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07-06孙兰兰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幼儿

王 俐 孙兰兰

(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尤为重要。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需力量,对幼儿优秀品质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可以促进幼儿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与关心,但成人又不能过分照顾与包办替代,以避免夺走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形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性,危害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挥。适时的劳动教育和适当的劳动不仅可以让幼儿从思想上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幼儿身体的小肌肉群和大肌肉群的协调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在劳动过程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教师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而是幼儿在直接体验劳动的过程中真实遇到的。在突发的问题前,他们需要思考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劳动可以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劳动教育能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毅力,也能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优秀品格的培养,不可能在幼儿园开展的一两次的劳动活动中完成,而是需要把劳动活动有意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保证一定重复性和持续性。如幼儿这周分配到的任务是整理幼儿园户外的体育器械柜,即能顶着夏日的高温,每天坚持将运动器械有序整理好,即使大汗淋漓也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在不断地劳作体验中,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人的辛苦,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劳动成果,并最终形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毅力。

(三)适度的劳动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是指受他人的影响逐渐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包括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学会适应社会等方面,认知发展具有社会属性。在幼儿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责任。现阶段,幼儿园在五大领域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认知,而经过对我园进行的劳动教育的研究发现:在长期的劳动活动中,孩子们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发展成“帮助他人做事情”,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成“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助人、合作的活动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并且在劳动过程中练习各种与他人交往交流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诸多良好品质也随之形成。劳动行为慢慢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最终成为一种劳动习惯。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因分离焦虑,会有哭闹情绪。都说孩子之间的相处是没有距离的,于是我们试图让大班幼儿一对一地来当“小老师”,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大班幼儿商量时,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他们讲故事、说儿歌,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分享,学着关注别人的情绪,午休起床后,还会主动问老师需不需要去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可以看出他们时刻都牵挂着楼下的弟弟妹妹们。他们还会提前制定“小老师计划”,在后面的几天,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来照顾小班的幼儿。劳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技能、体验社会角色、发展社会行为,让其感受到被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成为社会人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策略

现阶段,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的劳动教育缺少全面性和深入性,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老师教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事实上,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建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整个劳动的过程不是纯粹的模仿,而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参加劳动的机会,将劳动活动纳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之中并随机辅导,使孩子们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动手劳作的实践能力,并切实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乐趣。

(一)结合幼儿一日活动融合劳动教育

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们必须发现劳动教育的价值,使之渗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以培养幼儿爱劳动、肯劳动的意识与能力,使其从中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五大领域中渗透劳动教育

如果劳动教育不能与其他领域有效融合,就难以完成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相互融合,把教育理念渗入其他领域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效果。

例如在语言领域中,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劳动的故事、儿歌等,让孩子听一听、念一念、说一说。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有关劳动内容的音乐,在体会乐曲的歌词和旋律、促进孩子体验音乐之美的同时,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健康领域中要求幼儿爱干净,讲卫生,能够维护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清洁。对于户外的器械材料,如纸箱、轮胎、梯子、椅子、钻爬的障碍物、平衡木等,鼓励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由地拼搭和使用,活动完毕后引导幼儿将器械材料整理好放回原位。经过持续地锻炼和培养,幼儿形成了遵守规则、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提高了劳动能力。在社会领域中,组织幼儿开展“尊重他人”的活动,并学习换位思考,让幼儿能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科学领域中,幼儿园举办“秋天的劳动”系列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植物的变化,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快乐等。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幼儿热爱劳动,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要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熟练地使用工具。把劳动教学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知道饭前饭后都要洗手清洁,自己穿脱衣服,独立吃饭,将玩具放回原位等。随着年龄增长,可提高劳动难度,引导幼儿协助老师整理玩具等物品,或帮助分发餐具等。对大班的幼儿,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绿植施肥,共同清洁班级地板、桌面,收拾班级的生活物品,离园前把桌椅归置整齐,等等。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体验劳动,不但可以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热爱,还可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生存技巧,培养责任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一项课外活动,把游戏与劳动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劳动接纳度。例如,每天的区角游戏时间,幼儿要完成开始前的布置及结束后的收拾整理;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还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成人劳动。不论是收拾玩具还是清洁物品,教师都可以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完成劳动。“送玩具宝宝回家”“给小椅子洗澡”等游戏,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

(二)结合一周课程开展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除了在日常活动中随机教育,我们还尝试将劳动教育和幼儿一周课程相结合。例如,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劳动教育园本课程的总目标、中班年龄段劳动教育目标,围绕中班劳动主题“了解身边人的职业”,合理利用每周五快乐大放送时间段开展“认识身边职业”“社区实践活动”“手工献社区”“分享与感恩”四月劳动特色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前,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填写“爸爸妈妈职业调查问卷”。通过亲子记录与交流,幼儿初步了解了自己父母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分享自己对父母职业的了解。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社区活动,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各行各业。步入文印社、烘焙坊、医院、汽车销售店等场所,幼儿体会着各行各业人员的本领和辛劳。最后,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亲手献给身边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并为他们献上才艺表演。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画,表达着孩子们对在社会中默默付出的劳动者的深深敬意。

这一系列的劳动特色教育实验活动,让幼儿萌发了对劳动者的尊敬,懂得了要关心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同时,幼儿也获得了初步的社会认知,丰富了社会经验。

(三)利用幼儿园场地增设特色劳作场所,让幼儿体验劳动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特色劳作活动场所——木工坊和种植园。这两个活动场所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它们让教育回归自然,诠释自由。在这里,孩子们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以种植园为例,大班年级组在园本教研的推动下,开展了特色活动“我们的‘菇’‘柿’”趣味种植。教师抓住午餐时幼儿的一个话题展开教育活动。首先,通过集体观看农民种植过程的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接着,利用劳动工具,引起幼儿对劳动的向往,并利用假期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展开调查,并收集图片和实物。来园后,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素材和调查结果,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老师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孩子们进行西红柿和蘑菇种植的主题教育,引导幼儿了解种植工具的种类与作用,共同探讨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何种植、种植后该如何去照顾等一系列问题。种植活动开始前,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番茄苗和在网上提前购买的蘑菇包、劳动工具以及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互相商量、分工合作,像小蜜蜂般忙来忙去。就这样,西红柿和小蘑菇在小朋友们的辛勤劳动下安了“家”。之后就是照顾和观察,孩子们目睹了西红柿和蘑菇的整个生长过程。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家共同采摘,看到又大又漂亮的果实,孩子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幼儿通过感受、探索、经历植物生长过程,实现了自然课堂下真实经验的自主获取。

总之,要想让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真正地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非浮于表面,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幼儿形成自觉劳动的意识,使主动劳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应利用家庭、幼儿园、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劳动活动,探求将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的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幼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