似出拳动作,他的发力原理是基本不变的,“力从根起”,剩下的就是拳的路线与轨迹有些大大小小的细节偏差。在項目上分析技术,腿法和摔法的技术在不同项目上的分析情况与拳法的情况类似,技术相似,可以在学习或教学中运用技术迁移原理,通过短期的技术培训或学习可以达到教学的能力。

三、散打运动员跨项就业的方向

散打跨项就业方向众多,但目前随着社会趋势的变化散打运动员跨项的方向也会有所变化。下面主要从跆拳道和综合格斗两个运动项目进行分析。

跆拳道是散打运动员跨项就业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跆拳道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从初期的崔泓熙带领跆拳道联盟来华推广,到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跆拳道俱乐部。其中我们国家最早在中国台湾开展了跆拳道运动,80年代国际跆拳道联盟在中国内地部分城市进行表演,80年代末在延边大学和部分城市首先开展。在此阶段我们国家的跆拳道专业的人才较少,最早一批的跆拳道教练大部分都是散打、套路、格斗等其他具有武术格斗功底的武术商人进行开设跆拳道俱乐部。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跆拳道俱乐部的教练人员都是经过一定时间段的跆拳道国家职业培训或考取跆拳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到跆拳道行业进行教学,相关培训中有很多的培训人员来自各个高校的不同专业的体育生,其中从散打运动员转行到跆拳道行业进行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跆拳道在我们国家发展情况较好,每年各个省市都会举行跆拳道比赛,可见跆拳道在我国的发展规模有多大,同时在访谈中得知,各省市跆拳道的会长也不全是跆拳道专业出身的运动员,有些跆拳道会长则是高学历的散打运动员出身。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跨行综合格斗。综合格斗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个格斗项目,相比于散打项目在技术上多了一个地面攻击;在规则上技术更加开放,允许对手倒地后继续击打;在护具方面,让选手佩戴裸露手指的手套,手套中的填充物较少;场地为八角的铁笼。在综合格斗的赛事中,运动员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格斗技巧,通常是将泰拳、散打、摔跤、柔道等各种技巧技能融合并灵活运用以夺取胜利。规则、技术大部分与散打项目相同,我国的散打运动员逐渐开始向综合格斗项目进行转型,例如李景亮,跟随宝力高学习散打技术,如今转型综合格斗项目。张伟丽,河北省散打运动员,后转战综合格斗。李景亮和张伟丽是在综合格斗较为出名的运动员,他们已经成功转型为综合格斗运动员,不只是他们,在散打项目中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都在尝试着去转型综合格斗项目。随着综合格斗项目的兴起,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们都想尝试发展,导致我国也在慢慢的发展综合格斗赛事。不只是跆拳道和综合格斗,自由搏击、摔跤等对抗类项目及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散打运动员的身影。

四、分析与讨论

1.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抗项目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支持。像散打格斗类运动项目需要加入现代社会的元素,同时结合自身的优缺点进行推广,可在推广中消除人们对中国武术的刻板印象,使其更加多元化发展。

2.武术是集中国徒手对抗和器械对抗运动的总称,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跆拳道运动,在教学中传输散打技术的同时,也将表演项目强的套路表演技能同时进行教学传输,让散打运动员掌握更多的技术,使人们去发现武术的闪光点,不仅是实战,表演也要吸引人们的眼球,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作息习惯,即最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将我国的传统项目传承下去,增加散打运动项目的对口就业机会。

3.培养多年的散打运动员未能投身于中华武术的传承中,散打运动员跨行就业是对我们散打运动人才的损失。换一个角度讲,投身于同类对抗项目中发展,同时促进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姜传银.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05):57-60.

[2]倪红莺,朱瑞琪,李俊峰.武术散打新旧规则下散打技术运用状况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32-134.

[3]丁省伟,范铜钢.新时代背景下散打运动员职业化培养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1):39-43.

[4]李源,王岗,朱瑞琪.中国武术负面形象的形成原因及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9):33-40.

猜你喜欢

散打因素分析
关于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
东莞高校散打课程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对提高散打击打力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