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五卡”提高小学自然学科在线教学实效
2022-07-06陆志红
◎ 张 敏 陆志红 朱 磊
小学自然学科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以探究实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居家在线教学,学生往往“眼看实验”“耳听实验”,无法亲身参与真实的探究实践活动,较难达成线下课的学习效果。根据区域内大多数学校的安排,本次居家在线教学,自然学科采用的是“20+20”( 前20分钟为师生共同观看“空中课堂”,后20分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的学习互动方式。如何有效利用“空中课堂”视频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效率性?在2020年居家在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市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团队进行了再次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准设计“五卡”,提升在线教学的效率
“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青浦区监测结果报告(科学)”显示, 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科学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和科学成绩正相关,科学学习兴趣高、习惯良好、方法得当的学生,科学成绩相对较高。就提高兴趣、习惯养成和改进学法而言,在线教学比现场教学操作难度更大。再加之我区自然学科兼职教师较多,为区域整体上实现提升在线教学的实效带来挑战。因此,我区采用区级骨干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提供互动教学活动设计素材,供全体教师选择性地灵活使用。
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空中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在线教学的特殊环境,还要注重自然学科的探究实践,那么线上的“听说实验”如何解决?“云课堂”如何把控?如何吸引、留住在线的学生?……综合了多方因素,我们开始寻找在线教学的“增长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我们借助“五卡”(问题卡、知识卡、拓展卡、检测卡和实验卡)设计教学互动,将“五卡”贯穿云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搭建起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桥梁”,梳理总结了 “‘五卡’贯穿云课堂”互动教学方式(见图1),以提高在线教学的效率。
图1 “‘五卡’贯穿云课堂”互动教学方式
课前运用互动平台以“问题卡”推送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观看“空中课堂”之后,以“知识卡”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在学生对本节课科学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以“拓展卡”(包括实验数据分析、阅读资料、视频资料等,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提升)进行适当内容补充;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以“检测卡”形式进行;课后的活动以“实验卡”来介绍,引导学生课后开展线下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分享在教学互动平台或“青浦教育·轻学自然”学科平台。
二、灵活运用“五卡”,提高在线教学的互动性
(一)“五卡”结合用,课的全程巧贯穿
通过“五卡”联动的方式在线上课堂内外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搭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支架。如图2所示,我们设计的远东版《自然》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茎”一课线上学习支架的“五卡”,其具体作用与使用方法如下。
图2 “植物的茎”一课“五卡”内容设计
(1)问题卡——引导:提前一天在班级群中,推送观课重点内容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2)知识卡——归纳:在“问题卡”的引导下,认真学习“空中课堂”视频课,通过线上平台与老师、同伴互动交流,完成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3)拓展卡——补充: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拓展学习内容,以图文、视频、实验等方式在线上平台呈现。“拓展卡”包括“茎的支撑作用和输导作用”的实验数据分析、阅读资料、视频资料等,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4)检测卡——反馈:借助线上答题器能即时反馈的优势,发放以判断题和选择题为主的“检测卡”,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实时把握与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升在线教学互动的质效。
(5)实验卡——实践:提供课后自主探究实验“水中开花”的实验卡,引导学生在家中实验,并在平台上分享实验过程与收获。做中学、学中思,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五卡”灵活用,适合学生是关键
“五卡”设计的内容,保障了学科教师都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从最近的上课反馈情况来看,学科教师都敢于充当起直播间的主播,主播们还“吸粉”无数。
当然“五卡”的使用,也不是整齐划一。建议教师通过 “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延一延”等方式对提供的互动教学资源进行改造。如同样的实验卡,A学校没有播放现成的实验视频进行分析,尝试用小小实验引导员的做法,就地取材,学生带着学生在课上边实验边交流,得出结论;同样的拓展卡,B学校增加了针对“家庭用电”的节能现状,带领学生自行设计问卷进行深入的调查,并发出节电倡议。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对“五卡”的使用需要融会贯通,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的差异,增进互动教学的效益性,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自然课的学习,让学习在云端自然发生。
(三)“五卡”升级用,热点时效需突出
除了根据“空中课堂”视频资源设计“五卡”互动之外,为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我区A老师将“五卡”融入课程,自制“空中课堂”拓展资源。
第九周复习周,正好有航天员化身“太空教师”的“天宫课堂2”,堪称“顶配”科学课。其中的科学内容,靠短短45分钟的天宫课堂课程,不一定能被小学生所理解。于是在区自然学科中心备课组的指导下,由A老师主讲,携手学校自然教研组及区骨干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录制了拓展课“走进天宫课堂2”。
本节课根据“天宫课堂2”的内容,进行重新切片、重组和拓展延伸,分别设计了“天宫PK地面实验”“奇妙的天宫”“教师答疑”“‘航天梦’的更多打开方式”“天空课堂随堂测”五大教学环节。用随堂测的问题导入(“问题卡”内容与“检测卡”的题干内容相同),在每个实验中详解知识要点(“知识卡”的内容与“实验卡”中科学原理的分析相对应,实验卡更突出教师的演示操作),拓展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邀请“实验君”介绍其他相关实验,推荐课后进一步关注“航天梦”的四种方式)……整个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五卡”穿插使用、紧密相融,如图3所示。
图3 “五卡”在“走进天宫课堂2”的设计运用
(四)“五卡”有保障,互动功能来助推
为用好“五卡”互动,提升在线直播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们努力挖掘平台的功能。如利用钉钉线上平台的功能——“答题卡”“家校本”和“看看动态”,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实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1)课上善用在线课堂的“答题卡”功能,学生能在自己的屏幕上完成线上答题卡上的选择题、判断题和连线题。教师屏幕上可以快速显示所有学生答题结果的数据汇总。在题目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来回答,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和科学方法。
(2)课后利用“家校本”功能,发布、收集和反馈本节课的学生作业。学生按照教师推送的实验卡上的实践类作业要求,通过“家校本”以视频、照片、语音等不同方式进行上传。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在线进行批阅,给予学生指导、评价等反馈。
(3)学生课后实验遇到困难,教师该如何提供帮助呢?可以选择钉钉的“看看”功能。利用这项功能,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学生作品(图片或者视频),制作成优秀作业合集,在“看看”中发布,学生就可以观看有趣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感受和收获。教师用智慧看待每个学生的问题和观点,适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有趣的实验互动中来,使线上的学习自然延伸。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学生参与性提高
从实施效果来看,采用“‘五卡’贯穿云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提高了“空中课堂”视频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也能有效把握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如“植物的茎”一课,如图4所示,根据平台统计的数据,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人数达到90%以上,完成检测题人数达到88%左右,学生课后作业提交人数达到70%左右,充分反映出学生课堂全程参与率较高。
图4 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数据统计
此外,学生上传的作业中有30%的作业被评为了优秀作业。优秀作业不仅能在“看看”中展示,而且学生还有机会获得本周“实验之星”称号。课上,通过“在线课堂”直播教学,在全年级展示。成果的展示、同学的称赞和老师的肯定,激发学生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动力,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家长支持率提升
居家在线教学,屏幕后面聆听的可能不仅是学生,还有学生的家长。从学生课后实验的反馈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和家长的互动交流,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配合的身影。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比如A同学在这段居家学习期间,和他的父母接连分享了多个有趣的小实验;B同学每周巧妙构思、出演精彩的实验秀。从学生上传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家长对自然学科学习的支持和重视。
3.教师主动谋策略
围绕着“‘五卡’贯穿云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探索,我区自然学科采用区、片、校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讨论,如“技术赋能下作业设计与指导”“技术赋能下的平台资源开发”“分享在线教学小妙招”等。以观摩直播课、论坛交流、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展开研讨。其目的就是让更多教师适应在线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这期间,教师主动思考、积极梳理有效在线教学经验。以作业设计与指导为例,形成了诸如“多选择,设分层作业”“明流程,建激励机制”“多鼓励,指改进方向”“搭舞台,练实践技能”“善沟通,携家长指导”等教学策略。再以挖掘平台资源为例,形成了“利用答题功能实施检测卡”“利用分组功能完成挑战任务”“利用展示功能分享实验成果”“利用家校本功能发布多样作业”“利用‘看看’动态功能,秀出优秀作业”等教学策略。
(二)反思
1. 拓宽资源,借助虚拟实验室开展实验
虽然通过“‘五卡’贯穿云课堂”互动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效率,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如二年级“简单电路的连接”一课,由于学生身边材料的缺失,他们还是无法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和看到实验现象的震撼感。如果可以借助一些虚拟实验室的平台开展虚拟实验,就可以实现实验的同步指导,一起操作共同交流。我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PhET互动仿真程序等,指导学生进行电路的连接,学生们非常喜欢。后续可以根据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三年级的“溶解”“电路的串并联”等也可以用虚拟实验室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2.充分思考,增加交流表达机会
我区自然学科在线教学基本上是每所学校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从课堂反馈来看,每所学校现在参与的学生人数都很多,一位教师要面对100至200多位学生,那么教师就很难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有充分交流表达的机会。因此要进一步挖掘教学平台的功能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如互动留言、小组讨论、在线黑板演示等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思维得以碰撞和启发。
借助“五卡”贯穿的云课堂,提供了“保底”的基础课,保障了全区自然学科教师可以直接运用资源,游刃有余地进行在线教学;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对资源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在线教学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