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写入侗族大歌侗乡唱响平安吉祥

2022-07-07李庆任伟潘国虎

大众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黎平县黎平侗寨

本刊记者 |李庆 任伟 潘国虎

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习近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呢?

科普一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轻或防止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具有很强的固碳作用;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32.0%。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际的黎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2.75%。

一般而言,森林覆盖率与幸福指数成正比。但是,甜蜜的痛苦也相生相伴,那就是——火灾!

在黎平县翠绿葱茏的大山之间,往往有一色的青瓦木楼的侗寨,有的上百年,有的逾千年。历史悠久的侗寨错落有致,令人惊叹。侗寨标志性建筑鼓楼和着对面的戏台,木楼和着风雨桥,无一不在诉说着侗寨的千年历史。

然而,鳞次栉比的侗寨,同样隐藏着美丽的担忧,那也还是——火灾!

炊烟袅袅

黎平,地名的寓意为黎民百姓平安。保护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是每一位侗乡人的期盼。可是,再美好的愿望,也代替不了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今年初,黎平县委、县政府找到一个独特的方法,将安全话题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以让“安全”二字入脑入心,这一想法得到“寨老”们的一致认可。于是,一场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县”的系列举措,迅速在侗乡大地推开。

阳光里聊天的侗族妇女

立足侗家特色 植入安全元素

侗寨,是黎平侗族群众长期生活的地方,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建筑,是其独特的原生态的民族风俗。不过,木质且相连的房屋结果,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一旦发生火灾最容易“火烧连营”,难以施救。

在黎平,代代相传的村规民约有“规定”,如果哪家不小心失火导致寨子受灾,就成了“火殃头”,轻则要杀猪宰牛,邀请全寨人喝酒以示赎罪;重则要被驱赶出寨子,三代人后方可返还。

也正因怕火,侗族有一种普遍的习惯便是“喊寨”。喊寨员一天到晚要喊若干次:“上山要小心,不准带火种!出门要小心,灭火关上电”……

此外,古老的侗寨还非常重视水的储备,家家户户都备有“太平缸”,大的缸内可以容纳近五担水左右,每晚必须储满,既备第二天生活之用,也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小火灾。有的人家还备有鱼塘,为紧急防火做好储备。

应该说,古老侗寨对消防安全有足够的重视了。可如今,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更多元:火灾隐患、用电安全、防汛防雹、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网络诈骗等等层出不穷。

如何因势利导,不断增强侗乡百姓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依靠文化!

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黎平县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县”,核心要义就是立足侗乡本土的特色文化,持续创新,久久为功,让安全知识、安全理念成为人们的心里自觉和行为规范,逐渐营造起独具一格的安全文化。

多彩贵州热词之一的侗族大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阿卡贝拉”。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的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黎平,不少侗家村寨被誉为“歌窝”。整个寨子,无歌不欢,到了节庆,侗寨更是成为了歌舞的海洋。

能不能将安全文化植入这天籁之音?

“这个主意不错!”黎平县安委办、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征求“寨老”意见时,得到首肯。

侗家人除了热爱唱,还擅长编戏。侗戏来源于侗家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经历。

侗族大歌唱响了安全,侗戏里面,自然也要植入安全元素。

在黎平县中罗村、平架村、黄岗村……当地的“歌师”(词作者)和编剧结合本地特点,将各类安全知识编成侗歌、侗戏,经过村民们的口口传唱、经过现代网络的广泛传播,一首首不同类别的“安全之歌”从“歌窝”走进大众视野,潜移默化,增强大家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黄岗村村民形成了一个习惯:倘若举寨去邻寨做客,出发之前,村民们一定会喝平安茶,唱响侗族大歌,以祈求平安吉祥。

平架侗寨门口,侗家老少夹道欢迎来客

在“歌师”的带领下,大家唱侗歌跳侗舞

聚焦行业重点 营造安全文化

侗歌、侗戏“试水”成功,极大激发了黎平人的创新安全文化的热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县以“弘扬安全文化,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将安全文化建设与黎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创建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载体多样、覆盖广泛、全民参与的安全文化品牌。

安全文化为引领,黎平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精心打造十类安全文化宣传示范阵地:

创建融媒体宣传阵地。在黎平电视台开设1个安全文化宣传专栏(汉侗双语),制作1部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1则安全宣传公益广告、1部安全生产微电影,邀请本土新媒体创作者创作发布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宣传作品。

创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以翘街景区坚强社区为示范点,重点宣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古建筑群安全防范措施,展示地方史料记载的安全文化和具有黎平特色的安全文化等。

创建传统村落宣传阵地。以双江镇黄岗村为示范点,重点宣传传统村落和木质连片村寨安全防范措施,村民防火、防汛、防食物中毒、防蛇虫叮咬等安全知识,展示民族民俗安全文化(如侗歌、侗戏、村规民约、古老碑文、禾仓文化等)、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建设和工作成效等。

创建森林防灭火宣传阵地。以黎平县国有东风林场为示范点,重点宣传森林保护及森林防灭火的安全防范措施,展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装备、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成效等。

创建景区景点宣传阵地。以肇兴侗寨景区为示范点,重点宣传景区景点安全防范措施、游客安全注意事项等,展示侗族安全文化的历史厚重和脉络、旅游景区景点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旅游旺季安全防范措施和工作成效等。

侗寨连廊

侗寨风光

创建社区安全宣传阵地。以干凉亭社区为示范点,重点宣传社区安全防范措施,社区居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知识等,展示社区网格化建设、特殊人群和重点群体安全管控措施及工作成效等。

创建企业安全宣传阵地。以黎平县华新建材水泥厂为示范点,重点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等,展示“双控”系统使用和“三张清单”建设使用情况等。

创建校园安全宣传阵地。以城关一小为示范点,重点宣传校园安全文化,学生防溺水、交通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知识等,定期组织开展地震、火灾应急演练。

创建交通安全宣传阵地。以孟彦镇为示范点,重点宣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措施,道路交通典型事故警示教育案例等,展示“红白喜事打招呼”、道路交通安全劝导、“赶集日”安全宣传、摩托车专项整治措施和成效等。

创建消防安全宣传阵地。以黎平县维也纳国际酒店为示范点,重点宣传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防范措施,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自救知识等,展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控制室、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警示标志配备情况等。

为了确保十类安全文化宣传示范阵地抓实,该县成立了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袁仁勇和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甄映花任双组长,统筹推进创建。

在2021年11月以来基础调研的基础上,黎平县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目标清晰的实施计划:十类宣传阵地建设、百台侗戏编排演出、千场侗歌编辑传唱、万次应急广播播报。

永从镇中罗村村委会

永从镇中罗村风光

农闲时的生活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文化宣传格局,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5月16日下午5点30分许,黎平县中罗村广播再次响起,主持人用侗语和普通话播报了一则道路交通安全提示。这样的“双语”广播,覆盖了黎平县所有村落。

“目前,‘十类阵地’已建成九类,肇兴景区安全文化阵地正在全面推进,即将全部完成十类阵地创建,百台侗戏、千场侗歌、万次应急双语广播已全面推广……”黎平县安委办主任、县应急局局长吴江华说。

目前,通过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发布安全信息799条、播放15152次,邀请“浪漫七仙女”“刘地航”等本土新媒体创作者创造安全文化宣传作品9个,黄岗村、中罗村、平架村等98个传统村落群众能即兴创作和随口歌唱安全文化歌曲,共创作安全生产侗歌121支、侗戏58部,县歌舞团开展安全文化全县专题巡回演出25场。

吴江华介绍,今年以来,当地县融媒体阵地共播出安全生产相关电视新闻43条、广播新闻43条,开设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增强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等专栏。县融媒体新媒体平台共利发安全生产方面新闻稿件125条,其中侗乡网35条,微信公众号67条,短视频23条。

安全宣传,人才为要。“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既是安全文化宣传队又是安全检查志愿队……”吴江华介绍,该县在抓好安全文化创建的同时,不断夯实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从而有效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安全文化推广水平。

黎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袁仁勇在接受《大众科学》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以来,该县以创建全省第一个“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县”为抓手,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拳头,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不断将安全隐患治理与民族民俗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侗歌侗戏、琵琶歌、双语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安全理念先行、安全文化建设先行,形成人人学安全、讲安全、懂安全、重安全的社会氛围。

袁仁勇表示,该县还将以安全文化示范县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创建成效,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及群众安全意识全面提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目标明,成效显。“十类阵地”成效显现、百台侗戏精彩纷呈、千场侗歌气势恢宏、万次播报声声入耳……如今的侗乡,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侗歌悠扬

猜你喜欢

黎平县黎平侗寨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侗乡端午粽飘香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推进黎平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赵黎平警察杀人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