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桐1号泡桐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022-07-06吴红英李清香何贵整陈丽文杨利平时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泡桐

吴红英 李清香 何贵整 陈丽文 杨利平 时群

摘要 [目的]研究国桐1号泡桐组培快繁技术的最优条件。[方法]以国桐1号的埋根萌芽条为试材,在组培增殖及生根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对比试验、不同浓度6-BA、NAA、ABT 6号和IBA的激素组合试验。[结果]2MS+6-BA 2.0 mg/L +NAA 0.1 mg/L +蔗糖30 g/L(pH 5.8~6.0)为最佳增殖培养基,MS+ABT 6号0.6 mg/L +IBA 0.4 mg/L +蔗糖20 g/L(pH 5.8~6.0)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继代增殖时间为20 d,生根培养时间为30 d。[结论]该研究可为泡桐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国桐1号;泡桐;组培快繁

中图分类号 S 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2-011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aulownia Guotong No.1

WU Hong-ying, LI Qing-xiang, HE Gui-zheng et al

(Guangxi Qinzhou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Qinzhou, Guangxi 535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aulownia Guotong No. 1. [Method]Taking the root sprout of Guotong No. 1 as the test material,the comparative test of different basic media and the hormone combination tes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6-BA, NAA, ABT6 and IBA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tissue culture proliferation and rooting.[Result]The best medium for tissue culture of Guotong 1 was 2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sugar 30 g/L (pH 5.8-6.0), the best medium was MS+ABT 6 0.6 mg/L + IBA 0.4 mg/L + sugar 20 g/L (pH 5.8-6.0), the subculture proliferation time was 20 days, and the rooting culture time was 30 days.[Conclusion]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aulownia planting resources.

Key words Guotong 1;Paulownia;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泡桐(Paulownia),別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等,是我国人工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树种之一。泡桐是一种喜光速生树种,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是速生树种。目前已经分布到全世界。泡桐木材可用于建筑、家具、人造板和乐器等用材[1],其纤维素含量高、材色较浅,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但泡桐不耐寒,一般分布在海河流域南部和黄河流域以南,是黄河故道上防风固沙的良好树种,泡桐的花、叶、果、树皮是传统的中药材,也可作为动物的优良饲料[2-7]。

泡桐苗木繁育比较容易,繁殖以埋根扦插为主,组织培养及嫩枝扦插在生产上不多见。埋根育苗是生产上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8]。然而,多数泡桐优树由于受生长环境条件的限制,根段采集十分困难,且对优树的损伤也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对泡桐的丛枝病防范也存在较大风险。开展泡桐的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行组织培养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可为优良泡桐种植资源保护提供有效途径。该研究以泡桐新品种国桐1号优树为材料,开展无性快繁技术研究,以期为国桐1号的快速繁殖提供科学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泡桐品种为广西国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国桐1号。国桐1号是以白花泡桐与兰考泡桐为母本进行培育而成的优良泡桐品种,试验所用材料为国桐1号的埋根萌芽条。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将泡桐种根剪成6~8 cm长的小段,平铺在6 cm厚的砂床中,种根上覆盖约2 cm厚的细砂,淋水保湿,15 d后,种根上开始有小芽萌发,待嫩芽长至3~5 cm时,即可剪取健壮的萌芽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将芽条上的叶片全部剪干净,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3~5 min,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乙醇灭菌30 s,再用0.1%HgCl2灭菌8 min,后用无菌水冲5~6次,接种时将芽条剪成2~3 cm长小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3.0 g/L,pH 5.8~6.0,培养条件:接种后先暗培养7~10 d,待侧芽萌动后置于弱光下培养,光照强度为3 000 lx,温度条件为 25~27 ℃,光照周期8 h。B4846A40-4C96-425F-9227-010EBB2B1C6B

1.2.2 继代培养及培养基的筛选。

待诱导的小芽长至2 cm时,将其剪下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以MS、3/2 MS、2MS共3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3/2MS与2MS的大量元素分别是MS的3/2倍与2倍,但铁盐、无机物及有机物与MS相同。观察泡桐无菌芽的生长情况。每个处理接种20 瓶,每瓶接种小芽 2 个。培养周期为 20 d,接种方式采用直插与平放2种方式,接种后先置于弱光下培养,10 d之后转到较强的散射光下进行培养,光照强度3 000 lx,统计芽的生长情况、分化率,选择最佳的继代培养基。

1.2.3 生根培养。

选取生长健壮,高 2.5 cm 左右粗壮的芽诱导生根。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ABT 6号、IBA、NAA进行对比试验,每瓶接种10株,接种后先进行弱光培养10 d,待根长约1 cm后置于生根炼苗室进行自然散射光培养20~55 d。待小苗根系健壮,茎半木质程度高,叶片浓绿时可进行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泡桐继代的影响

以MS、3/2MS、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2.0 mg/L +NAA 0.1 mg/L 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泡桐继代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泡桐继代有影响,进行继代增殖时,茎切口均会产生愈伤组织,但不同培养基会有差异,3/2MS、2MS的增殖系数大于MS的,芽的分化情况表现为3/2MS、2MS优于MS,小芽的生长情况表现为2MS>3/2MS>MS。由此可知,泡桐组培继代增殖时,较高用量的大量元素对其生长与分化有利,但并不是越高其增殖系数就越高,3/2MS与2MS条件下的泡桐增殖系数相同,大量元素较低时,其分化率低,且切口的愈伤组织易玻璃化,随大量元素的增加,叶的颜色也呈加深的趋势。因此,可确定泡桐继代增殖时,最佳基本培养基为2MS。

2.2 不同激素对泡桐增殖的影响

以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进行增殖试验,接种后进行观察,20 d后统计不同组合的生长情况,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6-BA对增殖系数有影响,3种浓度的6-BA对增殖系数的影响表现为 2.0 mg/L>1.5 mg/L>5.0 mg/L,高浓度的6-BA对泡桐的作用首先是促进其愈伤组织分化,然后愈伤组织上分化小芽,但也有少部分小芽直接从侧芽长出,而在低浓度6-BA的作用下,大部分小芽直接从侧芽长出。NAA对泡桐愈伤组织的影响很大,NAA浓度为0.1 mg/L时产生的愈伤组织比浓度为0.5 mg/L的致密且玻璃化少,且NAA浓度较高时也促进泡桐愈伤组织的生长。由此可知,泡桐组培增殖较适宜的激素组合为6-BA 2.0 mg/L+NAA 0.1 mg/L,其次为6-BA 1.5 mg/L+NAA 0.1 mg/L。

2.3 不同接种方式对泡桐增殖的影响

进行继代增殖时,将泡桐的单芽采取平放与直插的方式进行接种,接种的培养基为2MS+6-BA 2.0 mg/L+NAA 0.1 mg/L,接种20 d后观察芽条的生长情况,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不管平放还是直插的接种方式,增殖倍数差别不大,分别为4.5和4.2,但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却有少许差别,平放时侧芽生长较直插时稍壮、芽高。平放接种时,激素分布均匀,且不受顶端优势的影响,芽条上每个侧芽生长均匀,长约0.5 cm;直插时,受顶端优势的影响且激素分布不均匀,顶芽长得很快,长约2.0 cm,下面的侧芽则生长受抑制,长不高,仅0.2 cm。

2.4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泡桐生根的影响

将泡桐小芽接种到MS与1/2MS基本培养基上,添加ABT 0.4 mg/L进行不同生根培养基对泡桐生根影响试验,观察出根情况,20 d后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基本培养基对泡桐生根有影响,在2种基本培养基的作用下,泡桐的生根率均达到100%,但平均生根数有差异,MS培养基的平均生根数较多,为9.0条。接种后进行观察,发现1/2MS培养基中的根明显变黄,而MS培养基中的根仍很白,可见泡桐根的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这与继代增殖时一致。

2.5 不同激素对泡桐生根的影响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IBA、ABT 6号3种激素,进行不同浓度及不同激素的组合试验,接种30 d后记录泡桐的生长情况,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泡桐易出根,但不同激素对泡桐生根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即在NAA的作用下,泡桐小苗的基部均长出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大、结构疏松,且NAA浓度越大,愈傷组织越大,结构越疏松;而在IBA与ABT 6号的作用下,泡桐的基部大部分长愈伤组织,长出的愈伤组织都很小、结构致密;从对泡桐初始生根时间的影响来看,ABT 6号与IBA的影响差别不大,生根时间分别为6、5 d,添加NAA处理的泡桐生根时间均长于未添加NAA处理,但在接种15 d后,8种激素组合的出根率均可达到100%。从平均生根量上看,NAA 0.2 mg/L+IBA 0.6 mg/L组合的平均生根量最多,达9.8条,IBA 0.4 mg/L、NAA 0.4 mg/L+ABT 6号0.6 mg/L、NAA 0.4 mg/L+IBA 0.6 mg/L的平均生根量分别有9.4、9.3、9.3条,NAA 0.4 mg/L与ABT 6号0.4 mg/L的平均生根量较少,仅7.5和6.9条,IBA与ABT 6号的组合平均也有8.6、8.4条。NAA对泡桐小苗的长高作用较明显,加入NAA培养基的泡桐小苗的平均株高均超过8.00 cm,未加NAA的株高相对矮一些,且3种激素对株高的作用表现为NAA>IBA>ABT 6号。综合生根情况及根系质量,确定泡桐适宜的生根激素为IBA 0.4 mg/L。B4846A40-4C96-425F-9227-010EBB2B1C6B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该试验得出,进行国桐1号组培继代增殖时,基本培养基以2MS为宜,6-BA浓度以1.5~2.0 mg/L,NAA以0.1 mg/L为宜,6-BA浓度过高,泡桐不仅切口的愈伤组织大,且接触培养基的部位也会有愈伤组织产生,且随着6-BA浓度的增高,愈伤组织更大,愈伤组织玻璃化更严重,这与李芳东等[3,9-11]的报道不同,可能泡桐不同品种的组培增殖会存在差异。增殖所需NAA浓度较低,以0.1 mg/L为宜,0.5 mg/L NAA作用下,切口愈伤组织比0.1 mg/L NAA的大、多,不利于小芽的生长。从该试验也可看出,泡桐对无机盐需求量较大,当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增加时,叶片明显变绿,茎壮,3/2MS培养基上的小芽明显比MS上的长得好,2MS与3/2MS的相比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因此,综合考虑,组培时基本培养基用3/2MS与2MS均可。

进行国桐1号组培继代增殖接种时,接种的小芽、茎段最好以平放的方式在培养基进行接种,不宜采用直插的方式,因为平放有利于泡桐不定芽的生长,不定芽生长整齐,长得稍快。

国桐1号生根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比1/2MS培养基更适合作为生根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中泡桐的根较多、根白。

国桐1号较易生根,不同激素条件下均可出根,组培生根培养基以MS+IBA 0.4 mg/L为宜,在该激素作用下,泡桐生根时间最快,5 d即可生根,出根量多,质量较好。在NAA与IBA 或ABT 6号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中,虽生根量较多且小苗高度也很高,但泡桐基部长愈伤较多,根质量不好。

参考文献

[1] 泡桐_百度百科[EB/OL].[2021-01-07].http://baike.baidu.c.

[2] 田国忠,李志清,张存义,等.泡桐脱毒组织苗的生产和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1):52-55.

[3] 李芳东,邓建军,张悦,等.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幼化技术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8):22-28.

[4] 曲金柱,崔波,马杰,等.白花泡桐叶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诱导与培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407-410.

[5] 许德荣.T4溶菌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及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6] 李树峰,薛永东.吴堡县园林绿化引种驯化试验报告[J].现代园艺,2012(8):15-16.

[7] 屈枫锦,张晓珍,姚默,等.泡桐属药学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09-19810.

[8] 鄧建军,李芳东,乔杰,等.白花泡桐优树试管嫁接幼化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5):646-650.

[9] 刘燕平.泡桐不同无性系组培繁殖特性的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10] 王和乐,洪志霞,崔惠,等.改良白花泡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农业科技通讯,2003(2):18.

[11] 苏江,冼康华,付传明,等.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快繁技术[J].广西植物,2017,37(11):1386-1394.B4846A40-4C96-425F-9227-010EBB2B1C6B

猜你喜欢

泡桐
劈柴
劈柴
紫花泡桐(节选)
四倍体泡桐优良种质资源引种栽培试验
泡桐幼苗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
泡桐雨
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
四倍体泡桐引种试验研究
一株泡桐
泡桐叶在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