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水泥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2022-07-07饶玲丽

大众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硅酸盐建材水泥

文 | 饶玲丽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中,与骨料及增强材料制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墙体砌块与板材等,也可配制成砂浆用于建筑物的砌筑、抹面、装饰等。在中国,水泥生产最早在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 ;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水泥的种类目前已达100多种,按其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三大类。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末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特性水泥包括快硬水泥、膨胀水泥、喷射水泥、耐硫酸盐水泥等;专用水泥包括油井水泥、道路水泥、砌筑水泥等。水泥按矿物组成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等。在水泥生产快速发展同时,人们不断改进硅酸盐水泥性能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推进及施工场景的不同需求,大量以水泥为主要原材料的高产品不断涌现,包括高强度等级水泥、低碱水泥、抗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钙镁铝酸盐水泥、磷镁基自流平砂浆、磷镁基修补砂浆、磷镁基锚固剂、磷镁基注浆料、C35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高性能环保外加剂、预拌砂浆等。

近年来,建材行业发展稳中增长,整体运行较好。2018年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4317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利润率9.0%。2019年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7.2%,销售利润率8.7%。2012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21.84亿吨,产量占全球50%以上。在新冠疫情影响与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双重影响下,2021年中国水泥产量23.6亿吨,同比增长-1.2%,基本保持平稳。中国建材企业500强排名前20名中有6家主营产品类型为水泥。2018年,我国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为61808亿元,同比增长11.7%。贵州省建筑业为1378.67亿元,同比增长11.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业增长速度快,对建材的需求大,为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贵州等省份建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定运行的基础并不牢固,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五届九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当下去产能、补短板、发展绿色建材是转型升级的行业主旋律;转型的主要支撑是由传统产业为主体向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建材产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推进建材产品向轻质、高强、隔音、节能、低碳、环保方向转型。推动水泥、预拌混凝土、玻璃及加工等行业技术创新,推进清洁智能化生产,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面对新型建材发展的广阔前景,贵州省新型建材产业如何确保产值达标与高质量发展,是我省近年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是我省实现工业强省重要的一环。2018年贵州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将新型建材列为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核心产业之一;制定了到2020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50亿元,到2022年达到2250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7%。2019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做强做优。2021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型建材产业基本形成以水泥、混凝土及制品等为主导,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建筑功能材料、非金属矿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且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目前,我省新型建材产业包括以水泥、预拌混凝土等产品为代表的7大重点行业、12个产品门类、1000余个产品规格、1260家规上企业,已基本形成以水泥及制品等为主导,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耐火材料等建材深加工,以及新材料快速成长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着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新产品不断涌现。

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77家,生产线87条,水泥产能13000万吨/年;2020年全省水泥产量10797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约4.5%,产能利用率约8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0亿元。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省,已建成14个城市试点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50吨,处理能力位居全国第1位;“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建筑废弃物装配式墙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初具规模,助推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行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型建材产业获得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的企业29家;另外,“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等一批科技成果和项目应用实施,这些都有力加快我省新型建材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全省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精神,举办全省大数据与建筑建材行业深度融合应用观摩会等重点活动,绿色智造能力得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得以加快,推动了一批企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比如,贵州兴达兴建材公司成功开发“砼智造”平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供销物流信息化系统”、贵州晟扬管道科技公司基于设备物联与生产管控的数字化车间等两化融合项目入选全省“万企融合”标杆项目。科技成果和项目的应用实施,有力促进全省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新型建材业“十四五”发展目标中,水泥产能预计为13000万吨/年。既有水泥产业发展重点包括:高标号水泥、纯硅酸盐熟料生产及应用,贝利特-硫铝酸盐新型低钙水泥熟料体系、磷镁胶凝材料等低碳水泥品种,以及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机场道路工程和抢修加固等建设领域专用特种水泥产品的开发应用。技术产品创新重点包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超净排放收尘、低成本动态脱硝新工艺、燃料替代技术、贝利特-硫铝酸盐低钙水泥制造、二氧化碳捕集、贮存及高价值转化利用、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效能等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碳捕集与碳贮存及利用等碳汇技术,为我省水泥行业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水泥及制品建材产业发展重点包括:中建材贵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贵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贵州磷镁材料有限公司、龙里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台泥(安顺)水泥有限公司、贵州茂鑫水泥有限公司、西南鱼峰水泥有限公司、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贵州涟江源建材有限公司、兴义市黔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贵州富仁建材有限公司、贵州盛虹管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等16家公司;水泥及制品包括:高强度等级水泥、低碱水泥,以及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抗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等;磷镁基自流平砂浆、磷镁基修补砂浆,磷镁基锚固剂、磷镁基注浆料;C35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高延性混凝土、高性能环保型外加剂、湿拌砂浆;预制工程构件、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带管座钢筋混凝土管、水泥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保温防水屋面集成等。水泥产业作为一个既有悠久传统历史,又不断开拓创新的领域,将不断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硅酸盐建材水泥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微生物建材诞生
抗高温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
如何以化学的视角诠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自制硅酸盐对传统糯米灰浆性能的影响
活动星系核中的尘埃消光性分析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