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下)—末端利用的关键技术

2022-07-07吴宓张莉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粪肥沼液粪污

文│吴宓 张莉(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解子德(安徽省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杨兴明(南京农业大学)

章力干(安徽农业大学)

余海兵(安徽科技学院)

土地生植物,植物养动物,动物产污物,污物回大地,自然界周而复始、人类生生不息。“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5年试点,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绿色循环模式。藏粮于地根本就是在保护和提升地力的前提下,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后劲。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和安全循环利用粪肥技术模式,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一、基本原则和技术指标

1.基本原则。

(1)生产与生态兼顾。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施肥结构,促进高产稳产。考虑环境承载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实现循环利用,减轻面源污染。

(2)减量与增效协同。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减少化肥用量。强化有机无机结合,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和耕地地力水平。

(3)安全与有效并重。满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确保发酵腐熟,保证安全施用。强化粪肥施用指导,合理确定用量,优化施肥方式,提高应用效果。

2.技术指标。

(1)堆肥质量指标。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条垛式不少于15天,槽式不少于7天。腐熟后堆体呈黑褐色,一般呈弱碱性,不再产生臭味,不吸引蚊蝇;安全监测指标。堆肥过程中应进行不少于1次抽检,检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应参照相关肥料抽查技术规程进行1次抽检,检测堆肥是否腐熟完全,相关有毒有害限量指标是否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

(2)施用技术指标。结合本地实际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试验成果,科学确定不同作物有机肥使用量、时间和方法。

二、循环利用模式

循环利用的目的是改良土壤、减施化肥、利用畜禽粪污资源。由于长期、单一、不合理地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加上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失衡、作物缺素生理障碍频发,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农田病虫害加重,土壤团粒结构发育不良,结构体退化,水肥调控能力降低,土壤透气性不良,作物根系发育受阻,对不良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降低,土地生产潜力不能有效稳定发挥。

利用养殖业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实现有机无机配合,有机肥提高化肥吸收利用效率,化肥可以提高有机肥生物矿化率,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投入,培肥改良土壤,又提高了土壤养分效率,减少实现化肥减施,节本增效。

有机(类)肥料包括传统农家肥(粪肥、作物秸秆、绿肥)和现代商品有机(类)肥料(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商品生物有机肥、商品复合微生物肥、商品全元生物有机肥)。有研究表明:有机替代比率、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种类、区域水热条件、有机肥特性和施用方式等均对有机肥的作物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在种养结合,粪肥就近还田过程中,必须了解养殖场周边土壤肥力、种植结构、作物需肥特性和生长发育特征,结合养殖场粪污排放方式、无害化处理工艺和最终粪污的特性,合理设计有机肥替代比例和利用技术,并根据养殖场周边耕地资源禀赋,构建不同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图1、图2、图3),保证粪污有机肥安全循环利用。

三、关键技术

1.堆肥还田。堆肥施用量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养分需求特性和有机肥施用的目标要求,一般堆肥施用量在1000~2000千克/亩,土壤肥力较高、种植结构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有机肥施用主要是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则可以适当减少堆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种植结构以果蔬茶经作为主时、有机肥施用主要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则适当提高堆肥施用量,堆肥施用可采用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方式。宜在秋季或播种(移栽)前作基肥施用,避开雨季,施入后24小时内翻耕入土。有机质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坚持堆肥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透气、保墒和保肥能力,有效保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条件,同时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健康土壤生态的形成,实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

2.沼渣还田。根据沼气发酵技术要求,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经干湿分离,将沼渣用于农田。腐熟的沼渣一般作基肥,一般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用量为2000~3000千克/亩,其他作物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种类,可以适当减少沼渣施用量。施用方法可结合整地,采用撒施、条施、穴施等方式,及时翻耕覆土。水田一般均匀撒施后翻耕入土,结合整地和土壤混匀,并适当降低施用量。

3.沼液还田。分离沼渣后的沼液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施用,基肥施用结合整地以浇灌方式施用,施肥需在播种或种植前10~15天浇灌整地,追肥采用条施、穴施、环状施肥和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方式,需要注意调配沼液肥水比例进行稀释,尤其是叶面喷洒沼液肥注意EC值调节,稀释倍数适当加大,防止烧苗。微灌施用时注意过滤,避免堵塞管道和滴头。

4.商品有机肥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商品有机肥,质量应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一般作基肥,根据种植植物种类,可采用穴施、沟施、环状施肥等方式集中施用,用量一般300~800千克/亩,注意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时与植株根系保持一定距离,在两行作物中间沟施或株间穴施。作种肥时采用条施、点施和穴施等方式,可与化肥混合,随机械播种施入土壤,避免与碱性肥料或杀菌剂同时施用。

表2 作物养分需求分析小麦+玉米的养分需求

5.注意事项。

(1)把好堆肥质量关。规范养殖环节,严格饲料添加剂标准,保证畜禽吃得安全的同时,从源头控制粪肥利用的重金属和抗生素风险。要规范处理环节,加强堆肥积造过程质量控制,注意清除塑料、玻璃、金属、石块等杂物,定期监测堆肥、沼液发酵程度,确保粪肥实现无害化。施用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安全无害。

(2)强化合理施用。以《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1868-2021)为指引,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土壤肥力水平、粪肥养分利用率和替代化肥比率,优化粪肥施用数量、时间和方法,实现养分科学管理,避免过量和过于集中施用,造成肥害和诱发环境问题。

四、末端利用案例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坛城镇粪污还田,末端利用技术模式。

1.基于沼液利用的作物养分管理基本参数测算。

(1)沼液养分含量基本性质。

沼液的pH值7.4,EC值(电导率)4915微秒/厘米,全氮813.87毫克/升,全磷86.38毫克/升,全钾800毫克/升;全铜0.869毫克/升,全锌1.94毫克/升。

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供给量:土壤有机质含量26.1克/千克、全氮0.93克/千克、碱解氮56.66 毫克/千克、有效磷29.4 毫克/千克、速效钾135毫克/千克、有效铜1.44毫克/千克、有效锌0.59毫克/千克。

土壤供N量(千克/亩)=土壤碱解氮测定值(毫克/千克)×校正系数×0.15=56.66×0.6×0.15=5.1千克/亩·季,同理,磷素矫正系数以0.3计,土壤磷素供应量为0.82千克/亩·季。

作物目标产量养分需求量:根据沼肥施用区小麦、玉米多年产量的平均值确定小麦和玉米的目标产量均为600千克/亩,100千克小麦、玉米籽粒的养分需求量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计,小麦-玉米轮作的年养分需求量测算结果见表1。

表1 沼液(粪水)养分含量测定(稀释前)沼液检测性质

(2)还田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电导率240.8微秒/厘米、水溶性盐总量1克/千克、有机质含量26.1克/千克、全氮0.93克/千克、碱解氮56.66毫克/千克、有效磷29.4毫克/千克、速效钾135毫克/千克、有效铜1.44毫克/千克、有效锌0.59毫克/千克。

(3)土地承载力测算。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推荐方法,以粪肥氮养分供给和植物氮养分需求、土壤氮养分供给为基础,测算1年两熟制小麦玉米畜禽粪污肥水使用量和化肥减施量。

(4)末端利用基础设施配套。

运输路径距离36米(近距)~2578米(远距),目前已建设肥水输送管网12.95千米,其中已运行肥水输送管网达9千米,覆盖1.9万多亩农田,惠及1500农户。

表3 承载土地面积测算养殖场的肥力供给水平

表4 小麦玉米1年两熟种植模式施用畜禽粪污肥水经济效益分析(按每亩算)

支农管网、压力罐、污水泵等粪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投120.3万元;每亩投资63.32元,按10年折旧,每年每亩的折旧费用仅为6.33元。

农户愿意施用粪水,一是不花钱,二是可以节省肥料成本,三是水肥一体化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施用方式:使用活动式水管连接田间的支农管网出水口,将一面带有孔隙的管带铺在地面,进行喷施。

施肥次数及用量:每年一块地施用粪水2次,主要为小麦收获后(6月初),玉米收获后(9月底10月初),每次施粪水量控制在20~30立方米/亩(稀释2~3倍的粪水);目前小麦配施复合肥(15-15-15)37.5千克左右,玉米配施复合肥(28-6-6)40千克左右,替代化肥的25%左右;喷施1亩约需1人2个小时左右;亳州小麦收获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完成小麦收获,即可喷施粪水,一般在6月上旬。

将腐熟后的粪肥经2~3倍稀释,通过输送管网至大田,地表喷灌使用,每亩喷施管网只铺设到田边,需要用活动式带有孔隙的可移动临时水管进行喷施;粪水下渗后、旋耕机械能进田时旋耕,一般在当天或第二天进行旋耕覆盖;进行旋耕达到覆盖目的,待墒情适宜(墒情适宜指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判断方法是:土壤颜色深暗,手握成团,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松散)时播种夏玉米。

播种时,采用种肥同播技术,种子与化肥同时播到田间土壤中,采用播种施肥镇压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播种施肥后,种肥在种子的斜下方8~10厘米处,每亩施用种肥39.6千克(下同),比未施肥水田块减少化肥施用量13.8千克;9月底玉米收获后,每亩浇灌30立方米左右粪水。浇灌的是经过稀释的粪水。不直接覆土,因为喷施粪水后,田间土壤湿粘,无法进行机械作业,待粪水自然下渗后、旋耕机械能进田时,使用旋耕机械化旋耕覆盖,10月初旋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种肥同播方式每亩施用种肥37.5千克,比未施肥水田块相对减少种肥施用量12.5千克)。

同时,对这630亩农田分户建档立卡,采用同一品种的玉米和小麦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各个时期关键指标量,例如,玉米出苗期,株数,大喇叭口期株高、产量等。结果表现为:一是施用粪污肥水的玉米田块平均每亩使用种肥39.6千克,比周边未施肥水田块亩均减少化肥使用量13.8千克;玉米亩均产量617.5千克,比周边未施肥水田块亩均增产70.8千克;二是施用粪污肥水的小麦田块平均每亩使用种肥37.5千克,比周边未施粪水田块亩均减少种肥使用量12.5千克;小麦亩均产量542.2千克,比周边未施粪水田块亩均增产40千克。

2.末端利用技术效果。

(1)生产效益。作物产量变化:玉米亩均产量 617.5千克,比周边未施粪水田块亩均增产70.8千克,增收146元;小麦亩均产量542.2千克,比周边未施粪水田块亩均增产40千克,增收90.2元。作物品质变化情况:未对品质进行检测。

(2)经济效益。成本与收益核算。粪水施用成本:每亩一次浇灌人工费用30元(企业出钱,农户不需付钱),一般情况每亩地一年施底肥2次,主要集中在6月的午季板茬(夏玉米)和9月秋季板茬(冬小麦)。共计每亩降本增效286.2元。减少化肥施用的费用、施肥费用。

(3)生态效益。总体替代化肥用量或百分比;总体替代26.3千克化肥,占玉米、小麦亩施化肥用量103.4千克的25.4%;节约的用水量不固定,如果适宜播期内干旱,可节约30立方米水;如果适宜播期内土壤墒情适宜,则起不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周围民众希望进行肥水还田,一是可以节约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促进增收;三是改良土壤,减少土壤酸化和碱化。

3.末端利用工作体会。

一是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畜禽养殖粪污粪水还田模式,急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畜禽养殖粪污肥水还田利用工作涉及畜禽养殖、作物种植、土壤肥料等部门,但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相关部门是条块管理体制,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对接不畅通、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工作合力,难以提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利用模式。需要同级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整合相关力量,成立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的统一组织,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才能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利用模式。

二是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急需走资源化利用道路。亳州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300万亩以上,常年粮食产量50亿千克左右,有良好的饲料基础。发展畜禽养殖能就地消化粮食、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但发展畜禽养殖首先要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低成本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急需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畜禽养殖粪污肥水还田利用途径,坚持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把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为肥水资源后再施用到农作物田间,推动化肥减量、土壤结构改良和粮食优质高产稳产,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绿色发展。

三是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需要集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技术推广模式,构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长效机制;需要采取规范畜禽粪污处理、降低有机肥养分损失增施有机肥;需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有机肥推广应用步伐。

猜你喜欢

粪肥沼液粪污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畜禽粪肥在草地上的应用
蛋肉鸡养殖粪肥利用以及土地承载能力测算应用研究
试论粪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