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

2022-07-06邵建伟

当代体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质量质量

邵建伟

随著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崛起,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保障已经上升到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层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切实保障高校人才身体素质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根本任务。总体来看,虽然高校体育教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潮,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等因素导致我国体育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阻碍,对高校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后期的社会竞争力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角度主要是基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分析对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升高校学生社会竞争力。

1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教育背景

1.1 体育教学“质量”概念及涵义

在谈论大学体育质量之前,需要先对“质量”这一概念进行阐述。“质量”最初诞生于物理学科中,是指对于某一产品具有的标准性理解,无论是世界国际组织的标准还是我国自定的标准,“质量”在丈量产品、研究过程以及事物说明中都有着其重要内涵,象征着一种隐形规定。著名的S·托马斯·福斯特更是直接把质量视为衡量产品或服务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此外,“质量”的概念还注重与是否可以满足第三方的特定需求,但前期是在标准固定的参数流程基础上,注重整体市场发展与顾客满意度。随着社会发展,“质量”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被高等教育管理学所吸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及包含了组织社会意义上的质量分析纬度,有了主观客观、显性隐形、社会属性以及部分文化属性的分类。随之而来,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质量也产生了相应的概念界定改变及负责多样的演变过程。关于“质量”的不同概念理解,使得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具有了一定的多重意义性及复杂多变性。“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整体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就体育教学质量而言,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因此,在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中,对于如何定义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就更加具有挑战性。

1.2 高等教育的历史变革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意识的崛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长马约尔认为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教学质量滑坡危机。1995元潘藏元先生提出我国要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随后我国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改革方针。为何高等教育质量存在滑坡现象,就起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意义上对精英人才所需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性力量以及生存力量的培养认知,使高等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因为大众化教育在全社会得到普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因此,整个社会阶层、家庭人才对大众化教育的信任程度日益增长。在盲目信任大众教育的趋势下,教育的非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使得教育质量明显下降。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高等教育的质量滑坡却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但不得不承认,大众教育已经开始得到了人们的之一,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美国曾经在1040年就率先一步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其教育成果却在诸多的教学研究案例及成果评估中不太理想,同时教育质量的滑坡也在其中显现出来。高等教学大众化的转变伴随着大学分科制度的出现,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别的大学学科具有多元化与多样性特征,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标准也就应运而生。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人们开始质疑高等教育质量,分科制度的出现以及高校多元化和异质性的特点致使传统固化的单一指标体系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困境。

1.3 教学质量水平间接测量说及其评估困境

教育在广义意义上指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因人而异有着另外的思维走势,因此,教学质量的优劣难以通过外部事物进行精确的估计量化与评估。有学者认为,对于教学质量的研究可以通过测量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而整体估计教学质量的优劣,例如教学的教材之源、教学的软硬件设置、教学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等等,通过对这些要去的测量分析来间接性估计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劣,这种形式被称为要素间接测量说。间接测量说中的要素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多数高校通过提高体育教学场地实用面积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但实际上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并不只是简单的教学要素简单叠加和自动加成,而是需要在“人、物、事件”多种复杂条件中寻找出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研究,众多学者通过各种模式及研究思路寻找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改变高校体育教育政策问题、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影响要素信息兼容问题等等,但由于体育教学评估中对于难以估计的人事物要素的识别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之一。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质要求和体育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体能整体反映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反映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成果。顺应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浪潮,多数高校已结合时政内容与相关规定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其中包括对于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重视、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切实重视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与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实际的教学场地与硬件设施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课程,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以增强基本素质为主,三四年级可针对行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既能使学生强健体魄,又能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积极寻找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体育教学的美感。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底下的原因很多,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兴趣不足,对于体育教学存在这严重的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体弱的学生,经过多次学习及训练后仍然无法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失败导致学生本身产生来排斥。同时,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意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只是简单的拿几个学分,感受不到体育教学带给他们的知识力量,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

3 目前高校體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全国性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深入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识到学生体育教学如何推动高校各科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包括教学内容问题、安全防护问题、教学评价等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对此要进行深刻的分析。

3.1 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差

为了适应高等体育教学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高等体育教学整体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相比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言,高校更侧重体育技能的实战训练,通过体育技能训练,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使其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这种偏颇体现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急功近利的心态,结果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严重偏差,对体育教学本身的作用认知不全。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需要明确其目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进入社会后,不因社会现实的压力自暴自弃,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一个强健的体魄外,还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心身健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终身体育的观念也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作为重点进行,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驾齐驱,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才能正确的传递出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意义。

3.2 学生运动安全防护知识缺乏

高校运动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个危险性体现在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因体育技能掌握不当出现的劳动损伤或因运动硬件设备的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由于运动本身具有的危险性质,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知识内容,帮助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针对性的做好课前运动准备,避免肌肉拉伤;在运动过程中注意掌握运动技能的运动,因为运动本身的强度较大,例如速滑运动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除了掌握运动技能还需要注意身体的防护工作;其次,对于学生的运动心理状态也需要重点进行教育,青少年相比成年人而言,其胜负欲较高,容易冲动行使,却对于不好的后果难以承担,心理素质较差。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性。

3.3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体育运动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可行的积极性与体育运动教学成果成正比,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学的实际成果越好。考试成绩的优劣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系统比较单一,唯考试成绩分数论。但对体育运动这门课程而言,单一的考试成绩是无法全面体现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比如有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好,但其在体育运动实际操作上却十分擅长,这样的学生如果单一用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是否优秀,此种考核方法就存在了不公平性,也有了一定的偏颇。一个合理的教学成绩评价系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造成恶性循环,越不合理就越不积极,越不积极就越不合理。

4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通过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有效促进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评机制以及学生自主性等方面出发,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竞技发展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型人才。

首先,教学内容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改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的内容单一化问题,进而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课程喜爱度,有效增强体育课程的内容趣味性。体育教学日常课程与组织竞赛相结合,在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外,与社会实现活动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其次,重视学生个体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过去的体育教学课程具有“填鸭式”教学缺陷,只注重教师向学生的反方向知识传输,忽略了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教学的主体作用。创新性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形成平等互助的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新形势下具有广阔的空间,是从心态等多方面进行的人才培养,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考评机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考评机制多以考试成绩分数论,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考评机制是存在缺陷的。高校体育教学需要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合理的项目进行体育考核,因人而异的实现考核公平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4.1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及个体差异,灵活的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知识的相对接受能力安排实际教学进度。在课堂上,需要着重把我学生是主角的教学观念,营造一种师生平等互助的和谐师生关系,通过轻松和谐的教学观景,结合形象有趣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创造性的学习。

4.2 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现在已经逐步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场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模式与计划时,应该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偏向喜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细化,并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灵活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充分增强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4.3 制定规范化安全防护体系

为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体验感,提高学生实际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应该制定规范化的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对高校内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的细致化管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时,应注意不同运动项目的差异性,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此外,对于学生的相关安全防范知识传授也不容忽视,应培养学生在危机时刻自助处理危机的能力与意识。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体育教学的教育质量应作为重点提升目标得以实施。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学评价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能通过实际评估结果倒推出教学质量改进的方向。在大数据浪潮下,如何让有效结合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时代实现同步走,如何让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正确评价系统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成果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革不断进度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教学质量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体育运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