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扶阳脉法指导针灸治疗眩晕

2022-07-06马志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眩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运用经方扶阳脉法指导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并报道了此法治疗眩晕的四则病例,介绍了切脉针灸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经方扶阳脉法,针灸治疗,眩晕

【中图分类号】  R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经方扶阳脉法来源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赵杰教授创立的经方扶阳学派,该学派通过脉象来作为辩识六经最主要手段,临床疗效显著。凡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尺、弱、弦、微为阴脉,具体左关脉阳脉为少阳病,左关部阴脉为厥阴病;右寸、关部阳脉为阳明病,右寸关部阴脉为太阴病;寸尺脉出现为少阴病,寸尺部阳脉为太阳病。笔者学习后将此脉法与五输穴相结合指导针灸治疗眩晕,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一、患者,女,45岁,因头晕伴恶心3天到急诊就诊,经头颅核磁及头颅CT检查提示未出现脑梗及脑出血,入住急诊观察室,住院后给予丹红注射液、山茛菪碱注射液治疗,输液1周后,恶心消失,头晕略缓解,但未消除,且仍感头蒙、思维不清晰,全身有轻度乏力感,伴口干,心烦,要求笔者针灸治疗,诊其脉,右关滑而上冲,左关脉略聚,右关脉大于左关脉,诊为阳明病,给予针刺泻右侧足三里、厉兑,补陷谷,留针2小时,启针后患者诉头晕消失,头脑清醒,全身轻松,乏力感消失,感觉自发病来从没有过如此的轻快的感觉。

二、患者,女,42岁,主因头晕1月余,伴有失眠,心烦、乏力来急诊就诊,患者发病后曾在神经内科住院,1周前出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轻度抑郁症,住院期间用药不详,平素有轻度抑郁症,未服药治疗,患者因仍有头晕感,再次来急诊就诊,因不愿再输液治疗,要求针刺治疗,诊其脉,右尺沉弱,左寸沉弱,余脉皆滑,诊为心包阳气不足,给予补右侧中冲穴、劳宫穴,泻右侧曲泽泻,同时泻右侧阳池穴,中渚穴,留针2小时。2小时后患者头晕若失,心烦大减,精力恢复,一度怀疑是否是针灸产效果。后患者再找笔者针刺2次后头晕消失。因三焦与心包相表里,故在补心包经时泻三焦经以调经络。

三、患者,女82岁,因头晕、心悸1天来诊。患者平素有老年性焦虑症,常突发头晕、心悸及全身不适感,本次到急诊就诊,排除急性脑梗塞及脑出血后收住急诊观察室,经用丹红注射液及醒脑静后,仍有头晕、心悸、失眠及全身不适感,自感失眠加重,要求停止静脉注射。见笔者在病房行针灸要求行针刺治疗。诊其脉,左关滑且大于余六脉,右尺脉弱,诊为少阳病,给予针刺补左窍阴,泻侠溪、临泣,同时补右劳宫,留针1小时后,患者头晕、心悸均消失,患者特别愉快,要求笔者连续为其针刺,后针刺3天后出院。

四、患者女,62岁,主因头晕伴左下肢无力3天入院,行头颅核磁提示急性脑梗塞,住院后给予丁苯肽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治疗,治疗10天后,头晕、左侧肢体仍有无力感,且走路跛行,诊其脉,左寸、关脉沉弱,双尺脉沉弱,诊为厥阴病,给予针刺左大敦、曲泉、少冲、少府,泻中封,补双太溪,针后患者头晕明显减轻,走路跛行明显好转,连续针3天后,患者头晕、跛行均消失,后出院。

以上病例均运用脉诊及五俞穴之子母补泻法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五俞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穴位,由四肢末端开始向心方向排列,其顺序为井、荥、俞、经、合。按照经络属性及阳井金、阴井木之规律,阳经为金木水火土,阴经为木火土金水。

《难经》中把疾病病机分为“五邪”,分别是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从后来者,指从生我之藏(母藏)传来的,母病及子,为虚邪。从前来者,指从我生之藏(子藏)传来的,子病及母,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指从克我之藏传来的,为贼邪。从所胜来者,指从我克之藏传来的,为微邪。自病者,指感受本藏五行相同之邪发病。这段既包含疾病诊断方法,又包含疾病治疗方法,是子母补泻法的理论来源。

《难经》第十难、七十五难、七十七难提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其具方法可按经络及五俞穴穴性之生克规律来操作。其生克规律有两种,一是以本经五俞穴的五行属性进行补泻。如:肺属金肺虚之症,则取本经之母,输土穴太渊补之;肺实之症,则取本经之子,合水穴尺泽泻之,余可类推。另一是异经补泻法,以它经五俞穴的五行属性进行补泻的方法。仍以肺之虚实为例:肺虚之症,取其母经母穴,即脾经之输土穴太白补之,肺实之症,则泻其子经子穴,即肾经合水穴阴谷泻之,余可类推。异经补泻法的理论其是经络之间有五行生克关系。

难经提出的五邪病机理论及子母补泻法给我们治疗疾病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则有难度,因为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在临床上难以诊断明确。而经方扶阳法中的脉诊为我们提供了五邪诊断的希望。四诊中望、闻、问收集的均是症状信息,症状千变万化,作为普通人,无法靠望、闻、问诊看透疾病本质,而脉诊可重复学习,能反映疾病本质,是普通人了解疾病病机的可靠手段。

把脉法与针灸结合起来,调整脉象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症状随之改变。《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獨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平脉法》: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和平,虽剧当愈,所以,针灸施治的目标由改变症状,转变为调脉,即将寸、关、尺脉调整为大小浮沉迟数相等。《平脉法》有云: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均是通过调脉来诊治疾病。

在临床中,我们还可进一步把针灸与经方结合起来运用,针药并施,对来诊患者,先给予针灸控制症状,够缩短中医的起效时间,再用经方治疗,提高后期疗效。针药并用效果比单纯用针或用药效果更好,故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研究及推广。

作者简介:马志超(1985年11月-),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眩晕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进展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