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浅探

2022-07-06黄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者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黄玲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一直是核心内容,其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小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务必要重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实施情感教育。总的来看,情感教育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语文课程中产生更加真实的情感领悟。

一、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可以看出,如果教育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快乐的情绪具有十分强烈的正向影响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他们的思维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以此来更加精准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育者已经习惯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强化。而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与认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高情商、高智商的人,合理利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来为学生创设出情感教学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渲染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課堂中来。唯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精准地解读课文中所传递出的思想内涵并引发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授《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课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课文中主人公桑兰在比赛中勇夺金牌的视频,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桑兰在受伤致瘫之后,仍然抱有乐观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顺着感情线索将自己代入到桑兰的角色中,并将桑兰精神的教育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事实上,对于人生经验相对匮乏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精准理解困难、奋斗、拼搏的含义。而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会从最初的感动转变为敬畏,进而对这种强大且美好的精神生出向往之情。在课堂中,教育者还应当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题,例如“桑兰所承受的一切都包括哪些?”“天大的不幸指的又是什么?”“面对着可能到来的永远残疾的情况,桑兰是怎样承受的,他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后,让他们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桑兰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总结桑兰精神的伟大与传奇之处。

(二)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之所以非常适合开展情感教育,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文章均为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即使是教材中的一些说明文,也是情节有趣,引人入胜,只要稍加探索就可以看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为此,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感受和认知课文中所描绘出的人物形象,并借助于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如听其声、如见其人,将自己的情感解读与生活经验代入到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事实上,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所以存在着较多弊端,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在课堂中安排了过多的理论讲解内容,让学生陷入了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状态,与作者以及文章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建立起情感共鸣。针对这一现象,教育者则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

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此篇课文的作者并没有利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也没有直接表述父亲在挖掘时的具体动作,而是通过单纯的时间变化来进行记录,“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感受到父亲在挖掘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教育者则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画以及视频片段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提出思考问题“是怎样的挖掘过程会让父亲满眼血丝和满身血迹呢?”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些学生回答:“孩子的父亲一直跪在地上、趴在地上,用他的双手不停地挖着地面,他的双手手指已经全部受伤,有的指甲盖都被掀了起来,因此才满身血迹。”还有的同学回答:“父亲可能在挖掘的过程中被废墟中的石块或钢筋划伤,他的双手和双臂已经血肉模糊,但仍然感觉不到疼痛。这位父亲似乎可以听到儿子的呼唤,因此他的心里从来没有生起放弃的念头。”此时,很多学生已经流下了泪水,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产生特别强烈的共鸣情绪。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父亲坚定却伟大的爱。

(三)强化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塑造良好师生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具有共情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而为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教育者在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以此为切入点来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授《白杨》这一课时,有关于课文主人公白杨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很多学生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给出不同的回答。面对学生所提出的不同想法和不同解读,教育者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认可,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观情感,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中更加主动积极地表达心中所想。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思考的方式来总结所学内容,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出的喜怒哀乐。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相对匮乏,情感体验也不如成人丰富,但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优秀。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在这一环节中对其中的有益情感进行强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为其人格品质的塑造打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惊喜的情感花园,而教育者则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园丁角色,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创新式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逐步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秀民.对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关系的探讨[J].学周刊,2014(5):58.

[2]游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合策略[J].黑河教育,2018(2):4243.

[3]王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探讨[J].教育科学:引文版:276.

责任编辑:赵潇晗36A9B8D4-3B79-4767-9750-711DA3FF267F

猜你喜欢

教育者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品读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