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IOP模型融入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意义研究

2022-07-06闫晓霞赵婷婷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视域大学语言

闫晓霞,赵婷婷

(运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学英语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教学目标[1]。随着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并被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前期知识缺乏,预习不足,学习热情尚需提高,课后疏于复习。美国SIOP模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前知识,突出课内师生及生生间沟通的重要性[2]。

更重要的是,SIOP不仅从教学理念上确保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多个教学策略也确保了教师能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行动中[3],然而SIOP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尚无。鉴于以上现状,本研究将美国SIOP模型融入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探讨学生对该模型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认同度以及此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 SIOP模型的理论导入

SIOP模型的理论来源为Cummins的“深层共享能力假设”、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4]。Cummins主张语言技能包括依靠语言使复杂意思清晰化的语言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辅助手段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直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且不再需要教师的辅助,这一理论与SIOP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不谋而同[5]。Swain主张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外语情景及师生或生生间的沟通,来识别外语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困难,通过相互间的意义协商进一步加工语言意义和句子结构,进而正确输出语言形式。“输出假设”理论突出语境和师生交流在学习语言和概念中的重要作用,构成SIOP的主要内容[6]。Krashen主张学生习得的语言输入必须符合但略微高于其现有水平,即“i+1”原则,“i+0”则不利于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语言输入,“i+1”则引起语言输入障碍。根据这一理论,可理解性输入成为SIOP的主要部分[7]。

SIOP模型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准备,确定适合大学生英语程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辅助资源,设计融合教材内容和语言实践环境的活动。创设背景,关联学生的新旧经历和知识,学习重点词汇。可理解性输入,教师采用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明确学习任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厘清概念、策略,为学生提供应用学习策略的机会,采取支架式教学辅助学生理解,设置多样化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学生有机会参与研讨互动,通过分组讨论完成内容、语言目标,有充足时间进行互动,被予以分析关键点的机会。提供运用语言的资料,组织应用知识的活动,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讲授,能达成内容、语言目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握教学进度。总结,集中复习重点词和概念,教师做出反馈,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讨论2个问题:

(1)学生对SIOP模型是否认同。

(2)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

2.2 研究对象

运城学院2018级10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

2.3 研究工具

为期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采用表1所示SIOP模式构成要素中可理解性输入、互动和总结与评价各项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4 研究设计

2.4.1 总体思路

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思路:融入教学准备、创设背景的课前线上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基于可理解性输入的课中线下互动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语言的能力;混合测试和总结的课后线上巩固阶段,学生总结复习已学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 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依据SIOP理论的八个方面,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详细内容和翻转课堂的特征,尝试设计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线上阶段。根据SIOP模型,教师在课前阶段应明确语言和内容目标,明确合适的课前活动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和背景知识点,测试学生的课前学习基础,提供相应的线上学习视频及资料,设计学生经过独立学习视频及资料后应自主完成的课前任务(难易程度为适中),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学习和测试内容,方便后续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QQ或者微信等网络平台向教师反映其自主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做好记录。以大学英语课文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为例,策划基于SIOP模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前线上阶段,就语言和内容目标而言,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子、“while”结构、“not only…but also…”句型、描述学习外语的经历和运用因果结构这一写作技巧。就建立背景知识而言,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性知识,例如学习外语的优势、学习外语的困惑和如何学外语。同时,教师提供课文学习视频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学习。

课中线下互动阶段。根据SIOP模型,在课中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可理解输入与学生讨论。首先,教师要集中讲解课前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例如设置一个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前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后,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其次,要参照教学目标设计课堂学习新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完成任务,各小组交流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做小组汇报,教师集中分析解决学生的疑问,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在学习课文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的课堂上,教师先集中解决学生课前共同反映的问题,点评作业,设置如下问题:When did the speaker start to learn English,and when did he gain command of the language?Besides the language itself,what else did the speaker gain from learning a foreign online?How could online learning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导入课文。随后教师要求各小组以段落为单位进行段落朗读,讲解重点单词和短语,分析长难句,翻译该段落。每小组承担一个自然段的讲解,每位组员都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呈现完毕教师及时查缺补漏。最后,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总结出某段落的主旨并复述该段大意,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以可理解性输入为主,注重师生讨论,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课后线上巩固阶段,以测试和总结为主,教师根据课中教学状况布置相应的线上试题巩固学生已学知识,题型包括3个模块:语块选择、阅读理解、辨认错误。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误区,安排合适的授课内容,及时完善下次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测试情况了解其学习状态,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做好总结与复习。另外,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性学习资料,例如《新概念英语3》,并与学生及时进行课外交流和沟通,不断归纳总结。在学习课文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的课后线上阶段,学生要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题,教师根据测试情况及时反思教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薄弱之处,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做铺垫。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模式认同

根据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从SIOP模式构成中选取三个主要要素即可理解性输入、互动和总结与评价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表1中,学生对这三个要素的认同均值统计量分别是3.32、3.30和3.10,表明实验组学生对采用可理解输入、互动和总结与评价等要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认同。三组数据中,可理解性输入的均值统计量最高,表明学生对这一要素的认同度最高。尽管三组数据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的认同度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等产生影响。

表1 实验组教学模式认同调查表

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实验组学生赞同基于SIOP模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认为:(1)课前能获取全方位视频等自主学习资料。SIOP模型的第一要素是教学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资料,如视频、教学录像、实物等。(2)课中能输入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越多,越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SIOP模型第三个要素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它包括教师使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言授课,适当调整词汇和句子的复杂性,还可用解义、重述等确保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教师明确说明课堂任务;用手势、图片、模型、示范、录音、多媒体等帮助学生弄清学科概念[8]。(3)课后能巩固复习已学知识。通过总结关键词、概念及测试等进行全面复习,有助于他们理解知识,检测学习效果。部分学生不同意此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存在如下不足:

表2 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

(1)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课前课中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不佳。(2)课后作业较难,缺乏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做出调整解决以上问题。

3.2 教学效果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表2显示,实验组实施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对照组,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良好。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差分别是1.60、1.65和1.71,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究其原因,SIOP模型在知识应用方面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在学习策略方面利用各种方式,如提问、讨论、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技巧[9]。

4. 结论

作为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可理解性输入水平,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0]。学生基本认同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良好。针对该模式的问题,笔者建议:(1)教师设置个性化的小组问答、讨论等互动活动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并加以监督,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2)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由易到难设置课后练习题,使用不同方式灵活评测学生,例如点评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SIOP模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尚需要继续研究,不断改善。

猜你喜欢

视域大学语言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