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2-07-06方奕瑜郭翔

当代体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运动素养体育

方奕瑜 郭翔

在小学阶段应以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行为养成为主,构建中小学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将健康行为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设计,巧用多种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与渗透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建立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健康行为养成为目标,通过课堂学生行为的观察、创生活学习情境和监测课外体育锻炼的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引导教师教学观重建,改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养成正确的锻炼方法;良好的衛生习惯;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健康行为。

1 健康行为研究的前期调查

1.1 “健康行为”相关政策、概念梳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应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体育课堂上健康行为方面,应有自我保护、克服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长效训练。

这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提到体育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这三个领域中健康行为是达成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载体,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都需要通过健康行为来体现。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运动疲劳恢复,保持良好心态,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培养学生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社会关注度不够

根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卫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2020年中小学生肥胖率超过10%;两率的持续增高,源于社会各方面对于健康行为关注度不够。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体育锻炼习惯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作为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做好学生体育锻炼为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工作。

1.3 缺乏延伸性

在学业的压力下,学生课外的锻炼时间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健康的锻炼。因此,近几年我国提出学校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可以为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全面系统地向他们传播科学健身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可见健康行为确比较隐性,可测性较低,是习惯的养成,无法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健康行为养成利于促进学生锻炼的科学性和健康性,具有长远的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课堂教学延伸反馈,促健康行为的养成

健康行为素养不仅仅是体育理论课中健康知识的传授,更有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与渗透。其实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与学习就是要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有目标与计划实施下,秉行体育学科技能教学的主线,通过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在相关领域获得健康知识。

2.1 多渠道宣传推广,普及健康行为知识

国家层面的规划纲要和学者的研究都指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尤其近几年肥胖率与近视率更是成为学校各种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让两率得到控制更多是取决于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但是社会关注度不够,在课内外锻炼的表现比较隐性。为了提高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制作宣传短片、钉钉群问卷调查、家长讲坛、班队课等进行宣传和推广。

2.1.1 问卷调查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健康基础知识设计各个水平的学生问卷,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问卷数据(1986份)。根据收集问卷数据形成调查报告,为健康行为养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

2.1.2 公众号推广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选择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5月份开展一次预防近视的班队课;2021年7-9月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5次健康行为相关知识:合理饮食、远离肥胖;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源;运动前后的饮食、饮水习惯;运动损伤的自我处理与预防;正确的锻炼方法与预防近视。疫情期间通过班级钉钉群宣传健康锻炼的方法。如此让更多的家长、学生了解健康的行为知识,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

2.2 构建健康知识体系,推进健康行为养成

《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近视率也是不断上升,影响学生的生活。如何让两率得到控制更多是取决于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运动饮食卫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安全运动的常识为主线,推进健康知识在室内课的落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锻炼和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促健康的行为养成。

2.2.1 建理论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长城建构,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生活方式,促健康行为落地。以各水平《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为依据梳理健康行为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制定学校每个年级的健康知识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关室内教案的编拟(共计48篇)。涵盖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和卫生习惯和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每月的理论课时间和下雨天,有序推进各个年级健康知识的传授。但是单纯说教方式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游戏比赛、图文并茂、小短篇等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1C2C2BDB-DA59-48E2-9529-1FEC2B73126B

2.2.2 融合生活实际事例

理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我们应侧重于生活行为习惯的指导,从肥胖与近视给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入手,增加肥胖与近视的预防办法:台灯的选择,饮食的安排等等,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易于接受,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运动。

例如,“爱眼护眼你我同行”一课,以具体的数据直观呈现:2020年全国近视率及学校近视率(如表1),让学生了解近视的严重性,树立危机意识。

学校视力数据表1

以具体的事例小视频讲述近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不便?让学生了解近视的危害性。繼而从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近视的具体策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充分挖掘教材价值,强化学生健康行为观

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非常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才能有效挥发体育运动的功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运动是不良的,什么样的运动是健康的,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锻炼的方式。因此,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渗透健康行为知识:正确的锻炼方法(预防运动损伤、热身与放松的作用)、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强化学生健康行为观,养成正确的锻炼方法。

2.3.1 热身与放松活动导向良好的锻炼方式

热身活动与放松活动是相对的,是缺一不可。体育课前的热身准备活动能够避免肌体在正式活动时受到损伤。课后的放松整理活动能及时消除全身和局部的疲劳,缓解肌肉的僵硬和关节的损伤,也是防止慢性损伤的重要途径。至于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热身和放松应根据教学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热身:前滚翻应是颈部的活动为主;投掷应以手臂及肩部的活动为主;篮球运球以指根拨球为主;足球则是下肢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耐久跑运动量比较大应以运动小的游戏为主。

放松还在存在意识问题,很多体有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有的不放松,有的放松活动随随便便,并且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很多同学课外锻炼时做了热身活动却少了放松活动,这些都是造成慢性损的重要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重视放松活动的实施,引导关注放松活动的针对性,如快跑应该以上下肢拉伸为主等,养成运动后进行放松的良好习惯。

结合主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才能凸显热身与放松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2.3.2 挖掘教材功能培养良好的心态

健康行为的养成应是细水长流、时时渗透。教学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融合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渗透健康意识,促学生养成正确的锻炼方法是我们思考的方向。投掷、技巧器械练习时,应渗透安全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勤于观察,学生遇到挫折时善于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等等。

例如《耐久跑》一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意识。

测试脉搏:本节课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测试脉搏的方法。前测脉搏,体会安静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测后脉搏,放松后脉搏中测跳动的次数是否与安静时一样。中测脉搏,感受运动后自己脉搏跳动次数。引导学生组内交流,各自脉搏跳动的次数,认知自身身体能力,在后续活动中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分层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在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水平选择适合的运动负荷,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协作前进:定时跑提出练习要求保持有序的队形匀速前进,鼓励学生互相加油打气。

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互助的练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照顾他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团队协作选择适合所有组员的前进的速度为宜,优生不争强好胜不嫌弃他人。学困生不气馁,勇于挑战自我。在协作前进中养成坚持到底的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意识。

2.4 知识迁移课外延伸,实现健康行为长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不能只靠校内体育课。在保证有质量、有深度地上好体育课的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健康知识运用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均对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课外锻炼活动:正确的锻炼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学期制定一系列的课外锻炼活动计划,如:“小手拉大手一起动起来”“吉尼斯跳绳挑战赛”“生生互动小组”,鼓励学生参与锻炼,共同进步,互相监督同伴饮食安排,交流三餐吃了什么吃多少,除此之外还吃了什么零食等,通过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同伴为榜样、学生互相监督等模式,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和合理饮食的意识。

组建“百人健身群”:2021年6月我校组建“百人健身群”涉及学生群体:肥胖、瘦弱、篮球队员等,学校非常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前期举行学生动员会,组建家长钉钉群,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积极参与,为活动的推进出谋划策,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保障。体育组各位老师协力配合、各司其职,在手环硬件设备、手环数据检测、锻炼实施计划(评优评先制度)等方面反复尝试、磨合、修改方案,最终选定样本学生、完成前测数据的搜集,制定家校一体的体育锻炼计划,确保课外锻炼的能够有效开展。学校为群里每位同学配备一条运动手环结合“体能天天练”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家庭运动指导视频软件),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融合信息技术结合数据合的统计分析,凸显学生锻炼的针对性与科学性,确保学生校外进行锻炼的健康性,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质。

3 小结

健康行为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体育教学要牢牢抓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将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摆在重要地位,将相关知识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学段,秉行体育学科技能教学的主线,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提升应用健康知识的能力,以此来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本文系思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综合课题 《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2020X0328)。

(作者单位:厦门市演武小学)1C2C2BDB-DA59-48E2-9529-1FEC2B73126B

猜你喜欢

运动素养体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