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实践
——浅谈11号线西段工程 两站一区间一体化
2022-07-06朱新北徐宁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文/朱新北、徐宁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引言:
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工程以全线为单位统筹研究各站一体化方案,切实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有关政策措施落地工作方案>和〈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第一批)>的批复》(京政字【2020】18 号)中相关轨道交通精细化建设要求。
作为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位于新首钢北区的11号线西段工程的两站一区间(新首钢站—北辛安站及北首区间)一体化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引领首钢北区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核心区更新改造,打造旧工业区荣获新生的全球典范。11号线西段的两站一区间结合地块的TOD建设,是以北京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为依托,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一体化示范。
1、发展契机
1.1 规划的前瞻性
在“十三五”时期将把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场地复兴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再现活力的人才聚集高地、后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和谐生态示范区。
1.1.1 北京微中心的发展策略
习总书记曾在2019年 9月25日考察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情况和大兴机场线运营准备情况并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基于以上背景,北京提出了微中心的规划理念,微中心即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微中心精确管控范围为站点周边的核心用地,具体范围可以根据车站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基于以上原则北京2020年发布了第一批71 个轨道微中心,其中新首钢站即为其中之一,作为石景山区的微中心,新首钢站微中心承担着接纳城市中心区产业、人才,促进地区经济,激发地区活力的功能。因此在本次一体化设计中,除了考虑车站服务城市的基础交通功能外,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区域设施布局以及服务冬奥等城市功能要求对新首钢周边的用地布局提出了差异性设计的建议。
1.1.2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采用物理更新和社会更新的多种手法,实现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传统重工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相互协调。
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规划以“TOD”发展模式带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以总部经济、综合服务或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用地功能。
1.1.3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2016年)
为落实新首钢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统筹和完善区域的交通系统,以提升城市区域人气、活力和凝聚力,为城市功能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016年进行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研究了新首钢地区轨道交通系统与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关系,重点分析新首钢地区的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线网布局、线路工程规划、站点交通接驳、重点车站一体化设计等,以支持新首钢地区的开发建设。
1.2 与地块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2018年共同批复的《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到2021年,要以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为契机,高质量促进首钢北区、东南区建设任务,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
11号线西段工程规划方案自2018年底获得批复,启动建设,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底完成实施,与首钢北区地块建设同步,并于北京冬奥会前通车运营。
两个项目相辅相成,实现了区域城市空间的高度融合,为首钢北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以车站为区域活力核心的轨道微中心。
2、背景介绍
首钢老工业区位于长安街西延线两侧、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东岸,总园区占地8.63 平方公里。距天安门约19 公里,是连接北京西部发展带与中心城区的关键节点。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引领区域规划集聚,打造首都新地标。
图1 新首钢北京区位示意
图2 线站位关系示意图
11号线西段工程沿规划修理厂西路由北向南进入首钢北区,结合区域规划设置新首钢站、北首区间、北辛安站,两站一区间一体化规划范围约11.4 公顷,包括北辛安路站周边道路,新首钢站周边四个保护厂房和修理厂西路下方地铁区间。
11号线西段工程从线网及一体化层面功能定位:衔接轨网发挥效应,弥补新首钢轨道交通服务缺失;契合城市发展方向,支持新首钢北区及西部文体中心的近期建设;两站一区间结合首钢地块一体化设计,打造京西新名片。
一体化设计地上部分以凸显工业文化、奥运精神为主题,以站融城,实现站城一体;地下部分以轨道交通为主轴,通过景观渗透、下沉庭院等设计手法,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景观一体化。
3、设计策略
新首钢北区以鱼骨形的地下空间脉络渗透并激活整个区域,通过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实现区域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车站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区域地块地下空间的有效连通。
图3 地下空间一体化示意图
城市织补创新工场核心区、国际人才社区地下一层主要为人行联络通道和商业设施,地下二层主要为内部管理、停车及设备用房,并在局部地段设置少量地下二层商业,并保持地下商业的连续性。结合车站站位、城市空间关系及一体化结合需求,新首钢站位于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地下一层下方,北辛安站站厅层与国际人才社区地下一层平接。根据规划确定的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处理方法,可作为地下空间(地块与地铁车站)的入口,使地面、地下空间有机衔接,使行人能够更加方便的在地面与地下转换。
图4 两站一区间空间一体化示意图
利用新建地铁车站及区间开发,激活片区核心,并利用区间开发将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及国际人才社区进行有机衔接,形成规模化商业空间。
图5 新首钢站一体化示意图
近期通过同期建设,实现两座地铁车站及区间地下商业街的连通并做好远期地块衔接的预留条件,远期待周边地块建设完成后,实现地铁-区间-地块三者的地下慢行连通,打造片区带状的步行系统。
北首区间:北辛安站与新首钢站地下区间上方,结合地铁区间施工同期建设。通过地铁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两站间的地下步行系统,同时有机对周边地块进行衔接。
新首钢站:将附属与首钢厂房改造一体化结合,充分体现首钢厂区的工业风貌,借助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区域内部配套设施,实现多出入口同地铁连通。
北辛安站:车站明挖两层车站,结合地块的地面、地下空间以及市政绿地将车站及附属同公交换乘、城市功能及景观相融合。
图6 北辛安站一体化示意图
4、相关政策
2018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意见》(京政办发〔2018〕43号),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打造微中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与各区密切对接,研究形成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上报市政府。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的批复。
石景山区有2 个座车站被列入《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分别为11号线金安桥站、新首钢站。石景山区政府贯彻落实贯彻 TOD(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开发)理念,实现“城市跟着地铁走”的发展理念,加强规划统筹+线路总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4.1 北首区间立项
根据北京市43号文规定,以城市织补创新工场006、009 地块边界向北至国际人才社区030、031 地块边界,长度约380m 范围的区间上方剩余空间随轨道交通立项,统筹实施,以实现两站一区间地下空间的有序连通。
4.2 设计施工界面
根据北京相关政策要求,由于地铁车站与地块高度融合,地铁及出入口完全与地块合建,结合工程实施最优方案,划定两站一区间的施工界面,以施工界面作为土建结构设计界面,地铁代建部分地块地下空间,地块代建部分车站附属。
新首钢站地铁实施位于道路下方的车站主体及地下一层结构,地块实施车站主体结构外地下及地上建筑,包括车站附属出入口连接通道,安全出口等。
图7 北京市轨道微中心(第一批)分布图
图8 立项范围示意图
北辛安站地铁实施车站主体结构及位于规划绿地下方附属设施,地块实施一体化结合出入口、风亭及安全出口等。
5、目前进展
两站一区间及相邻地块一体化工程深入落实北京市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有关政策措施落地工作方案的要求,本着建地铁即建城市的理念,北辛安-新首钢站两站一区间一体化方案与周边用地进行统筹规划、深度结合、同步建设,做到地上地下无缝衔接。
经过接近3年的规划、设计、施工配合,新首钢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核心区、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地下空间与11号线西段工程新首钢站、北辛安站、北首区间同步实施。待新首钢北区完成建设后,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区间为脉络,用地指标积聚,形成的北京市微中心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大家。
两站一区间共实现了24 个出入口,其中16 个口与首钢建筑风貌一体化设置,其余8 个口独立设置,消隐在景观园林中。
11号线西段工程预计2021年底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8月底,两座地铁车站(北辛安站、新首钢站)主体建筑及两站区间土建建设完成,车站及区间轨行区铺轨完成,11号线列车已进行轨道进行试运营。
图9 新首钢站、北辛安站实施界面示意图
北首区间均由地铁实施,预留与地块接口条件,后续接口部分由地块实施。
图10 北首区间实施界面示意图
6、启发及建议
以北京市新总规为依托,以城市微中心为指导,以轨道交通线路为脉络,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实现用地集聚,打造城市活力中心,结合旧工业基地更新,赋予新首钢北区以新的活力;
结合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周边城市功能,可有效提升区域城市空间品质;
轨道交通沿线用地一体化管控要求应纳入城市控规,落实相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依据指导城市与轨道交通融合建设;
与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地块,需与轨道交通同步研究一体化方案;地块若早于轨道交通车站,则需统筹区域地下空间、交通空间,预留轨道交通一体化结合条件;若地块滞后于轨道交通车站,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时需结合用地规划,预留与地块一体化结合条件。
图11 景观一体化效果图
图12 现场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