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人》写进四大决议

2022-07-07尹洁

环球人物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工人工作

尹洁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大楼的档案室里,珍藏着一批距今近百年的工人运动史料。其中有一本边缘泛黄的杂志,封面图案和色彩仍十分醒目:鲜红的两道横杠构成封面的上下边框,中间一道“顶天立地”的竖杠,与横杠组成了“工”字形状;“工”字右半边印着鲜红的刊名《中国工人》,左半边则用蓝色印刷字体列着内容目录——《工农军与北伐》《工人与党》《南洋烟厂罢工失败的原因与所得的教训》《中国工人阶级的责任》《罢工的战术》……

翻看这些文字,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仿佛又呈现在眼前。上世纪2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人运动中,那些为理想与信仰而发出的声声呐喊,似乎仍在字里行间回荡。

这本杂志就是创立于1924年10月的《中国工人》创刊号。它的第一任主编是中共二大代表罗章龙,而它的发展过程又与中共四大有着直接联系。

《中国工人》创刊号上既没有发刊词,也没有对主办者的描述,作者们更没有署全名或真名。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创建一本宣传马列主义的政治刊物是相当艰难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宣传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早在建党之初,一大通过的决议便提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因此于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山东设立分部,通过创办工人学校、发行工人读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发动和组织工人举行罢工。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如何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早期的共产党人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探索过程。”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尤玮说,“在中共一大上,李达当选为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曾任中共第一个党刊《共产党》的主编,并创办了中共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在中共二大上,代表们讨论了党成立一年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的第一任主编。”

然而,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由于各地军阀的严厉镇压,工人运动陷入低潮。宣传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但并没有停止。

“1923年6月—7月,《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相继创立,都由瞿秋白任主编,再加上《向导》周报,以这几本报刊为主体,中共政治理论宣传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尤玮说。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工人运动再次兴起并走向高潮。为了加强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再创建一本理论刊物,就是《中国工人》,罗章龙成为第一任主编。

出生于湖南浏阳的罗章龙,是中共早期党员和工人运动领袖。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又参加了五四运动。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罗章龙组织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这段时期,他曾到北京长辛店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到唐山等地调查工人生存状况,还参与创办了进步刊物《工人周报》。

1923年2月,罗章龙组织领导了京汉铁路大罢工,亲身经历了反动军阀对工人的血腥镇压。罢工结束后,他于当年3月出版了《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一书,共10万字,真实、详细地记载了“二七惨案”的全过程。这本书后来成为研究中国工人运动的珍贵史料。

正是因为有比较丰富的工人运动经验,罗章龙被推举为《中国工人》的主编。在连续出版了5期后,由于五卅运动的爆发,编委会成员工作繁忙、组稿困难,《中国工人》于1925年6月暂时停刊。

5期杂志的容量虽然有限,但分量十足。第一期刊登的《工农军与北伐》,作者为中夏,即中共早期党员邓中夏,曾负责领导北方工人运动;《工人与党》的作者士炎,即中共创始人之一赵世炎;《南洋烟厂罢工失败的原因与所得的教训》的作者德龙,就是项英……此外,李大钊、瞿秋白、刘少奇、李立三、张国焘都为《中国工人》撰写了文章。

作为主编的罗章龙更是承担了大量撰稿工作。第三期的《十年以来世界工会运动》《论国际工会运动》等四篇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除了刊登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文章外,罗章龙还开设了时评、转载、劳工消息、书报介绍等栏目。

罗章龙出版的《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

1922年,中共党员李启汉因发动和支援纱厂工人罢工而被逮捕,直到1924年10月才被释放。在同月出版的《中国工人》第二期杂志上,刊登了《启汉同志出狱!》一文,其中写道:“最亲爱的工友们,我们的健将出来了,我们的先锋出来了!但是我们还有许多的先锋和健将被军阀监禁在北京、保定、洛阳、天津各地的牢狱里,我们赶快和我们出狱的同志努力向前奋斗呀!”

这期杂志还发表了一首诗,是邓中夏在李启汉出狱当天特意写的。在诗的小序中,邓中夏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情:“启汉出狱,喜极而泣,诗以志之。”

《中国工人》第一期共36页,定价铜元4枚。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1银元可换154枚铜元,4铜元约合3分钱。按照当时的物价, 4铜元可以买1斤青菜,20铜元可以买2斤大米。

到了第二期,杂志增至63页,价格也涨了。编辑部专门刊登启事进行解释:“本期因篇幅扩充, 印刷费增加, 特照原价加收一倍, 每份售铜元8枚,望读者原谅。”

罗章龙在《中国工人》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

由于每期页码不固定,杂志的价格也跟着印刷费上下浮动。第三期《中国工人》又恢复到铜元4枚;第四期扩充至86页,价格变成铜元20枚,第五期亦然。

这段时期正是中共筹备第四次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阶段,中共创办的《新青年》季刊、《向导》周报、《上海工人》周报等都在《中国工人》上刊登过广告。其中,《向导》周报的广告词写道:“在帝国主义与军阀双重压迫之下的中国人民,只有看了在中国言论界已有了两年生命的《向导》周报,才能得着解放的道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并未持续多久,国民党右派就有人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认为“绝对不宜党中有党”,污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要消灭国民党。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和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在上海虹口召开。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张太雷、李立三等20名正式代表参会,大会共开了12天。

“四大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等问题,也强调了对宣传工作的要求。会议强化了党内思想教育,扩大了党的宣传阵地。”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说。

在四大选出的中央局五位成员中,三人与宣传工作有关: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蔡和森和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足见四大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四大通过的11个议决案中,《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被党史研究者认为是重要议决案之一。其中对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三点批评:第一,政治教育做得极少,在党报上很难找到关于党的政策的讨论文字,在小组会中很少有政治报告;第二,党的宣传和阶级教育未能深入工人群众,导致基础不牢固,经不起摧残;第三,在群众中的政治宣传常常不能深入。

《向導》周报在《中国工人》上刊登的广告。

1940年2月,毛泽东为《中国工人》复刊撰写的发刊词。

针对这些问题,大会认为党的宣传工作有重新整顿的必要,于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其中包括“《中国工人》应成为我们党在职工运动中简单明了地解释理论策略、描写各地工农状况的唯一机关报,并须兼顾各地方的普遍要求”。

《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还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健全的革命理论,党的宣传工作方得依此范畴融通各部,党员行动方有所准绳。”这是中共首次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共一大时期,革命的宣传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二大时期集中于工人运动;三大的宣传重点在于国共合作;四大则真正深入到职工、农民、青年、妇女等不同群体中,宣传对象变得更加广泛。

随后到来的五卅运动,是对中共四大宣传方针的一次全面实践和检验。当时上海的街头巷口,从普通的小商贩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争着写“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标语,中共的理论宣传深入穷乡僻壤,就连江浙的小村镇都群起响应。

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同月出版的《中国工人》第五期,在首篇位置刊发了张国焘写给大会的祝词。

之后的《中国工人》经历了3年的停刊,直到1928年12月才在上海秘密复刊,由罗章龙、林育南、项英等组成编委会。此时,中共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新的工运策略。

《中国工人》复刊号卷首语中写道:“《中国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先锋,是全中国工人的灯塔,这个灯塔,有好久没有照耀着全国工人阶级了,现在中华全国总工会要将这个灯塔重新建立起来,使全国工人在黑暗世界可以得到一线的光明,这是再好没有的事了。”

然而,出版8期后,《中国工人》再次停刊,直到1940年2月在延安二次复刊。

这一次复刊,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刊名,并撰写发刊词:“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最后解放,只能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必须为此最后目的而奋斗……我希望《中国工人》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今天,《中国工人》仍在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书写篇章,而解放前出版的26册杂志原始文本也保存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工人运动的珍贵史料。

原名罗璈阶,湖南浏阳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和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共早期党员、工人运动领袖。中共二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猜你喜欢

工人工作
on Humanity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三个砌墙工人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