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榫卯文化对提升劳动教育多元化的启示

2022-07-06王子牧范香

客联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传统文化

王子牧 范香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劳动教育课程,在不断实践中完善课程体系,深入地丰富课程内涵,以达到在劳动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等。但是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流于形式、内容单一、有劳无教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改善劳动教育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以“榫卯”为例,探究在全民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选修课开课、DIY手工、云平台体验等方式寻找传统文化和校园劳动教育建设相互融合的创新途径,积极挖掘劳动教育的多元化,进而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能够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榫卯结构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1]。但是目前劳动教育在开展的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呈现出许多问题。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在多次调查后发现,大多数课程安排缺乏规划、系统化和一致性,制度薄弱,师资、组织和场地得不到保障,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出现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2]。虽然现有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生产性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多彩,但落实到学生个人,提高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效果并不显著。

目前,现有的劳动教育形式是零碎的,虽然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但这些劳动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整体性。而碎片化、单一化的劳动教育,会导致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不全、产生枯燥感。

就以上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的时候所指出:“需要迫切改进劳动教育现状。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时长受到大大的削减,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有效加强劳动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3] ”因此,改进劳动教育授课形式和提升其质量显得刻不容缓。

一、榫卯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意义

何为榫卯?古语有云:榫,剡木入窍;卯,以虚入盈。榫卯(sǔn mǎo),是一种中国传统木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连接的结构方式,具体是在两个物体上采用凹凸的大概形状相扣合。凸出的部分称作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称作卯(或叫榫眼、榫槽)[4]。榫卯是中国建筑体系里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结构,在中国上下千年里,因为一榫一卯的结合,无数的木建筑遗迹得以保存,源远流长。

在当前乐高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榫卯也被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和精神。榫卯与乐高玩具拥有一定的共通性,榫卯讲究结构原理,同一套结构只要变化非节点处的形状即可制作出不同的外观,并且在课堂之外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意性地拼接、组合,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打造新时代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发现自我的匠人精神。

立足于当前的劳动教育现状,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劳动教育的核心是探究式学习理论,即学生通过学习,进而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库相联系、主动地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创造等探索活动,以达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自我修养目的。调查发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榫卯在拼接过程中,反复的研究自锁结构,正是探究式学习的完美体现。因此,将榫卯结构应用于劳动教育,通过榫卯其中蕴含的深刻民族精神提升同学们对劳动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榫卯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组合后的不确定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拼接过程中的趣味性。

二、榫卯传承和新劳动教育建设的融合

(一)教育途径多样化----开展选修课程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各式各样的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陶艺课、绘画班等等,针对榫卯选修课我们仔细分析了各个年龄阶层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接受能力,为授课老师们制定了“6C”全领域榫卯学习方案(即为联系、建构、反思、拓展、交流、创造),通过真实的实践项目将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涉及了人文、计算、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个学科的全套数字化教学、学习资源。希望通过脑力与体力的结合,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此外榫卯作为惊艳千年的中国符号更值得国家青年一代去学习和传承。

(二)教育形式多元化----虚拟DIY游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创新,即打破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通过DIY游戏初步建立学生对榫卯的兴趣。

虚拟DIY榫卯积木游戏是指在用户端的3D空间中,模拟运行榫卯积木模型,在用户的手机或者电脑上通过交互(即交流互动),获得榫卯知识、操作榫卯之间相互拼接等等。在创造和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从而碰撞出更多的创意、思想和需求。游戏完全由学生独立学习和使用,游戏中有大量的积木块,以今制“古”,通过不断地组合榫与卯来创造出无数种可能性,制作一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进而充分锻炼和发挥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同时其又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大国工匠精神与榫卯的魅力。

(三)教育地点多元化----“云”上课堂

在线下授课体验的同时,我们建立“木隼时刻文化教育线上云平台”,平台提供五大特色板块:“学”无止境、熟“读”玩味、以今制“古”、随心所“购”、共研共“享”。

平台享有榫卯历史文化讲解、榫卯内涵趣味探讨、榫卯基础结构动态图展示、榫卯原理研究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或教材完成知识学习;同时平台涵盖益智游戏、实物购买、交流社区等多种功能。其中在交流板块,设有建立共创者社区,用户可以在各个学习阶段分享自己的学习、制作、创造心得,在于别人交换意见的同时,收获启发。

三、结语

校园是实现劳动教育多元化的有力载体,将传统与创新教育理念结合,开辟出多种道路,通过选修课开课、DIY手工、云平台体验等方式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出路,通过榫卯文化其蕴含的深刻民族精神提升同学们对劳动精神内涵的理解。在拼接榫卯的實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遇到解不开的“鲁班锁”可以锻炼学生遇难不惧的意志品质,从长远来看,最终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榫卯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的内容将会随着探索实践的发展而愈加充实,最终改善劳动教育授课形式和提升其质量、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随着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榫卯文化这个理念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木作工坊、手工雕刻已经开始占据市场,劳动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这对榫卯如何更好地融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探索新的需求,发展新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0-07-09.

[2]袁华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5-6.

[3]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1):6-11.

[4]王理想.《闲情偶寄》造物观研究[D].河南大学, 2019.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传统文化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