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4所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2022-07-07次云哲杜少杰麻雯熠杨美慧王秋红袁亚男
次云哲,杜少杰,麻雯熠,田 铮,杨美慧,李 建,王秋红,袁亚男
(承德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河北 承德 067000)
生殖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维护生殖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 世纪的重要目标。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要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女性的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家庭幸福,更与社会和谐、中国未来出生人口质量密切相关。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诸多女性对生殖健康问题避之不及,甚至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并有报道指出半数女士有妇科问题但不重视。为此我国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推进女性“两癌”(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政策,力求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社会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到了青少年、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而高校女教师作为高学历代表者往往易被忽视,在生殖健康知识方面也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本研究调查了解承德市高校女教师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效果评价,探索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教育策略,为提高高校女教师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生殖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8—11月选择承德市4所高校,其中1所为医学院校,3所为非医学院校。以25~60岁的已婚女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572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前后两次调查均以完成问卷内容80%以上为有效问卷,有相互矛盾选项或答案前后不一均视为无效问卷。第一次发放问卷572份,回收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93.71%。同一批参与研究对象,第二次发放调查问卷455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95.38%。
1.2 问卷调查
1.2.1 生殖健康认知调查 自行设计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问卷,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女教师的生殖健康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②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乳腺结节的正确认知、宫颈炎的正确认知、接触性出血的正确认知、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处理方法;③常见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知晓率,包括乳腺结节自查知识、阴道分泌物性质判断疾病种类、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判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判断。一周后发放第二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②常见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知晓率。第二次问卷涉及的相关知识与第一次问卷相同,但在选项上做了适当调整。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问卷部分,涉及的每个类别均为5题,每题1分,得分≥3分为认知正确。生殖疾病的自查知识问卷部分,涉及的每个类别均为3题,每题1分,得分≥2分为掌握自查知识。
1.2.2 健康教育必要性调查 健康教育结束后,对关于在高校内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的必要性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女教师对于生殖健康教育的态度。问卷设置1~5分5个等级:1分为非常不必要,2分为不必要,3分为一般必要,4分为必要,5分为非常必要。
1.3 健康教育 回收第一次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目前存在的知识误区,在4所高校内开展女性生殖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健康宣教。对于存在误区较多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推送相关知识的科普讲座。根据疾病好发年龄的不同,在讲座后按年龄分组推送各年龄组常见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科普讲座。并重点强调宫颈癌前筛查及HPV检测的重要性,如何鉴别宫颈炎与早期宫颈癌、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以及阴道不规则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宣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必要性,提高女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并将健康宣传册以科室为单位发放到高校女教师手中,便于未参加讲座的教师自行学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率的比较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干预前,参与调查的536名高校女教师均为已婚女性,平均年龄(37.1±3.25)岁,具有医学教育背景190人(35.45%),非医学教育背景346人,文化程度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共348人(64.92%),本科学历123人(22.95%),博士及以上65人(12.13%)。受不同程度生殖疾病困扰441人(82.28%),有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者428人(79.85%)。干预后,同一批调查对象共有434名参与了第二次调查,其中医学院校149名,非医学院校285名。
2.2 女教师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 干预前,医学院校教师对各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正确率高于非医学院校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经过分层教育干预后,所有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女教师间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女教师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3 干预前后常见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医学院校女教师对于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非医学院校女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健康教育后,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女教师对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掌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无论何种教育背景女教师,在健康宣教后对常见的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的知晓率比健康教育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女教师生殖疾病自查知识知晓率比较[n(%)]
2.4 女教师对于生殖健康教育的态度 健康教育结束后,关于在高校内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必要性的调查中,选择≥3分的共407人(93.8%),其中66.5%的女教师选择5分(非常必要)。
3 讨论
本研究中,干预前高校女教师在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且存在诸多误区。因宫颈炎的高发病率从而认为宫颈炎是已婚女性的正常现象,对于接触性出血亦不会过多地关注,常规体检中忽视了HPV检测的重要性,这些均为宫颈癌的高发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工作强度高,科研压力大,部分女教师出现乳腺增生,却忽视乳腺增生的危害性,导致忽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这些均说明女教师对生殖健康知识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查能力欠缺。因此,在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宣教力度,增加女教师的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学会乳房自我检查方法,通过早期症状识别常见妇科疾病,避免走入生殖疾病误区,对“两癌”的防治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这与林淑琴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较为公认的是,早期乳腺癌有望彻底治愈。但如何去发现早期乳腺癌,这就需要广大女性具有一定的乳腺自查能力。本研究发现,干预前女教师对于乳腺结节的自查知识知晓率仅为46.27%,许多教师不知道乳腺自查的最佳时机,但经过生殖健康宣教后,对于乳腺结节的简单自查知识知晓率上升至82.26%。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可无明显症状,需要女性有较高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癌前筛查。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女教师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到每年坚持妇科体检的占19.7%,出现接触性出血后甚至有12.08%的人未及时就诊。这都是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的结果,也将为错过疾病诊治埋下隐患。干预后,随着生殖健康知识的增加,女教师对于阴道异常分泌物的判断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也更加认识到HPV筛查的重要性。可见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增进女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效果明显,与王忠德等研究结果相符。
讲座结束后,关于为高校女教师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必要性的调查中,高达93.8%的女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可见,尽管目前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知识匮乏,自我保健能力不足,但她们自我保护意识在加强,渴望通过相关学习改变现状。曾有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女教师患有生殖疾病的超过80%,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女教师的生殖健康宣教,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确保她们的身心健康,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能动作用。
综上所述,承德市4所高校女教师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针对性生殖健康宣教可明显改善女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应重视高校女教师的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