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及分析
——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例
2022-07-06张子豪付鹏浩李想成吴昊天高春保张运波王齐娥汤颢军
张子豪 付鹏浩 李想成 吴昊天 高春保张运波 王齐娥 肖 森 汤颢军 邹 娟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430064,湖北武汉;2长江大学农学院,434025,湖北荆州;3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1700,湖北天门;4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30070,湖北武汉)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之一,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105万hm2,总产量400万t以上,面积和总产量均列全国第7位,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作为湖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0%,为保障湖北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3]。然而,湖北小麦单产仅为3750kg/hm2左右,是全国10个小麦主产省的末位,与全国平均及相同生态区的安徽和江苏单产相差超过1500kg/hm2[2]。江汉平原作为湖北小麦主产区,其种植面积超过全省小麦面积1/3,而总产占全省小麦总产的1/4左右,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冬季抛荒、撂荒现象普遍,小麦种植面积下滑,湖北粮食安全受到潜在威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连续3年对湖北省天门市的11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揭示了以天门市代表的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湖北小麦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6-2017、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湖北省天门市小麦生产状况进行调查,涉及干驿、多祥、九真、胡市、净潭、拖市、渔薪、多宝、横林、马湾和麻洋共11个小麦主产乡镇,其中干驿、多祥、九真、胡市及净潭主要种植稻茬小麦,拖市、渔薪和多宝为旱茬小麦,横林、马湾和麻洋为稻茬小麦和旱茬小麦混合种植,旱茬小麦前茬作物多为大豆和花生等。各乡镇每年抽样调查5~8户,包括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和普通农户,3年共调查172户,其中种植稻茬小麦107户,旱茬小麦65户。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小麦及前茬作物种植面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农机使用、租地成本、人工费用和生产效益等作物生产问题。调查期间气候因素见表1。
表1 天门市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情况Table 1 Weather factors during wheat fertility in Tianmen city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周年作物总体生产情况
表2显示,抽样调查农户的小麦种植面积变幅较大,在0.1~90.0hm2之间,户均稻茬小麦面积9.1hm2,明显高于旱茬小麦(1.8hm2)。稻麦轮作模式中小麦及前茬作物水稻平均产值分别为7965和22 376元/hm2,旱作模式中小麦及前茬作物平均产值分别为10 680和18 396元/hm2,扣除租地及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人工作业等生产成本,稻麦模式周年生产效益为11 073元/hm2,旱作模式为9951元/hm2。不计地租条件下,稻麦模式中小麦及水稻平均生产效益分别为1977和14 726元/hm2,旱作模式中小麦及前茬作物平均生产效益分别为5252和8076元/hm2,说明从平均水平看,小麦生产效益明显低于水稻、大豆和花生等作物。
表2 周年作物生产总体情况Table 2 General situation of annual crop production
2.2 小麦生产情况
作物生产成本一般由地租、种子、肥料、农药、机械和人工作业费用组成,由表2可知,江汉平原作物生产中,水稻、大豆和花生等产值明显高于小麦,种田大户租地目的是种植水稻和大豆等秋收作物,周年租地成本主要由秋收作物承担。本研究中地租不计入小麦生产成本中。分别对调查农户小麦种植面积、播种量、产量、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进行分级(图1~5),结果表明稻茬小麦面积在1.0~3.0hm2区间的占比最大,为31.8%,另有18户面积>10.0hm2,占16.8%。而旱茬小麦面积<1.0hm2的占比超过一半,达50.8%,稻茬小麦播种量在187.5~225kg/hm2的占比最高,约占总量的60%,旱茬小麦播种量在150~187.5kg/hm2的占比最高,超过总量的95%。参与调查农户的小麦平均产量为4762kg/hm2,旱茬小麦均产较稻茬小麦高1344kg/hm2,其中稻茬小麦产量在3750~4500kg/hm2区间及旱茬小麦产量在5250~6000kg/hm2区间所占比例最大,均为47.7%;小麦种植成本为5776元/hm2,稻茬小麦种植成本高于旱茬小麦。稻茬小麦种植成本在5250~6000元/hm2及6000~6750元/hm2区间比例较高,二者共占比71.9%;旱茬小麦种植成本<5250元/hm2所占比例达58.5%。
图1 所调查农户的小麦种植面积Fig.1 Wheat planting area of investigated farmers
图2 小麦播种量分级Fig.2 Sowing rate classification of wheat
图3 小麦产量分级Fig.3 Yield classification of wheat
图4 小麦种植成本分级Fig.4 Planting cost classification of wheat
图5 小麦生产效益分级Fig.5 Classificati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wheat
由于旱茬小麦产量及农产品单价高于稻茬小麦,而生产成本又低于稻茬小麦,故旱茬小麦产值及生产效益明显高于稻茬小麦。小麦平均生产效益为3215元/hm2,旱茬小麦生产效益较稻茬小麦高3275元/hm2。旱茬小麦生产效益在4500~6000元/hm2的比例最高,为53.8%。稻茬小麦生产效益在1500~3000元/hm2的比例高,占比45.8%,另有8.4%的稻茬小麦生产效益处于亏损状态。
2.3 小麦生产成本分析
由表3和图6可知,小麦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机械和人工作业费用中,机械作业费>肥料费用>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农药费用。其中稻茬小麦肥料和机械作业费用分别达到1851和1980元/hm2,占总成本的31.02%和32.85%。旱茬小麦机械作业费用最高,为1927元/hm2,占比35.89%,其次是肥料费用,占23.74%。
表3 小麦生产成本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wheat production cost 元/hm2 yuan/hm2
图6 各项投入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Fig.6 Proportion of inputs to total production costs
比较稻茬小麦和旱茬小麦的生产成本,总生产成本稻茬小麦较旱茬小麦高560元/hm2,其中种子和肥料费用分别高133和555元/hm2,而农药费用稻茬小麦又比旱茬小麦低178元/hm2,二者的机械作业和人工费用差异不明显。
2.4 年际间小麦生产差异
分析不同年度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的差异(表4),从生产成本看,稻茬小麦或旱茬小麦的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作业和人工作业费用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由于2018-2019年度小麦产量明显高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生产效益较其余2个年度分别高1189和1333元/hm2,其中稻茬小麦年度间产量及生产效益差异更明显。
表4 年际间小麦生产差异Table 4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in wheat production 元/hm2 yuan/hm2
3 讨论
3.1 稻茬小麦与旱茬小麦生产差异分析
连续3个年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稻茬小麦与旱茬小麦生产成本分别是5988和5428元/hm2,小麦产量分别是4255和5599kg/hm2,在产品单价差异不明显的条件下,稻茬小麦生产效益明显低于旱茬小麦,二者效益差距达到3275元/hm2。
稻茬小麦与旱茬小麦生产成本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肥料成本,二者相差555元/hm2。在旱茬小麦中,前茬作物为大豆或花生的占比超过80%,而豆科作物具有的养地特性非水稻所能比,所以旱茬小麦单位面积肥料的用量及成本低于稻茬小麦[5-7]。
小麦单产水平与品种、气象因子、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有关[8-10]。在小麦种植品种和气象因子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稻茬小麦与旱茬小麦单产的差距主要来自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以小麦播种量为例,研究[11]表明湖北省稻茬小麦适宜播种量在187.5~225.0kg/hm2,旱茬小麦在150.0~187.5kg/hm2。在调查农户中,处于适宜播种量范围的旱茬小麦占比超过95%,稻茬小麦约占60%,且有16.8%种植稻茬小麦的农户播种量高于300kg/hm2,小麦播种量的提高不仅增加了种子和播种成本,还增加了小麦生育后期倒伏和病虫害发生的风险,进而影响产量[12-13]。
另外,从农药成本看,稻茬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及旱茬小麦,整个生育期稻茬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次数平均为2.38次,而旱茬小麦平均为3.37次,病虫草害的发生,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降低其商品品质,压低收购单价,使小麦生产效益下降。
3.2 年际间小麦生产差异分析
不同年际间小麦各项生产成本差异不明显,但2018-2019年度小麦单产及生产效益明显高于其余2个年度,表明年度间小麦产量的差异主要与播种质量及气象条件有关。
2016-2017年度,小麦适播期江汉平原遭遇连阴雨,麦田整地质量不高、烂耕烂种、沟厢不配套现象普遍,造成小麦根系严重发育不良,渍害严重,后期早衰[14-16]。小麦生长中后期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多时段连阴雨伴大风天气,加之播种量偏大,造成小麦不同时段和不同程度的倒伏,由此造成的损失均居历史之最,小麦产量和生产效益受到影响[17-18]。
2017-2018年度,江汉平原小麦生育期内降雨量超过600mm,超过常年同期降雨量的2倍,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减少近80h。整体表现为苗期干旱,越冬期低温,拔节孕穗期低温阴雨寡照,抽穗扬花及收获期长期阴雨,造成小麦生育缓慢、分蘖少、有效穗低、灌浆慢、千粒重低,赤霉病、穗发芽严重、品质低等问题[19-22]。
2018-2019年度小麦单产水平明显增加,其原因一是播种整地质量提高,小麦深松整地、精量匀播、机播面积均较上年有所上升,适期播种面积比例大、沟厢配套、整地质量好、播种质量高,苗情基础好[23];二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呈现前期苗情偏弱、中期苗情转化升级快、后期总体稳健生长特点。小麦苗期全省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田间湿度大,造成小麦生育期推迟[24]。小麦拔节期后,整体温度回升快,光照充足,墒情适宜,苗情加快转化,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小麦收获关键期气候条件较好,病虫害造成的小麦损失明显低于常年,促使单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时也是近10年来小麦品质最好的一年。
3.3 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生产效益的途径分析
3年的调查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产效益为3215元/hm2,其中稻茬小麦效益不足2000元/hm2,在灾害严重的年份,生产效益更低,严重影响农民生产小麦的积极性,要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生产效益,进而增加农民种植小麦的意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据统计,湖北省当前夏收面积较大的5个小麦品种分别是郑麦9023、襄麦25、襄麦55、鄂麦596和鄂麦18,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60%[25-26],而这些品种均为2010年前审定品种,其产量潜力、品质及抗逆性等指标与近年审定的品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品种布局上,江汉平原麦区宜选用赤霉病抗性在中抗以上,兼抗条锈病,耐(抗)穗发芽,抗倒伏,且产量潜力在6750~7500kg/hm2的品种,如湖北近年审定的鄂麦572、鄂麦28、鄂麦006和襄麦32等。
二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湖北省稻茬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江汉平原稻茬小麦种植面积占比更大,机械化水平低是影响该区域稻茬小麦产量和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27]。围绕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高整地质量和培育冬前壮苗,筛选适宜稻茬小麦机械化生产的秸秆还田、耕整、开沟及播种机具,集成农机农艺配套技术规程,提升稻茬小麦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对提高小麦单产和节本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8-29]。
三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国小麦主产区存在小麦化肥用量整体基数偏高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用药量过大等问题[30],不仅制约小麦单产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给环境带来潜在威胁,还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调查也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占小麦总生产成本的1/3以上。通过推广应用养分高效抗病小麦品种、小麦专用缓控释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协同管理、药剂拌种、封闭除草、病虫监测和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可降低小麦化肥农药施用量,达到提质增效、节本增收和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31-32]。
四是抗灾应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病害发生频繁,例如2016年赤霉病、2017年条锈病和倒伏、2018年赤霉病和穗发芽、2019年稻茬小麦倒伏和旱地小麦干冻、2020年条锈病对湖北小麦的危害严重。秋季连阴雨、秋冬连旱、收获期的连阴雨、赤霉病等不仅使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还导致小麦单产降低和品质下降,同时也是造成小麦生产效益不高和生产积极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3-34]。
通过选育并推广适宜的抗逆稳产品种、推广应用标准化耕种技术、科学田间管理及受灾后的补救技术措施,可培育强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增强小麦抗逆能力,进而达到优质丰产稳产的目标。
4 结论
江汉平原小麦平均产量为4762kg/hm2,旱茬小麦产量比稻茬小麦高1344kg/hm2,约1/2稻茬小麦产量在3750~4500kg/hm2,旱茬小麦产量在5250~6000kg/hm2。小麦种植成本为5776元/hm2,其中机械作业费>肥料费用>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农药费用,旱茬小麦较稻茬小麦种植成本低560元/hm2。小麦种植年均生产效益为3215元/hm2,稻茬小麦生产效益较旱茬小麦低3275元/hm2。不同年际间小麦生产由于气候条件及播种质量的影响差异明显,2018-2019年度小麦产量及生产效益明显高于2016-2017及2017-2018年度。
综上所述,提高江汉平原小麦产量和生产效益,可从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和抗灾应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优化小麦品种布局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