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A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7-07裴雨陈锋正
裴雨 陈锋正
摘 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反哺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力。息县A村位于豫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文化底蕴厚重,拥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分析A村旅游产业目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推广方式老套、旅游产业同质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等问题,提出促进该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营销策化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用人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河南省息县A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28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让乡村旅游业成为反哺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力。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指出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休閑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1]。由此看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政策导向和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的统筹指引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强大助推力。
1 发展现状
1.1 旅游资源丰富
A村位于豫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以息州森林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淮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以息夫人纪念馆、赖氏祠堂、白公故城等为代表的历史遗址,以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大别山引水灌溉、中国社科院“五七”干校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及以龙湖公园、月儿湾休闲生态观光园、传统古村落庞湾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游客可选择性较多。
1.2 区位优势显著
A村落位于河南省某乡镇,距离县城6 km,距市区60 km,东以淮河办事处交界,南靠南湾灌渠,西与孙庙乡接近,地理位置优越。S6淮内高速、S213省道、乡道、村村通工程穿境而过,立体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交通便利,县内高铁站、机场建设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提升了乡村的区位优势。
1.3 文化底蕴厚重
A村落历史悠久,曾用名“竖斧村”,源自古八景“竖斧春耕”的典故。村落具有原始古朴的农耕文化,乡村气息浓厚,村民纷纷将家中闲置房间改造成“孝爱客房”,接待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同时,A村落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村里人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弘扬德孝文化的歌曲、舞蹈、小品,到很多地方演出,收获众多好评。此外,A村落还设立县内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讲座,培育新型农民[2]。A村先后获得“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等荣誉。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2016年以前A村落还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子无水泥路,周围杂草丛生,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如今虽有所改善,但是相比其他旅游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仍不够完善。该村道路指示牌、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区等配套设施相对缺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游客的体验感,造成客流量的流失,制约了该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2.2 营销推广方式老套
A村落主要采用登报、电视广告投放、旅游网站推广等传统宣传方式,缺乏新媒体宣传推广方式,导致旅游信息的传播范围有限,难以吸引大规模的游客。相关负责人的经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较先进的营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造成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和服务不到位等;加之缺少对自我品牌的塑造,导致知名度不足,严重制约了A村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旅游产业同质化严重
近些年,河南省出现一批旅游产业类型相近的村落,如李窑村、傅老庄村,均以孝文化产业为旅游特色。与这些村落相比,A村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自发状态,主要依托当地的孝心文化产业繁衍一些旅游项目,地方政府只是给予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缺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和长远设计,造成旅游产业链难以形成,多元化发展和品牌建设存在诸多不足,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同质化严重,缺少项目创新和长远规划。
2.4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A村旅游产业从业者主要是当地村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养偏低,并未真正接触过旅游相关知识和经营策略,易造成服务质量不高和游客体验感差的结果。其中乡村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是当地名人和返乡创业者,其经验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为传统,缺乏与时俱进,同时,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安置重视不够,造成人才拒来、留人难困境,且缺乏与专业旅游公司或高校的合作,不重视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2.5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
近年来,该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村民增收,但是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盲目地兴建基础设施,侵占了部分基本农田、林地、河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村民外出务工,大量宅基地闲置荒废,缺乏合理利用,并且还有村民因非法建设楼房,侵占了集体土地,造成人地关系紧张。政府负责人重视政绩,引进相关加工制造企业,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但对村落农田、河流及生活用水造成了污染,加上本地区尚未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和自来水一体化供水系统,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资本的推动。A村落可以通过成立旅游公司,积极引进企业进驻投资,促进企业、集体和农户合作,采用土地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加快资金运转与流动速度。由村委班子统一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做好打通“乡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加强主要路网与景区连接线道路建设,强化乡村旅游交通保障,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同时,在县、乡、村沿线公路分别设置旅游景区咨询服务点,以村为单位开设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助站、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创新推进民宿和农家乐合作互助,打造接待、管理、经营、营销的合作社模式,使乡村由农户兼业化向集聚型和专业化转变,从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解决公共资源滥用、同质化发展、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优美的住宿环境[3]。
3.2 加强营销策划推广,加大宣传力度
3.2.1 利用互联网运营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积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村级互联网配套设施建设,结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平台,完善运营体系。设立宣传部门,从社会统一招标,引进旅游规划设计公司,以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强自媒体智能终端APP开发及推广,促进旅游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游客云数据采集,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经营管理、旅游产品交易与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挑选村委成员定期进行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体系,以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同时设置技能培训班,定期对旅游从业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打造旅游宣传团队,提高宣传意识和服务质量。
3.2.2 举行大型节庆活动,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根据民俗节日,融入地方文化、标志性建筑物、历史名人等旅游元素,塑造节庆活动品牌,并推出旅游纪念品,做成纪念册,吸引游客购买,利用游客进行宣传。不定期举行大型文艺活动,如拍摄红色纪录片、讲党史、音乐节、农业采摘、垂钓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吸引游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知名度,开拓市场。当前,新冠疫情防控不可松懈,A村落应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心、贴心的旅游环境,并以此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3.3 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
3.3.1 旅游+特色民宿产业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使游客渴望回归乡村,体验原生态山水风光,这对乡村旅游的住宿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A村可以成立民宿协会,由村民自愿加入,借鉴信阳市郝堂村民宿的发展模式,进行设计建设招标,根据村落特色,将自家闲置庭院改造成民宿、客栈、酒店,并实行统一管理。还可利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软件加大宣传,丰富营销手段,要抓得住游客的心,留得住游客的人。
3.3.2 旅游+特色艺术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特色艺术产业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大趋势。A村落是一个古文明村落,依托悠久历史、孝心文化和传统工艺等资源,可以开办孝心文化体验馆、农村书屋、工艺品加工业等乡村旅游项目[4]。组织村民成立村级文艺团队,借助地区历史典故、红色革命故事进行话剧编写和红歌演唱,并在各地区演出宣传。成立网红直播团队,借助抖音、天猫、携程旅游等流量平台,进行宣传和直播带货,吸引广大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旅游+乡村特色艺术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焕发生机活力。
3.3.3 旅游+休闲农业产业
A村落地处平原地区,气候适宜,种植条件优越,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具有优越的种植条件和农业基础。村委做好村级长远规划,合理合法进行招商引资,将村落土地分包出去,打造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将休闲农业产业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普及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加强村民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和旅游知识普及,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促进旅游+休闲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信息网络普及和服务体系工程建设,以互联网经济思维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培育“互联网+绿色农业”“互联网+订单农业”“互联网+定制农业”等新型业态,同时与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结合,打造以旅促农、以农带旅游发展模式。
3.4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用人机制
3.4.1 政策先行,招才引智
在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在县、乡、村级单位完善相应人才引进政策和体系,大力去高校和人才市场宣传招聘,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招聘,进行不断审核,筛选出专业人才。要建立当地人才储备库,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备案,从生活、购房、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优越的福利待遇,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生活保障。由政府牵头,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入驻进行帮扶,建立专业化管理体系、科学化发展模式,定期向高校输送储备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解决专业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3.4.2 加强培训,重视乡村旅人才的培养
人才引进不仅仅是外部引进,还可以进行内部培训,打造人才高地。A村落可以通过智联招聘、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高薪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师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打造一支智慧团队,平时为当地提供咨询服务和管理建议,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以村级为单位成立乡村培训部门,定期开设宣讲,组织村民参与培训,提高村民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成立人才培养基金会,为村民子女提供助学资助,使村内子女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学成归来投身于乡村建设发展中,提供储备人才。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做好农村土地使用长远规划,坚持以保护基本农田、林地、河流为前提,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改造,发展民宿、农家乐、教育、医疗等,从而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同时,由政府牵头,引进社会资本,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进行土地整理和流转,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体系打造。建立一个“以奖代补,奖优罚劣”的机制系统,通过政府制定《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考评实施办法》,由财政拨入考评专项资金,定期对农村地区进行考核,将考评结果与奖罚相挂钩。同时,做好长远生态规划,坚持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将文化旅游业作为“美丽产业”,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打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品牌创建为抓手,让生态保护有章可循,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分门别类做好当地生态文化资源调查,摸清家底,积极创建各類品牌,以品牌建设作为工作抓手,引入科学的管理规范,加强生态保护,并利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N].农民日报,2021-04-30(02).
[2] 河南省信阳市委组织部.传统文化扶心扶志引领村民自强自立[N].学习时报,2017-02-22(08).
[3] 王丽娜,吴国玺.田园综合体模式对乡村规划的启示——以信阳市郝堂村规划建设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8,37(2):16-20.
[4] 丁莹.新常态下河南省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路径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14):36-37.
收稿日期:2022-03-14
作者简介:裴雨(1994—),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产业。E-mail: 13298318808@163.com。
*为通信作者,E-mail: fz_chen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