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育人的策略
2022-07-06王正伟
王正伟
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完整知识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在强体健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在教学中运用促进教学目标内在整合、发挥教学内容协同作用、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四个策略实现体育学科融合育人价值,促进全人教育的发展。
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完整知识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所需要的是具有全面素质的高新人才,“五育融合”已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求。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形成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在教学中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层面,实现体育与德智美劳的相互融合,探索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育人的策略,以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 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育人的价值分析
体育教育是寓身、心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1.1 强体健身,保障健康的价值
强体健身是学校体育的本位功能,是学校体育最主要育人功能之一。首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助于养成正确身体姿势。其次,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参加体育活动使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使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得到改善。再次,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体育锻炼对发展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等素质以及走、跑、跳、投、爬、攀登等基本活动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人体必须随时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使人体内外环境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则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疾病抵抗力。
1.2 改善思维,发展智力的价值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这就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同时,视觉、听觉、身体感觉、平衡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与工作,各种感觉的信息不断传入大脑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了大脑细胞并且改善大脑的供氧量,并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会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此外,体育活动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全面培养观察能力、启迪诱导想象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培育品德,完善人格的价值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例如,田径运动对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突出的作用;集体项目中的球类运动,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有显著作用;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更有利于培养沉着、机智、果断的性格和自控能力;体育课堂常规要求整队、报告人数,练习时要按一定的秩序进行,对场地器材要爰护,对同学要进行保护和帮助等这些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体育比赛有助激发学生力争上游、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1.4 提高审美,陶冶情操的价值
经过长期的、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壮、匀称的身材,这是一种身体美、健康美,令学生乐于追求,在羽毛球比赛中,一次精彩的扣杀,就是力量美与速度美的结合,运动员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尊敬对手等,是人格美的种种体现。此外,观看欣赏体育表演和比赛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及精神上的享受。因此,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的认识,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2 初中体育教學中融合育人的具体策略
2.1 目标的融合,促进内在整合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导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就需要将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五育”的目标进行内在整合。在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的前提下,“五育”目标作为潜隐性的教学目标能够在学生全面发展建构方面得到自然拓展。初中体育课程在“认知”“技能”“身体健康(体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领域中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包含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的目标。因此,体育与德、智、美、劳的融合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各领域中,在完成体育基础目标之上进一步融合五育的内容。具体见表2-1
表2-1初中体育教学目标融合育人对照表
2.2 内容的融合,发挥协同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具有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人际交流的开放性和空间的约定性等特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这些性质为在教学中开展融合育人提供了温床。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找准“五育”的融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双重教育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各项运动与五育内容的相关作粗略梳理如下表:
表2-2初中体育教材与融合育人内容对照表
2.3 教学的融合,运用适切方法
挖掘了丰富的体育教学中融合育人资源,教师需要选择适切的策略使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德、智、体、美、劳熏陶,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1 直接讲授,实现融合育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挖掘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创新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讲授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直接的讲授,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认知。所以,在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立足挖掘到的融合育人资源,笔者会应用讲授法将其直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地知道要怎么做,该怎么做。
比如,预备年级是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在组织预备年级体育教学的时候,笔者将从常规教学中挖掘出的多样课堂规则,如集合规则、活动规则、收放器材的规则等,直接讲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体育课堂上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借此使他们从心底接受规则,主动地践行规则。在讲述了体育课堂规则之后,笔者还以日常教学为依托,细心地观察学生,善于发现那些主动遵守课堂规则的学生,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借此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同时也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中,真正地遵守课堂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践行规则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2 合作学习,实现融合育人
体育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利用合作法组织教学活动,符合体育学科的教学规律。此外,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评价,互相帮助,相互欣赏,不仅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同时形成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
以田径中的“中长跑”为例。中长跑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是一项较为困难的活动,因为在参与中长跑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从而产生消极态度。面对此情况,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笔者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合作观看教学视频,从视频现象中总结中长跑技巧。接着,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地进行中长跑锻炼。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先展示后续准备开展的竞赛活动,借此引发学生对训练活动的重视。在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磨练意志品质。在完成了小组合作练习活动之后顺势组织竞赛活动,并将每一个成员共同使用的时间作为依据,完成活动任务使用时间最少,则给予奖励。在参与竞赛活动的时候,学生为了给小组赢得荣誉,拼尽全力,努力拼搏。如此应用合作法,不仅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人,树立了学习主体意识,还使学生通过集体间的互动、交流,掌握交际交往方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此外,在此過程中,学生还形成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3.3 巧抓时机,实现融合育人
课上要抓住合适的时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渗透五育,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优秀品质及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如,在进行跳箱教学时,一些胆子小的学生不敢跳跃,到了跳箱跟前就停滞不前,此时只要将难度降低到他们可以接受的水平,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再逐渐加强障碍难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轻松跳跃跳箱了,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顽强拼搏的品质。再如,课的结束部分充分运用小结对此次课进行评价,同时对下次课提出期望与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此外,实时安排学生归还器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4 评价的融合,实施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炼积极性、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参与态度、情感体验、技能提升水平、心理活动情况等。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要全面的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方法,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让每名学生都获得全面且综合的评价,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不断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使体育技能与德、智、美、劳获得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多角度地挖掘体育学科中德育、智育、美育、劳育资源,通过促进教学目标内在整合、教学内容发挥协同作用、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将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智育、美寓、劳育融合有效落实,从而实现“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全人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