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翻译家”恢复光明

2022-07-07

环球人物 2022年13期
关键词:常怀道德感共情

“居然看到了后续,真好。”

“他的背后有坚强的家庭,金爸爸辛苦了。”

“愿有能者都得到善待。”

由被看见到看见,金晓宇终于在50岁的时候,走出了一条人生的上扬曲线。他的前半生是不幸的,而现在迎来柳暗花明。

由“我们的天才儿子”引发的故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励志事件,更是一曲感动人心的壮美赞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晓宇的人生被舆论场聚焦后,各种帮助纷至沓来,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当然也包括医院对他的视力矫正帮助。这些都体现了这个时代里人们对苦难与不幸的巨大共情,体现了温暖而有力的世道人心。

进一步言之,这种强大的力量,除了对个体带来强大的帮助,照亮身处不幸的人,也会让这个社会的道德感更加充沛,责任感更加厚重。人与人共情,善与善和鸣,这个社会就充满希望,也必将照亮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们。

“非常赞同厦门大学的做法。”

“三次鞠躬有深度有高度更有温暖。”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

“这是最发达国家干出来的事儿?离大谱!”

“堕胎不自由,毒品枪支却自由,真是美丽的风景线。”

“民众的怒火烧遍了本已分裂的美国。”

猜你喜欢

常怀道德感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四德为首,万民常怀
闲 赋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被春天遮蔽的部分
道德与现代性启蒙
向小河道谢
道德感与自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