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2-07-06陈艳玲
陈艳玲
摘 要: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不是一瞬间,而是遵循严格的逻辑层次。小学阶段关注音乐理念,初中关注音乐技能,高中关注音乐美学,可以看出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应该确定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逻辑水平、认知整合、内容时空融合的音乐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审美的理解和实践不断加深。学校审美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实践层面上,很难有效地发挥音乐课程中审美教育的作用,离不开时间的渗透、教育智慧的滋养、教师们的巧妙活动设计和多方位有效的指导。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的教育功能,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新水平,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中小学审美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和提高了。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各阶层对审美教育的关注,不仅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而且对音乐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细把握中小学音乐课程审美教育的内涵,梳理其审美教育功能,深入分析实现路径,是音乐教育展现其魅力、发挥自身审美教育独特优势的必要前提。
二、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路径
音乐课程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声地将审美感受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它具有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音乐文化信心、开放想象力空间、激发创作潜力等多维度的功能,但在实践层面上,如何促进审美功能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专注于“形”和“韵”的综合音乐课
音乐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音乐作品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从创作背景到音乐风格,从节奏、旋律、音色到音乐结构。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中音乐语言的表达技巧,捕捉最能反映其风格和艺术性,以最具表现力的音乐元素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取“形”传“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形”指的是音乐的声音和有机建模,即对音乐本身的理解。然而,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形”,而且要注重音乐的文化基础、“意境”之美和“神韵”之美,使学生在积累审美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音乐经验,掌握“形”与“韵”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音乐材料,设计相应的音乐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声音、含义和含义。学生在学习中同时具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情感和音乐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完善关键体验,引导学生唱响主旋律,以魅力即兴创作,促进其民族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审美品质。
(二)探索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
新时代的审美教育“不仅有自然美的欣赏,也有人格领域的追求,以及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精神美大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音乐对人们的情感、道德、理想、信仰等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音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激发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操。
首先,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应被视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学生对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真正的认识,深刻了解其历史结构,才能建立对音乐文化的信心,增强民族意识。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流派和形式的民歌、丰富多彩的民间器乐、华丽的歌舞音乐、各种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和歌剧。它是中国民族音乐整体构成中最具“母语”文化特征的音乐。
其次,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不能脱离历史与现代性的渗透和交融。当代运用的西方音乐流派创造,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也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血液,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应着眼实际,发掘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作为音乐教材的有益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当今网络发达,信息畅通,许多音乐形式与内容通过“跨文化跨媒介”“新技术新手段”焕发生机,深受年青一代的喜爱。
(三)营造一个多维互动的音乐教育生态环境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音乐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不仅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与社会音乐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相互依赖,形成了一股有效的教育力量。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生命之源”是“生命”。音乐教学不应该局限于40分钟的课,生活有多么丰富,音乐课就应该多么精彩和宽广。
首先,学校要注重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优雅、美观、充满活力的音乐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氛围中。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展示板、多媒体平台普及音乐知识,定期举办音乐讲座、竞赛、和展览,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学习乐器和组建校园音乐团体,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我们的一年中,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民间活动中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例如,陕西腰鼓的激情节奏充满了大胆、英勇的男子气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庆祝气氛,也显示出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强大文化价值。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探索“节日观念”在音乐教育和学校生活中的价值,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的节日和民间风俗活动。
其次,音乐教育并不是封闭的。学校应利用当地音乐审美资源,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例如,音乐文化研究专家、少数民族艺术家、非遗传承者和音乐协会被邀请到校园,举办讲座、表演、技能教学,使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感知体验,深入了解区域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计划带领学生出校,开展各种音乐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环境,学生可以积极接受音乐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表演、交流、合作等活动中,实现学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逻辑层次是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必须就起点、过程和结果达成共识,绝不能忽视音乐教育的任何环节。此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还必须跨越课程的“边界”、“学科”和学习部分的“边界”,实现综合内容、多领域、多元素的整合。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索适合中小学连贯发展的道路,也是新时代音乐教育包容开放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新时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才能逐步推进,突出时代的價值。
参考文献:
[1]吴安春,王晓燕.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教育史研究,2021 (3): 4-11.
[2]魏善春.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J].中国教育科学,2021 (3): 91-100.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1-03)[2021-12-09] http: //www. gow. cn/ zhengce/ 2020- 10/15/ content_ 551609. htm.
[4]崔砚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线索[J].戏剧之家,2021,(27):171-17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