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剧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07王骏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编课本剧阅读教学

王骏

摘 要:“双减”背景下,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同样可以作为作业的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以创编演绎课本剧的方式,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来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

关键词:课本剧;创编;阅读教学

课本剧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新课改也要求教师改变强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探索语文作业的多样化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理解课文,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对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融入课本剧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课本剧能够将课文表达的情节、主要思想以及价值观等,通过戏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善师生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改编与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进而完成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执教班级的学情,设计与组织课本剧活动,主要的环节与步骤如下:

●优选剧目脚本

在改编课本剧前,首先需要选择相应的文本,因为不是所有课文都能够被改编为课本剧,即便是具有故事性的课文,也不一定都适合改编为课本剧。因此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正确地选择课文,才能保证后续课本剧编排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故事性或者语言性的课文都能够被当做课本剧选编的材料,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些课文的特点,分析课文中是否具有多样化的人物性格,能够在剧情中呈现出来,这样的故事通常更适合被改编为课本剧[1]。此外,非故事性的课文也能够被改编为课本剧,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为浓厚的文章,抒发特定情感的文章,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朗诵的形式体验这些课文,此种另类的课本剧形式也能够在课上进行演绎,如此便可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认知。

在编演课本剧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考虑文本的選择,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将其改编为课本剧,选择文本后还需要进行优化,学生可选择教师指定的课文,或者师生一同商讨的课文,由此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此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常来讲,编演的课文应当具备较强的故事性,且人物具备性格鲜明或者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等特点,如记叙类或小说类等,都可选作剧本。例如在学习《父母的心》《孔乙己》等文章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进行编演,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一个具备代表性的课外读物,拓展选择空间,为课本剧的编排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只有恰当地选择文本,才能够确定课本剧的主题,进而使后续编排过程的方向更加明确,使文本的演绎更加动人。

●创编文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剧的创编与演绎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选择,在实践中对于角色的对话、情节的发展以及演绎形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此便可提高课本剧创编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假如有必要,教师也可融入到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如此便可增强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春酒》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文章以民俗民风为主线,塑造了“母亲”的形象,文章情感层次丰富,很适合进行课本剧的创编。在课堂上,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引导:母亲的形象非常典型,其质朴、诚恳与善良等优良品质体现在喝春酒的环节上。在创编课本剧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创意,组内统一意见后再安排具体实践,选择最佳的方案。学生可按照编写的剧本来进行彩排,形成演出氛围[2]。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相关进程,建议学生推选最好的设计方案,学生的表演欲都非常强烈,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阅读课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一步完善人物的个性,这个过程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同时,教师也可提醒学生,课本剧的创编不一定非要完全按照原文进行,也可主动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对故事进行续写,融入一些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但改编的故事必须合情合理,不能与作者表达的意思相悖,出现不符合人物形象的情况。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在船上,于勒发现并追上了我们,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学生在课文所展现的人物语言与性格的基础上,再对课文进行续写与改编,一定会进一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这样的创编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也是课本剧应当发挥的效果。

●分组演绎故事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顺故事脉络,明确人物关系,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人物的情感与个性特点,但此时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须借助文中情节的发展与场景的转换等,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对课本剧的演绎,也是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重要手段。在演绎课本剧时,学生必须对人物的对话、神态等进行反复揣摩,体会人物的情感表达,再加上相应的动作与语气等,以求能用表演感染观众。在讨论完剧本后,组长应当结合每个组员的性格特点与喜好等来分配角色,从准备服装、道具等到人物对话与情感的表达,学生都需要亲力亲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深入阅读文本[3]。例如《范进中举》一文用夸张的语言将范进中举后的行为描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通过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肢体动作以及表情语言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厌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范进喜极而疯的瞬间,以及他的岳丈的个性特点,因此也成为学生创编的良好素材:例如语言方面,范进的岳父说:“你怎敢……忠厚没用的人……你这尖嘴猴腮……”句句尖酸。当范进中举后,他又说:“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尽显胆怯之情。前后语言形成了鲜明对比,再看他的动作神态,中举前岳父的行为举止:“屠户横披衣服……”中举后岳父的行为举止:“……一路上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前后动作与神态的对比,灵动地展现出了一个小人物趋炎附势的心理。学生利用文中情节的冲突与人物态度的反差,演出了这个故事的精妙。

●总结评价表现

学生演出完毕后,教师就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由此评判此次课本剧所达到的效果。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观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记录评价的结果。对于课本剧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剧本的评价,还须要考虑对演员进行评价。学生演出结束后,教师需要考察学生创作的剧本与表演是否对表演前的提问展开了讨论与思考,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最后总结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再次呈现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剧本与表演进行深入阅读,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还须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与作业任务。在对课本剧的表演进行总结与评价时,教师应当先肯定剧本的创编者与演出者的付出,同时指出剧本与演员存在的问题,便于改善以后的课本剧表演。

总之,在初文阅读课堂上,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语文学习体验,为探索语文学习作业多样化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业不一定都要落实在纸面上,改编文本、故事表演等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常客,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如何不喜欢?这样的语文作业学生怎么会排斥?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会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为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5(12 ).

[2]陈亚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实践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11).

[3]李晓梅.在初中语文课本阅读中探究写作新视角 [J].全球教育展望,2010( 12).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创编课本剧阅读教学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