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体魄 健康心灵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路径
2022-07-06汪海军
汪海军
(合肥市兴华苑小学相山路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0)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过程中,自身的心理和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进而打造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换课、占课现象严重
通常的课程设置中,小学每周有2至3节体育课。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课基本已经沦为鸡肋。各层次学校对体育课都不重视,有因为升学压力的,有因为师资不足的,有认识思想不到位的。在主科老师,甚至是被占课的体育老师看来,把练体育的时间交给文化课,多学习文化知识,才是学生最好的选择。由于体育课程不被重视,经常出现体育课被换课、被占课的现象。
现行的小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学生不但应该要在语数英上面取得成绩,更应该要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为此,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二)课堂形式随意,多以自由活动为主,缺少体育项目训练
体育教师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整体的运动和自由活动,并没有对这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规划,以及需要学生完成的综合活动进行目标预计。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于让学生集体活动或者是自由活动,通过简单的跑步训练以及体操训练来进行体育课堂的教学。小学体育课基本上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然后老师就让自由活动了,小朋友们开始疯跑疯玩,体育课没有起到培养孩子体育兴趣爱好的作用,导致在体育课堂中学生表现散漫,身体素质提高不大;心理发展程度缓慢。
(三)学生活动空间发展有限,“以学代教”时有发生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现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必须听老师的”。这种理念偏差,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的各项环节没有给学生留足发展空间。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实际现状,也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主题。往往通过给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借助各种形式来给学生演示具体的篮球以及乒乓球的规范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但是却不利于在启发性引导的过程中推动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体育知识,去感受体育文化。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也不利于推动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飞跃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唯有将学生看作一个发展的主体,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起到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
二、浅析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策略
(一)幽默言行,激发兴趣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的时候,可以增强言行的诙谐幽默感。放松学生的身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如:我国有几大“拳术”,而各种“拳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如果教师教授学生完整的“拳术”,那么学生必然不能够深刻掌握。而在教授“太极拳”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演示“醉拳”,同时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描述:“同学们看,老师所演示的‘醉拳’是不是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快看这个动作,老师马上就要倒在地上了……快看快看,老师下一个动作是不是像喝醉了酒找不着钥匙进家门了?”这种语言和动作上的配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拳术”的时候,能够对每个“招式”进行分解,对每个招式加以幽默的描述,那么学生对招式和动作的记忆也会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动作,切勿形成不规范的行为习惯。
(二)尊重差异,留足空间
学生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先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优势以及劣势,然后对学生的动作以及各方面体能作出判断。
例如:每个学生的体重以及体能都是有一定差异性的,体型较胖的学生在跑步训练中成绩不理想。这时作为体育教师,不能够对这类学生置之不理,或者对其加以批评,而应该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老师来说,你做得已经很棒了;你能够坚持下来,也是一种胜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急切地督促他们完成体能训练,而应该让学生循序渐进。如某学生体能很差,跑400米都要停顿好几次,那么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定一个200米的小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嘴呼气,用鼻吸气”,并且调整步伐、心态和心率。在多次坚持跑完200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跑300米、400米。
(三)形式多样,完善评价
教师在进行户外或户内训练的时候,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提升身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让学生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中进行反思和提升。
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关节活动,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跟随乐律活动关节。在关节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站成一排。每组派出一名同学进行50米跑步比赛。在比赛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休息5分钟。在休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跑步时的动作要领,如:要让大腿发力带动小腿前进;跑步时不要说话;要用嘴呼气,用鼻吸气;在集体跑步中,不要争先恐后,而要注意跑步时的秩序;等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舒缓的动作训练。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中玩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玩的游戏,必须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如“丢手绢”“贴人”等游戏,让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教师在整体教学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多样化的课堂互动以及合作学习。如:进行“篮球项目”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有基础的和没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搭配,并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结语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野蛮体魄,健康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