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键词共现矩阵分析的我国排球研究现状调查

2022-07-06王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水平排球运动

王京

(上海市徐汇中学 上海 200030)

1、前言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教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地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能在世界上立足,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为祖国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强调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从而影响到中小学的培养质量。要想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体育教学、训练,和从事竞赛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社会工作。

排球起源于美国并在1905年传入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现阶段的竞技排球运动中也涌现了朱婷、惠若琪等一批国际级著名运动员。排球在三大球中属于隔网对抗性的集体项目,负荷小、观赏性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同时,排球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也属于必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三年制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的规定中排球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各高校相关体育教育专业也是以“专项课”的形式进行排球课程的学习。科学研究助力排球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当前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情境下,对研究现状的了解可以进一步明晰研究的不足,帮助学者们汲取研究的经验,取彼之长。本文从关键词共现矩阵分析的视角对我国排球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学者们了解我国排球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研究方法

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表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关键作用的现范化单词或术语,其作用是表示某一信息数目,便于文献资料和情报信息检索系统存人存储器,以供检索、选取和组成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对于揭示论文的主题和检索文献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集中性与分散性相济,其研究者在稿件的投向上也有比较明显的选择性,期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引文分析和统计分析。其中基于关键词的共现分析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中国知网(CNKI)中基于关键词的主题共现即是基于关键词共现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本研究中主要是基于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以“排球”为关键词,不限定文献的时间范围。为了展现我国排球运动的高水平著作,限定文献的来源为“CSSCI”和“CSCD”,并且将文献的来源设定为“学术期刊”,语种设置为“中文”。检索共发现850篇排球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分布在1998年到2021年之间。

3、结果与分析

3.1、共词分析矩阵

关键词共现矩阵图谱可以看出研究者们较为关切的议题,在结合研究的时间脉络,可以总结出某一时间内的研究热点。排名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是:排球运动员(频次:73)、排球运动(40)、沙滩排球(35)、运动员(29)、排球比赛(29)、男子排球(23)、比较研究(19)、女子排球(19)、中国女排(17)、奥运会(17)。 可以看出,排球研究的相关研究领域较为集中,且分布在运动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研究领域当中,相关的研究也和目前的时事政策相关联,如,“中国女排”等。

图1 研究关键词共现矩阵图谱

3.2、发表年度分析

从发表年度来看,近年来发表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当前CSSCI和CSCD期刊的整体收录文章的数量下降有关,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2年的56篇。近年来,为了提升期刊的办刊质量,有效提升学科的研究质量,部分期刊特别是体育学类的期刊严格较高要求地控制期刊的发文数量,以此提高整个学科的科学研究质量。

图2 发表年度趋势

3.3、作者分布

高发文量研究作者分布如图3。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依次是,北京体育大学葛春林(发文量:41篇)、华南师范大学(22篇)、首都体育学院钟秉枢(11篇)、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孟范生(11篇)、北京体育大学古松(10篇)、河南大学张欣(9篇)、首都体育学院潘迎旭(9篇)、沈阳体育学院杜宁(9篇)、北京体育大学孙平(9篇)和河南大学史友宽(8篇)。可以看出高产的作者分布在高大体育类和综合类高等院校当中,其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学者居多,分析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学者们有效地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

图3 作者分布图

3.4、研究机构分布

高发文量研究机构分布如图4。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北京体育大学(发文量:104篇)、上海体育学院(45篇)、成都体育学院(28篇)、华南师范大学(27篇)、首都体育学院(26篇)、河南师范大学(24篇)、天津体育学院(22篇)、武汉体育学院(20篇)、沈阳体育学院(20篇)和西安体育学院(17篇)。可以看出,各大体育类院校依然是研究的主要机构。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体育类的高等大学,也是首批唯一的体育类双一流大学,在排球科学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平台,因此发文量排名第一且远高于其他的研究机构。

图4 研究结构分布图

3.5、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现矩阵、高频关键词的分布以及高发文量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汇总了以下7项排球运动的研究热点。研究热点的分析和述评有助于学者们充分了解当前学科研究的现状,分析学科研究的内容,为学者们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学问题研究。

除了自身的天赋、事业心和训练作风以外,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质和量的基础上,其整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和复杂的训练计划的组合。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要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潜能需要经过高水平和全方位的训练。加之排球运动的技术性和战术性之间的体系之复杂,因此对于运动员的综合运动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力量素质。近年来,有关运动训练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涌现,特别是在当前的联赛以及大周期切换迅速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基于运动竞赛能力提升视角下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相关的议题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研究集中在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技战术分析和高水平运动队战术应用等各个层面。此外,近年来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研究的开展,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姿态表现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监控等相关的研究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科技助力运动训练的发展,积极适配新型技术是运动训练学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2)排球课程设置及改革相关研究。

体育课程是体育人才培养的蓝图,是体育教学组织者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主要依据。体育课程设置的好坏关乎到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不断地演变,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基本要求,到20世纪90年代末,主干课程逐渐由计划性向指导性方向演变。2003年新课程方案把排球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与篮球、足球并称为“球类”。排球专项课程是以排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战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体育实践课程。通过固定学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排球来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在需要高质量的排球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学会排球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排球课程也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不断演变,涌现出大量文献,研究者们主要从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场地器材、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基于当前体教融合发展研究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是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学者们都试图通过改革的方式提升体育的育人效能。

(3)排球教学方法、训练手段相关研究。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否则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从未停止。特别是基于当前体教融合以及“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和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具体改革之下,如何提升排球教学的效能问题是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之外,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国外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尝试,比如,当前常见的SPEM课程的教学设置等。打破常规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体育教育的效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研究集中在新型的训练方法方面的研究,多为对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和器械器材的介绍。

(4)排球发展评价研究。

发展评价是管理学中常见的问题,排球的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掠影。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学考核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排球教学考核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制定正确的考核标准对排球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目前考核标准的制定还存在很多弊端,如,技能考试只注重最终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考试方法单一,限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能考察学生机械的记忆能力,不能反映对语言表达、教学运用、排球理论知识的理解等。在考核评价中大部分学校还是以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为基准,能力考核只占少数或不参考,这有悖素质教育下排球的考核标准。发展评价可以及时纠正在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偏见,有效提升发展的效率,规避发展中的瓶颈等,因此发展评价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5)女排精神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女排让更多的国家认识中国,提高了民族威望,振奋了国人精神,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女排精神更是成为了一种民族符号。现阶段的竞技排球运动中也涌现了朱婷、惠若琪等一批国际级著名运动员。女排精神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女排精神被纳入。中国女排精神作为新时代国人的精神旗帜,使国人备受鼓舞,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新时代女排精神的热潮,亦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今后应探索将女排精神进一步融入到课程思政当中。

(6)排球教学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排球运动在高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对整个排球运动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一可以培养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其二可以培养优秀的排球体育教师,为中小学的开展提供服务;其三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排球裁判,为群众排球运动的开展提供服务。目前高校排球课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从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还是传统的教授发球、传球、扣球、垫球、拦网,而关于排球比赛的实战性教学很少。在教学过程中也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教学;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及时做出调整,教学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很少学校能做到因人而异,对先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不公平,让他们对排球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7)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排球运动整体发展。目前的研究认为,导致中国竞技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我国竞技排球高水平儿童青少年后备人才基数减少,排球俱乐部高水平后备人才面临无材可选;部分培养竞技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教练员的基本技能不够全面,相对应的教练员岗位培训次数较少;竞技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经费不足,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难度大,且效益较难显现;体教融合不充分也制约了中国竞技排球高水平儿童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后续的研究中应该重视体教融合发展视域下儿童青少年排球竞技人才的培养,从学校体育中发现“好苗子”,提升学生运动员的培育质量,进而进一步扩充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效能。

4、结论与建议

科学研究助力我国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排球发展的热点议题、著名专家、发文趋势和研究结构等信息,研究认为当前排球研究的热点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学问题研究、排球课程设置及改革相关研究、排球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相关研究、排球发展评价研究、女排精神研究、排球教学现状研究和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等7个方面。未来学者们应结合当前大众健身的相关郑策,推进平民化排球相关的体系建设,同时汲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训练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建设。

猜你喜欢

高水平排球运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