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的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2-07-06史玉珍

初中生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血流动脉

■史玉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分组实验、模型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病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动脉和静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显:黄河水系和城市立交桥图片。)

师:蜿蜒的江河流过广袤的土地,滋润了田野,催生了万物;畅通的道路穿过繁华的城市,发展了物流,促进了沟通。我们身体里也有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输送养料,运走废物,这就是血液流动的场所——血管。

[设计意图]教师考虑到本节课活动较多,为了与前一节“血液”呼应,引入采取开门见山式,选择了两张图片,用类比的方法直接点题。

2.多媒体教学,建构概念模型。

师:我们先通过微视频来认识三种血管。同学们可以结合学习单上的表格,尝试比较、归纳三种血管的特点。

(教师播放《血管》微视频。)

生1:通过微课学习,我知道了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位置,血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血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其他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浅的位置,血管壁较薄,弹性小,血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分布广泛,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生2:三种血管中,毛细血管最细,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较粗。

师: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同学们快速、全面地认识了三种血管的特点。下面,我们借助模型来探究三种血管。

(教师出示“人体血液循环”医用仿真教学模型,边演示,边讲解。)

师:与心脏相连的动脉血管有两根,即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和肺部。随着血流方向,主动脉不断分支成各级动脉、微动脉,最小的分支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逐渐合并成小静脉、大静脉,把血液又送回心脏。你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三种血管吗?

生3:我能在颈部和手腕部摸到脉搏,这里有动脉。看不见,摸得着,说明动脉分布较深。

生4:我能在手背上看到青筋,这是分布较浅的静脉。生病时,“挂盐水”就是通过静脉注射的。

生5:毛细血管分布广泛,全身到处都有,但是它太细,肉眼看不清。我们不小心擦伤皮肤时,会有少量出血现象,这证明了毛细血管的存在。

师:从模型到人体,我们看到或感受到了三种血管的分布,但不知道血管长什么样。

(屏显:“黄喉”图片和动脉血管结构示意图。)

师:火锅食材“黄喉”,实际上是猪或牛的大血管,一般是主动脉,蛋白质含量高,富有弹性。人的动脉血管也有这样的特点,管壁较厚,分为三层:外膜主要是疏松结缔组织,有修复血管壁的作用;中膜主要是弹性膜和平滑肌,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内膜有上皮组织、弹性纤维等。根据老师的介绍,你认为血管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什么?

生6: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这样的结构是“器官”。

师:作为器官,血管也会发生病变。你听说过哪些血管疾病?

生7:我听爷爷说,老年人动脉硬化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教师出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师:动脉血管壁会因为内膜受损钙化,或者脂肪沉积等导致硬化,模型上看到的黄色脂肪呈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生8:根据营养膳食指南,我们应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

师:你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种学习习惯很棒。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屏显:“静脉曲张”图片和“医生穿弹力袜”新闻图片。)

师: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容易得静脉曲张,新闻图片里外科医生穿弹力袜,就是为了预防静脉曲张。你能根据静脉血管的特点来解释吗?

(屏显:静脉血管及静脉瓣膜示意图。)

生9:四肢静脉血管中分布了很多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因重力影响倒流,控制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把血液送回心脏。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的人,血液流动慢,淤积在静脉瓣上方,血管就会膨胀变形。穿弹力袜可以促进血液向心脏流动,预防静脉曲张。

师:这个病给我们什么启发?

生10:我们要养成爱运动的习惯,课间休息时也要经常活动四肢。

师:动脉管壁厚且弹性大,有利于快速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中有瓣膜,有利于促进血液流回心脏。这都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那么,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呢?

生11: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管管腔最细,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很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师:毛细血管也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画图,邀请学生用箭头画出血流方向,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概念学习比较抽象,教师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用微视频高效解读教材,用列表比较归纳特征;借助物理模型,了解血管分布;结合生活,关注血管健康;通过板书,厘清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各环节设计时力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顺应学生思维。

3.驱动式实验,促进深度学习。

师: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循环流动,通过实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我们亲眼看看三种血管。(实验步骤略。)

(学生实验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师:显微镜下血液的流动神奇而美丽。你怎么辨别三种血管?

生12:我根据血流速度来辨别。动脉血流速度快,静脉血流较慢,毛细血管中血流最慢。

生13:我根据血管粗细来辨别。动脉和静脉较粗,毛细血管很细。

生14:还可以根据血流方向来辨识,从心脏流向尾部的是动脉,从尾部流向心脏的是静脉。

师:在显微镜下如何识别血流方向?

生14:哦,显微镜下是倒像,我可能弄反了。

生15:我认为可以先找到毛细血管,然后按血流方向,向上是动脉,向下是静脉。

(屏显:用小鱼尾鳍血流视频制作的动图。)

师:几位同学提供的方法都有道理,我们在动图上试试,哪种方法最有效?

生16:按血流方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这种方法不易出错。

[设计意图]实验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具象化互动,制作物理模型。

师:学具包里有一些粗细不同的软管和Y型的三通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和制作血管模型,模拟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并贴上箭头贴纸表示血流方向。

(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制作三种血管的关系模型,用时约10分钟。)

师:在设计和制作模型的活动中,各小组思路不同,成果也不尽相同。哪些小组愿意来展示作品,并简要介绍一下设计思路?

生17、18(一人展示,一人介绍):我们组发现,软管有粗有细,打算用最粗的管子模拟大动脉和大静脉,较细的管子模拟小动脉和小静脉,最细的管子模拟毛细血管。用合适的Y型三通管将几种“血管”连接起来,贴上箭头贴纸,表示血液从大动脉流入小动脉,然后流入毛细血管,再汇入小静脉、大静脉。

生19、20(一人展示,一人介绍):我们组发现粗管子也有两种,一种管壁厚、管腔小,另一种管壁薄、管腔大。我们可以用管壁厚的管子来模拟动脉,管壁较薄的模拟静脉。另外,我们跟前面小组不同的是,每根“小动脉”连2~3根“毛细血管”,表示血管分支的状态。

生21、22(一人展示,一人介绍):我们组的设计方案跟前面大致相同,但我们把“毛细血管”交叉分布,连接成网状,这样更符合实际。

师:感谢各小组的精彩展示,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同学们的智慧、创新、思想碰撞,以及合作的友谊。回头看看,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生23:用粗细、厚薄不一样的软管搭建的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血管知识。

生24:缺点是不能展示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

生25:缺少某些结构,如静脉瓣和心脏,不能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

师:根据用途不同,模型构建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医学上的人造血管,不仅要考虑形状,还要考虑材料是否与人体组织相容。如何改进模型?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探索,从材料的选择、模型的设计和美化、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等方面深入思考。希望大家都成为爱思考、爱行动的小创客!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建构的活动,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动手实践及构建模型的能力,学会用科学辩证的思维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笔者有幸加入了常州市邰玉韦名教师工作室,致力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研究。本节课特别关注学生生物学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并在落实培育新课标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巧用模型建构,发展科学思维。

模型建构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节课概念较多,血管的知识点抽象琐碎,笔者多次运用模型教学法,从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从演示人体模型到自制血管模型,学生不仅需要与他人合作,动手操作,动脑思索,还需要不断在脑海中重复相关知识点,主动构建、修正、完善知识体系,体验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在探索中渗透了建模思想,体会建模的方法。

2.重视概念教学,树立生命观念。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节课引导学生关注三种血管的管壁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在理解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结构与功能观。

3.立足真实情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学科素养中的社会责任主要指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具备生命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真实的情境,因为真实情境使教材中的知识世界和现实中的生活世界建立关联,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是有关系的。本节课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的血管疾病及预防措施,在真实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责任动机。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血流动脉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颈内动脉先天性缺如2例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为什么耳朵最怕冷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