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

2022-07-07李冰鹤李高英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倾向性血管性白质

李冰鹤,李高英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医学部,河南 洛阳 471000)

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用方式,可通过疏通患者脑血管内栓塞,改善脑血管循环,进而控制疾病进展,临床疗效确切[1]。但有研究指出,因脑部神经组织相对密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血流再灌注易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二次损伤,进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2]。血管性痴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认知功能受到损伤,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预后[3]。目前,临床针对血管性痴呆暂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仍以预防为主。故而及早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健康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3例)和未发生组(77例)。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第3版《神经病学》[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常规头颅CT确诊;②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溶栓治疗且治疗进程顺利;③初次发病;④临床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①双侧脑发生梗死;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④既往存在颅脑外伤史、手术史;⑤合并癫痫、精神分裂、自闭症等影响认知功能的精神类疾病;⑥既往存在血管性痴呆史;⑦治疗期间病死;⑧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检查。

1.3 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判定标准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定期至医院复查,并参照《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5]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1)经体格检查确定患者存在步态异常、震颤、平衡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2)脑梗死发病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以情景记忆为核心的认知障碍;(3)经常规头颅CT确定患者同时存在海马和内侧颞叶萎缩。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方法设计基线资料表,阅读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农村、城市)、吸烟史(每日至少吸烟1支为存在吸烟史)、饮酒史(每周至少饮酒1次,持续1 a及以上)、血管性痴呆家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面积、脑白质疏松。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诊断高血压。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诊断糖尿病。实验室指标:于患者入院后采集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1速率离心15 min,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生(苏州)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为ZS-820],采用酶联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ptein-9,MMP-9)水平。

2 结果

2.1 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性别、年龄、居住地、血管性痴呆家族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性别、年龄、居住地、血管性痴呆家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发生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发生组脑梗死面积大于未发生组,脑白质疏松占比和MMP-9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倾向性评分配比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倾向性评分配比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3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急诊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纳入表3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脑梗死面积(连续变量)、脑白质疏松(有=1,无=0)、MMP-9(连续变量)]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疏松、MMP-9过表达是急诊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OR>1,P<0.05)。见表4。

表4 急诊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急性脑梗死常见的继发性损伤,发生率较高,若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可导致额叶、颞叶以及边缘系统受损,引发认知障碍,不利于患者恢复[8]。因此,及早掌握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十分必要。

既往有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研究多基于案例进行回顾研究,两组之间均衡性存在不足,难以排除多种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倾向性评分匹配主要用于处理观察研究数据,可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便对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进行更合理的比较[9-10]。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疏松、MMP-9过表达是急诊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脑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颅内脑组织缺氧缺血情况更为严重,可能引发脑白质病变,逐渐进展为脑萎缩。梗死面积的扩大可导致患者脑动脉硬化,脑内血流量持续降低,最终引发脑神经元凋亡,神经细胞功能退化,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11-12]。对此,临床需加大对脑部梗死面积较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力度,完善检查项目,先行保守治疗,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脑白质是由外包髓鞘轴突组成,主要连接大脑皮质以及皮质下灰质,而脑梗死患者脑内缺氧缺血导致脑循环代谢受损,易引发脑白质疏松,白质髓鞘与各功能区的联接中断,与记忆、情绪等认知活动有关的纤维联系中断,患者从而表现出记忆障碍、行为异常等痴呆表现[13-14]。对此,临床需完善检测项目,着重关注脑梗死患者脑白质区域,对可疑患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降低脑白质疏松发生风险。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碎风险,并且MMP-9还可对细胞外基质进行降解,增加血管通透性,损伤患者血脑屏障,促进炎症因子侵袭活动,引发脑组织神经损伤,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15]。对此,临床可完善检测指标,对MMP-9过表达患者积极进行抗炎药物治疗,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疏松、MMP-9过表达是急诊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临床可基于上述相关因素,及早开展治疗措施,以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倾向性血管性白质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公众对我国足球归化运动员的情感倾向性——基于大数据的微博情感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超重/肥胖对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