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7-07王功成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王功成

摘 要:在教育部明确提出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虽然被列为了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但由于不少教师对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仍不够准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教学经验也有所不足,因此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的实现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从核心素养教育视角出发,文章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展开了探讨。在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

引言

历史作为初中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有极大影响[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提出,初中历史教学愈发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和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总目标的实现。对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优化策略的分析,以科学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2]。历史教师日常要充分重视备课,做好课堂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把讲授法、多媒体应用、学生活动全面融入其中,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有序。教师要力争每节课伊始能够引人入胜,中间让学生感到“波澜起伏”,最后“余音不绝”,这样的历史课堂才会充满历史味道与独特的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严肃、严谨;课下要关心、关注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历史学科,学生的历史素养才能不断提升。

二、合理设置探究问题

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首先就必须要从唯物史观培养入手,结合课程内容来设置一些合适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历史问题展开思考,使其能够在思考问题、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并总结出解释这一规律的相关方法论与历史观,最终逐渐形成唯物史观,实现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初期及近几年的人民生活相关照片,并提出“这几个时期的人民有着哪些不同?”“不同时期人民的衣着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在短短一百多年间,人们的衣着与生活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等类似问题,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细节,从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由于学生在经过七年级课程的学习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往往都能够结合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等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背景,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只需在纺织技术、服装产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究思路的启发、提示,学生就能够逐渐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方法論,而其唯物史观也会随之形成并得到较好发展。

三、加入角色扮演,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的情节,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全面地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

比如,在学习“古希腊城邦”这一个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希腊历史人物,然后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讲出主要思想。例如,学生如果选择亚里士多德,那么他就可以阐述自己在哲学上的观点,在科学上的成果,比如洗澡时发现了浮力的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讲述。同理,选择其他角色的学生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阐述该角色的主要观点和成就,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将古希腊这些各具特色但是学生又容易混淆的历史人物以更加记忆深刻的方式留在学生的心中,今后学生在学习该历史人物的时候,就能将其和表演的同学对应起来,从而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

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各小组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事件展开深入讨论与评价,同时尝试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综合起来,得出综合性的历史事件评价结果,以达到拓展学生历史评价思路、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进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唐玄宗时期的唐朝节度使制度、安禄山的生平经历、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记载等各方面学习资料,之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各小组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围绕“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与影响”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将小组成员观点整合起来,将综合性的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由于“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本身就比较复杂,各小组学生在进行组内谈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提出多种不同观点,因此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听取其他同学观点后,对自身观点进行完善、改进,而其历史解释素养则会在完善、改进个人观点的过程中得到良好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前提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诸如设置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这些创新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海江.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J].新课程,2020(41):175.

[2]陈淑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措施[J].新课程,2020(41):30.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