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分析
2022-07-06谢丽
文/谢丽
1 前言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中国代表队派出张德顺、李芷萱和白丽共3名运动员参赛,比赛于东京时间 2021年 8月8日早 7:00开始,比赛当天呈高温高湿天气,开赛时气温达到26℃,湿度超过了80%,这对参赛运动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最终我国选手张德顺以 2h:37m:45s的成绩排名第 47位;李芷萱以2h:45m:23s的成绩排名第 62位;白丽以 2h:49:21s的成绩排名第 67位。
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世界纪录是由肯尼亚运动员基普乔格·埃留德于 2018年跑出的 2h:01m:39s;奥运会纪录是肯尼亚运动员万吉鲁塞缪尔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为2h:06m:32s。本次比赛肯尼亚选手耶普契尔·佩雷斯跑出2h:27m:20s成绩收获金牌、同为肯尼亚运动员的布里吉德·科斯盖以2h:27m:36s成绩收获银牌、美国运动员赛德尔莫莉以 2h:27m:46s成绩收获季军。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以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及中国 3 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表1),对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运动员比赛发挥情况、比赛分段时间及项目竞争态势进行分析。
表1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及中国运动员成绩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运动视频解析法
本文通过央视频(https://v.cctv.com/)提供的东京奥运会转播获取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视频,并将其导入运动视频解析软件 Coacheyes2.0 版本和 Kinovea0.9.3软件对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和比赛分段时间进行解析。
2.2.2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东京奥运会官网(https://olympics.com/)获取官网提供的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运动员比赛分段时间报告,并通过中国知网和 EBSCO数据库收集关于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竞争态势和运动技术分析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攥写提供理论基础。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数据分析软件 Python3.10版本和 Excel2019版本将运动视频解析后的和文献收集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及统计学分析,并将数据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图形化的手段进行有效地信息表达,准确高效、简洁全面地传递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甚至帮助发现项目规律和特征,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2.2.4 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解析得出的运动学数据及分段时间数据进行分析,探寻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的项目特征、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点及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距所在,为中国运动员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地数据参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前 8名运动员情况分析
图1和表2为此次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运动员及中国运动员的个人情况统计,前 8名运动员遍布于 7个国家、4个大洲,没有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大洲,说明了女子马拉松项目有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从人种方面来看黑种人占据前 8名中的62.50%,体现出了明显的人数优势,但美国 2名白种人运动员分别获得该项目第 3名和第 5名,日本黄种人运动员获得第 8名,这也说明了人种并不是项目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努力、教练员的指导和国家的领导等因素密不可分。
图1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运动员情况统计
表2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国运动员个人情况汇总
在前8名运动员中年龄在≤20~25 分段的有 2 人,占比25.00%;≤25~28 分段的有 3人,占比 37.50%;≤28~30分段的有 2人,占比 25.00%;≥30分段的有 1人,占比 12.50%,前8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 27岁,说明该项目运动员普遍在 25~28岁中达到运动水平的高峰期,我国三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 26岁,正处于该项目竞技水平提升的黄金年龄段。
3.2 前8名运动员及中国 3名运动员分段数据分析
3.2.1 运动员分段排名情况
图2为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不同距离分段结束时的排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前 8名运动员在到达 21km前排名变动情况较大、赛程后半段排名变化情况较小,金牌获得者 耶普契尔·佩雷斯基尔和铜牌获得者赛德尔在25km处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保持至终点处;银牌获得者科斯盖通过在 30~35km处的后程加速能力快速提升排名并最终获得第二名;运动员德瑞在 15~20km处位于前两位,但在后程被两名运动员超越,以第四名的排名冲过终点。马拉松项目的比赛不仅是在技术和体能上的比拼,更是在心理和战术上的较量,不同运动员的排名变化情况体现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战术安排策略,运动员根据自身体能情况和对比赛情况变化的解读不断调整自身所处位置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比赛节奏[1-2]。
图2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运动员比赛分段排名情况
图3为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中国 3名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不同距离分段结束时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张德顺在 5~10km处发生较大的排名掉落,从第 10位落至第 32位,10~21km阶段排名稳定在 33名左右,赛程后半段的排名持续下降,最终排在第 47位;李芷萱从赛程 5km处开始排名的逐渐下滑,到 30km处时已由原先的第 29位落至 63位,30~40km阶段排名小幅提升至 59位,但在赛程最后约 2.195km中再次被反超最后排名第 62位;白丽在比赛全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比赛节奏,她在 5km处排名第 82位并维持所在排名,在 21km以后的赛程后半段开始不断提升排名情况,最终排在第 67位。
图3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中国3名运动员比赛分段排名情况
3.2.2 运动员分段累计时间分析
表3和图4是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及 3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累计时间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相比与前 8名运动员平均分段累计时间,我国运动员白丽从第 10km处开始被拉大差距,在 21km处的差距逐渐拉大;运动员李芷萱从第 25km处被拉开差距;运动员张德顺则是从 30km处与前 8名运动员平均分段累计时间产生较大差距。
表3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累计时间
图4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累计时间曲线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 3名运动员与前 8 名运动员的平均分段独立时间差异在 5km、10km、15km和 21km时的范围在 15~30s之间,在 20km、25km和42.195km时的差异范围在 1~2min 之间,在 30km、35km 和 40km时的差异范围在2min45s~3min20s之间。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我国运动员在赛程的 30~40km阶段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异最为明显,是在今后训练提高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环节。
3.2.3 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分析
表4和图5是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及中国 3名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前 8名运动员每 5km分段独立用时最少的是 35km处(17min06s)、用时最多的是 10km处(18min14s);中国 3名运动员每 5km分段独立用时最少的是 15km处、用时最多的是 40km处(20min55s)。中国运动员与前 8名运动员平均分段独立用时差距最大的是出现在 35km处,相差3min18s,其次是 40km处(3min17s),说明在 35~40km处是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距最大所在。
表4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
图5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
从图5可以看出,中国 3名运动员与前 8 名运动员平均分段用时上呈现出多点差异:首先是在 20km处,前 8名运动员呈现处分段用时与上一个 5km 分段基本相同,而中国运动员则呈现出用时的增加;其次是 21~30km处,中国运动员分段用时增加的幅度较前 8名运动员来说过大;再次是 35km处,前 8名运动员的分段用时较上一分段有所减少,而中国运动员则是呈用时增加的趋势。
图6为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及中国 3名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前 8名运动员仅在 5~10km、15~20km及 35~40km3段处呈现分段用时的增加,其余分段均是呈用时的减少;中国运动员仅在 10~15km处呈分段用时的减少变化,其余 6个 5km分段均呈现分段用时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白丽在 35~40km 处的分段用时减少。
图6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独立用时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最明显的差距集中在 35~40km,并且中国运动员速度耐力较差,在 15km 以后的分段均呈现用时增加的情况。
3.2.4 运动员分段速度分析
表5和图7是对比赛前 8名运动员和我国 3名运动员分段速度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前 10km与前 8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差异较小,但在20km处开始产生较大的速度差距,在比赛的最后约 2.195km中我国运动员平均速度与前 8名的平均速度差异达到了 0.86m/s。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三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曲线与世界前 8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基本相同,5~10km、15~21km、25~30km和 35km到比赛结束的 4个阶段出现减速,10~15km、21~25km出现加速,但前 8名运动员在 30~35km处有小幅的速度增加,我国3名运动员在此阶段的速度则是呈下降趋势。速度变化曲线走势基本相同证明了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所采取的技术和战术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基本相同,但体能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关键阶段的加速能力、途中的速度保持能力和赛程25km后的速度耐力[3-4]。
表5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前 8 名及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速度
图7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速度
我国3名运动员在赛程最后12.195km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体能状况,张德顺的速度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在最后约 2km时能够基本保持已有的速度;白丽的速度变化呈小幅上升,能够在最后 13km阶段不断提升跑动速度;李芷萱在35~40km时速度下降了0.20m/s,在最后约2.195km中速度下降至达到0.61m/s,速度下降幅度远超前 8 名运动员和其余 2 名中国运动员。
表6是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及中国 3名运动员每 5km分段速度变化值及变化率情况,从表6 可以看出前8 名运动员平均分段速度变化上在10~15km处(增长值0.19m/s、增长幅度3.91%)、20~25km处(增长值0.19m/s、增长幅度3.82%)和 30~35km处(增长值 0.04m/s、增长幅度 0.78%)呈现速度的增长;中国 3名运动员则仅在 10~15km处呈现速度的增长趋势,张德顺增长值为0.17m/s、增长率为 3.59%,李芷萱增长值为 0.15m/s、增长率为 3.17%,白丽增长值为 0.15m/s、增长率为 3.36%。
表6 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前 8 名及 3 名中国运动员分段速度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的速度差距不仅体现在每个分段速度值较低,还表现在速度增长的分段数量上。
4 总结
本次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我国运动员张德顺、李芷萱和白丽3人虽没有踏上奥运会领奖台,但在高温高湿的比赛环境中竭尽全力、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田径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现阶段,中国女子马拉松整体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道路上中国田径运动员仍需脚踏实地、砥砺奋进。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从国家层面看肯尼亚拥有少量人数优势,从大洲层面看非洲在改变项目实力雄厚,从人种层面看黑色人种人数优势显著,从所属年龄段上看在25~28 岁年龄的运动员数量较多。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 8名从时间层面分析每 5km分段独立用时最少的是 35km处(17min06s)、用时最多的是 10km处(18min14s),此外仅在5~10km、15~20km及35~40km,3段处呈现分段用时的增加,其余分段均是呈用时的减少;从速度层面分析平均分段速度在 10~15km处(增长值0.19m/s、增长幅度 3.91%)、20~25km处(增长值 0.19m/s、增长幅度 3.82%)和 30~35km处(增长值 0.04m/s、增长幅度 0.78%)呈现速度的增长。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不仅仅是技术和体能水平的比拼,更是心理和战术上的较量,从时间层面分析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最大的差距所在集中于 35~40km处,从速度层面分析中国运动员在各分段上的速度均小于世界顶尖运动员且速度耐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