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防控下医院交通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07郭伟明
郭伟明
摘要:大型综合医院的交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是医院交通管理的痛点与难点。本文以新冠疫情防控下,通过对某大型三甲医院的交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医院交通管理的问题所在,利用车位扩容、区域停车管理、增加通行宽度、建立智慧交通系统、警医联动、实行积分化考核措施等举措,有效解决大型三甲医院的交通问题,并思考了医院交通管理未来的改进方向,有效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助力医院业务发展。
关键词:疫情防控;医院交通;智慧交通
Abstract: The traffic problem of large general hospitals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but also the pain point and difficulty of hospital traffic management.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paper, a new champions league, based on a large 3 armour hospital traff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traffic management, hospital expansion and use of parking Spaces, parking management area, and increasing passage width,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JingYi linkage, implements the examination measures measures such a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effectively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big 3 armour hospital, The future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hospital traffic management is also consider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business.
Key word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一、醫院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本文简称“浙大四院”,浙大四院属于浙江大学唯一异地的直属附属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是浙江省响应优质医疗下沉的典范。医院计划规模4300张床位,分为2个院区,福田院区和佛堂院区。福田院区规划床位2400张,佛堂院区规划床位1800张,加上医共体2个院区100张床位。福田院区已建成投用1200张。医院以院办学,2023年9月,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即将开业,再加以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将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医院辖福田卫生院、廿三里院区两个医共体院区。医院积极参加了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功荣获A+等级,是全国最年轻的A+等级公立医院,成为浙江省医疗高地之一。
医院目前日进车流量平均4500辆,门诊量日均6500,人流量10000万余人。目前医院周围在建工程较多,南大门因建设轻轨施工,西面棚户区改造,住宅建设,背面三期科研教学与国际保健楼,简称“国保楼”,设计床位650张,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医院目前车辆出入口分别只有一个。医院背后依靠一条辅道来作为进入医院的主通道。
二、交通管理存在问题
(一)车位数量紧张,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需求。
疫情防控下,发热门诊,搭建很多预检分诊岗亭和房间,占用了一定比例的空间和车位,发热病人转运车辆消毒清洗,也占用了一部分停车位,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占用了一部分停车位。目前全院车位668个,按照1.5个/百平米的标准,医院内部至少需要设置1800个车位,车位数量远远不够。
(二)疫情防控下所有车辆集中检查,导致了拥堵。
疫情防控要求下,三道门的管理要求,所有进入医院大门的乘车人员,需要扫场所码,戴口罩,测量体温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医院,体温如果有异常需要进一步复测,复测仍然有异常,需要带去发热门诊,如果场所码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核实。类似的种种规定动作,医院门口车辆排队集中拥堵,高峰期更是增加了等待时间。
(三)医院内部在建工程,打断了交通环路。
医院北面科研教学与国际保健楼施工,减少了400个停车位,工程围挡封闭了几乎半个医院,医院内部交通只有一条单行道,无法形成环路流通。
(四)医院外部被在建工程包围,交通环境很差。
医院南面轻轨施工,医院北面商品房开发在建,医院东面兴隆大街在建工程,西面东前王旧村改造工程,整个医院周围道路交通不畅,交通无法形成环路流线。客观上,空地少了,也大大减少了医院周边的可利用停车位。再加上疫情期间,进入社区的每个店面,都需要扫码查看,也给交通带给了不便。
(五)疫情防控重复动作,保安疲备倦怠,积极性不高。
常年累月的门口检查,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对保安的身心消耗很大;老百姓对疫情的懈怠,对隔离和封控的恐慌,对病情的焦躁,都给医院与病人的沟通之间,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对病人的心情消耗也大,双方容易有厌烦情绪。在进入医院的第一道门,拥堵的忍耐极限明显降低,常常容易引发投诉,交通就是第一个被患者投诉的对象。门口检查出的异常病人,如体温,场所码红黄码的人员,都需要由保安带至发热门诊或制定地点来处置,浙大四院统计每周有约96人,每人耗时7分钟,共计11.2个小时的人力消耗。如果每天按照12小时排班,相当于每周有1个班次的保安在消耗。
三、解决措施
(一)闲置地块,优先扩容停车位
如果说院内空间发展车位比较紧张,那么我们可以将思路延伸拓展,是否在医院周边可以增加一些停车位,从而解决燃眉之急。于是医院主动和所在街道,社区,努力沟通,最后街道和社区一致同意,开辟更多的临时停车调场,给医院来院车辆解决就医停车。首先,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路两边的空间,积极谋划路边停车位,我们的理念是与其在路边停的杂乱无章,倒不如干脆整洁有序的在路边合法停放;其次,充分利用医院周边的未开发改造区域,谋划新建临时停车场,目的主要是解决附近居民甚至是来院就医的停车问题。于是有了所谓的“银海路临时停车场”、“东付宅临时停车场”,距离医院都不到200米,增加车位约500个。
理念先行,引入区域停车管理。区域停车的概念,是划定一个片区,如医院所在社区,将社区所有车位以信息化的形式共享,告知给广大市民朋友,统一收费,统一管理,从而形成资源的共享,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车位,而是车位信息不共享,不通畅,造成了局部的拥堵死结,医学上叫“梗阻”。
(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缓解院内外交通拥堵。
客观上,医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患者来院就诊,必然有部分患者要经过医院入口进入医院。于是增加医院入口宽度,势在必然。另一方面,在保障人员进入医院的同时,能否主观上让大家分时段来医院,降低高峰压力,如果做到分时段,能否乘坐公共交通来院,降低医院内外车流量,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思考。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以下做法。
通道设计改造,拓宽医院入口宽度。医院因施工只有一个车辆入口,尽管员工车辆已经全部移动出院外,但是患者车辆每天有接近4000辆,如果没有有序的引导,会有插队,刮擦,造成较长的排队和医院门口的拥堵,为此,我们将路面按照车道宽度,硬隔离200米,隔出3个车道,高峰时期,3个车道同时入院,将大大提高进入医院的通行效率。
均衡医院号源,降低专家出诊潮汐现象。通过门诊量和车辆数据的研究发现,医院的人流高峰一般出现在周一至周三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5:30,周四至周日,人流、车流相对较少,那么经过门诊事务部的了解,这种潮汐现象与门诊专家排班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协调,门诊事务部的专家排班最好均匀分布,特别考虑一些周六周日的均衡分流。
强化医院周边公共交通资源。在医院外围增加非机动停车棚与充电桩200个,目的是就是附近的居民,可以就近利用非机动车来院就诊,不必要驾驶车辆。增加公交线路。由于医院在设计之初,地处义乌市郊区或者叫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系统只有1条线路,经过医院与恒风交通集团沟通,增加了医院附近公交线路,争取让更多的公交线路经过医院附近站点。增加轨道交通出口。原本按照设计轨道交通在医院这侧没有单独出口,医院得知这一设计后,积极和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争取在医院南门口附近增加一个通道,方便来院市民来院就医。
(三)建立智慧交通系统,提高离院通行速度。
在车位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离院车辆的通行速度,是提高车位周转率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医院大门口,采用智慧大屏,实时显示医院车位余量和附近交通路线;其次,医院引进了ETC无人收费系统,ETC支持支付宝、微信、扫描支付、场内提前支付等多种渠道支付功能,在出院高峰期的情况下,配套利用红外语音提示、标识提前告知、人工引导,提前30分钟场内支付,增加离院速度,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有效助力医院业务提升。
(四)警医联动,强化现场交通指挥
建立2+7交通指挥小分队。医院交通,特别是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的交通,是各家医院的痛点,也是难点。为此,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医院安保科牵头与街道城建办,街道交警中队,社区办公室一起沟通洽谈,综合治理交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与街道交警建立警医联动机制。增加2个警号给医院,主要负责院外交通指挥处理;同时,院内也安排7名保安专门作为交通指挥班组成员,有序引导院内车辆通行。如此,就可以常态化的为高峰期医院的交通秩序,做好常态化的保障工作,机动灵活又稳定可靠。
交通规划,改变停车红绿灯,车流方向。医院西临310省道,双向8车道,毗邻义乌小商品基地国际商贸城,浙四街通往310省道,社区规划为一条辅路,但是目前医院视浙四街为一条进入医院的主路,医院附近高峰期车流量很大,于是医院联系街道福田交警中队,调整绿灯时间,争取绿灯时间内释放更多的车辆。
(五)实行积分化考核措施,强化激励效果。
医院的考核包含2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公司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保安个人的考核,将疫情防控要求纳入保安考核条例。调整保安工资体系,划定一部分作为浮动考核奖项,通过制定考核细则,可以考核精细到每个岗位,每位队员,从仪容仪表到队列队形,从遵纪守法到在岗在位,实行积分制,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如果各区域骨干主管没有主动发现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保卫科或者科室反馈投诉发现,那么该主管将承受连带责任。反之,受到科室或医院层面的表扬的保安,也要积极加分奖励。目的是激发每位队员的积极性,扫除大锅饭的机制,突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
四、未来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义乌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医院交通管理也将进一步谋划,前瞻设计与规划。
(一)交通指挥一盘棋整体规划,区域一体化防疫卡通行管理。
院内外交通保安应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交通指挥要一盘棋考虑,其他保安班组在巡逻或则工作经过时,应积极和交通班组反馈信息,形成班组之间的紧密配合,信息共享。正如治安管理中的所谓“技防、物防、人防”,说到底还是人防,人防才是一切之根本。充分发挥人的原生动力,是一切管理的关键。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防疫卡口测温、亮码、戴口罩等一系列交通通行管理,也无形中给入院带来了压力和聚集性的矛盾,将医院所在社区如振兴社区,实行区域一体化防疫通行管理,在这个社区内的只需要经过一次卡口检查管理,进入此区域后,就不需要再重复检查,一方面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单位人力物力成本;另外,也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通行率。无需聚集在同一入口,排队检查。避免聚集性的车流和人流,造成局部的异常拥堵,也有效降低刮擦事件的发生频率。
(二)远期规划,建立医院立体停车库。
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可供停车利用的面积越来越少,远期需要考虑立体停车库,立体停车楼的建设。根据目前门诊量的要求,至少需要增加建造约500个停车的位的需求。
(三)利用价格杠杆,提升医院车位周转率
医院停车费用目前是1小时内免费,1-8小时3元,8-24小時内一律5元,这个收费标准远低于周边停车场及其他公共场所,收费太低,病人没有紧迫感,甚至发现有僵尸车长期占用车位。
把车位留给最需要,最迫切的人,于是医院后期决定,联系市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适当调整收费价格,利用价格的杠杆,来调节院内停车时间,从而提高单个车位的使用周转率。将院内有限的车位提高使用频率。
五、总结
医院属于民生保障的公共场所,承载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交通管理,是痛点也是难点,车位始终供不应求,就医始终是要排队,但是我们可以从速度上、效率方面进行提升,从交通指挥、安保服务上面下功夫,利用服务来弥补。交通管理任重道远,需要综合院内外实际环境,整合院内外关系网络来有效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大勇.大型综合医院交通组织实践与反思[J].福建建材,2021(12):35-39.
[2]吴国英.大中型综合医院交通拥堵与车位短缺八种解决方案[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0):76-77.
[3]刘花兰,谭明树,鲜英.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大型医院交通组织优化方案[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2,23(01):60-63.
[4]廖钦.论医院交通组织优化策略——以某大型民营综合医院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09):57-60.
[5]徐伟.浅议如何解决医院周边交通混乱问题[J].人民公安,2020(21):28-29.
[6]冉越. 医院周边慢行交通设施配置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1.DOI:10.26943/d.cnki.gbjzc.2021.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