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体育课堂心理规律分析与策略探究

2022-07-06李增龙

当代体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动机规律心理

李增龙

在当前五育并举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了自身的教学理念,更加侧重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地位显著提升,但是根据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效率过于低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农村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于侧重身体技能的学习与锻炼,忽视了中学生在体育课程与其他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学生的体育参与和学习动机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难以达到体育课程设定的三维目标(认知、技能、情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在体育课堂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还需要深入学生的心理,例如从勇敢、软弱、高傲、自卑等等心理状态出发,掌握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用语言激励等手段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文从初中学生的体育心理规律特点作为主要出发点,并且使教师围绕着这一内容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手段,保证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对于体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其直接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学校需要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秉承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保证师生之间平等,互相尊重并且互助互爱,有效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们所具有的心理规律,其中包括了勇敢、软弱、高傲、自卑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得到良好的尊重,促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将具有较高的参与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自身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初中生的体育心理规律特点分析

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教育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学围绕着学生为核心开展,进而能够全面把握学生在体育中的心理规律,保证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将分析初中生的体育心理规律:

1.1 初中生间接动机发展

在当前初中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了体育运动以及体育锻炼对于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保证教学效益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这作为间接动,而直接动机却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目前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间接动机,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握学生心理的动机,使直接动机与见解动机发挥出优势。

1.2 初中生的兴趣比较全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一些与体育相关的事情进行导入教学,保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初中学生心理以及思想不断发育成熟,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学生们的视野在逐渐扩大,兴趣也日益增加。除了一些传统因素之外,还有着许多与之相关的因素,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其中。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认知以及个性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2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益,运用心理规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目前的初中生处于青春发展阶段,大部分都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不甘落后,想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的动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对应的体育比赛,保证学生踊跃参与到其中,使每个学生以及团队为了取得最后取得成功,充分彰显出自己的自信、努力、勇于拼搏的一面。为了保住学生的心理规律得到良好的利用,提升体育课堂的参与度,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益。教师可以在教学排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升颠球的准确率,可以将班级内学生进行比赛,使学生们充分利用到所学的知识点,以正确的方法颠球,保证自己可以接到。并且为了保证准确率能够更好的计算,教师可以在以每位学生为圆心画三个同心圆,每个圆的半径大概为半米左右。如果学生能够在最小的同心圆内接到排球既可以得到满分5分,如果在第二个同心圆内接到球时候可以得到3分,在第三个同心圆内接到球将会得1分,如果接不到球记0分,每位学生三次机会,得到0分为结束。最后根据学生们的得分计算出排名,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好胜心理,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颠球练习中,并且能够在最里面的圆内接到球,提升接球的准确率。而对于一些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讲,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积极,进而保证自己能够一直处于优越的位置,不被其他学生赶上。而技术掌握较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通过不断的垫球技术练习,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虚心请教他人,保证自身的球技得到良好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团队的比赛。学生们为了保证自己所在的团队能够取得胜利,一些技术较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传授其他学生学习的动作技巧以及学习的经验,保整团队整体运动能力有所提升,进而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实现了对体育技能的锻炼,保证体育课堂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因此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明显看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好胜心具有着鞭策以及激励学生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去提升自身对技能的掌握,对于体育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2.2 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尊心作为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所以也是学生们所潜在的动力,只有将其充分的挖掘出来,得到良好的尊重,才能够保证成为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奋斗与拼搏的动力。其作为一种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但是一个人的自尊将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自身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学習成绩与实际家庭状况等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取得成功,将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并且收获同学们的崇拜以及教师的表扬,进而学生将会产生良好的自信、自强以及自尊心,并且直接转化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与之相反,如果在体育学习中经常失败,学生的自尊心将会受挫,并且限制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智慧性,结合目前学生们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情况,通过为学生设置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实现差异化教学,保证学生们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并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高难度体育技能,而对一些身体素质,一般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降低对应的要求,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成就感,并且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自尊也会得到充分的尊重。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良好互动,让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们之间可以形成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看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例如教师在教学跳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身体情况,动作过于缓慢且笨拙,最后跳出来直接重重地跌倒在了地上,班级内学生们纷纷大笑,而这也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挫折,感觉到无地自容,产生了自卑心理,进而对该项体育项目学习兴趣。教师在发现后,应当批评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使学生可以端正自身的认识态度,同时还需要去安抚自尊受到挫伤的同学,同时应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指导与训练,或者让一些技术比较熟练的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的能够重获自尊心。保证自己得到充分尊重,又重新燃起对练习的兴趣,最终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完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收获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友爱的和谐氛围。

2.3 优化学习动机,保证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动机作为激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某件事情的心理原因,对于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积极性的核心,是当前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规律特点。根据动机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直接动机与见解动机两种。前者所指的是在体育活动中与之息息相关的东西,基本都是通过当前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被激发出来。例如当前初中学生无论男生都比较喜欢看NBA球赛,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在完成紧张的学习后看上一场球赛,又或者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奥运比赛等等,保证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放松,并且紧张刺激的球赛可以使学生不自觉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但是这样的动力来的快去的也快,在满足了短暂需要后就会消失。而且间接动力主要是通过学生强烈的意志以及社会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是学生为了能够达到对应要求以及目的而产生的主要动机。例如,在炎热的夏日,学生们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耐不住酷热的考验,所以选择私自逃课躲在教室里。这时教师应当通过教育让学生们可以明白锻炼对自身的益处,并且知道拥有一个强奸的体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最后保证学生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能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这两项动机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间接动机对于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够保持对体育锻炼积极性具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直直接动力的合理利用,并且能够保证能够有效地引导与组织,将其转化为间接动力,成为学生能够一直坚持并且体育锻炼的关键动力。

2.4 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锻炼兴趣

教师应当将学习的兴趣与持久注意力进行紧密的结合。注意力作为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主要就是指学生心理对某一事物的集中性以及集中程度,只有学生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够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并且思维灵敏度也更高。在室外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注意力,例如在每节课上课铃以及下课铃,又或者课间操时教师的指挥与音乐的伴奏,这些都是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持久度。注意力作为认识事物的主要起点,教师可以将这一心理规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课程具有较高的注意程度,才能够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益。而根据注意力的性质进行分析,其在心理学又被分为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两种。后者所指的主要是学生心理属性,是发自内心的,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具体的方向,所以并不是学生通过自己操控与控制的,而是通过外部刺激以及无意识的反应所形成的。例如做操时的哨声、跑步时挥动的红旗等。主动注意则是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在学生对于某项事物并不感兴趣,并且无法参与到其中时,主动注意应当发挥出其作用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顺利开展,保证学生参与到其中。例如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面临着中考体育,而800米跑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不管学生喜不喜欢都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学生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每天都要进行不断的训练,而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来控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运用主动注意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之前先为学生传授对应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重要性,保证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参与到其中,去学习对应的体育动作以及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例如在教學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保证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注意,参与到学习中。

3 结束语

根据上述文章叙述,为了能够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教师需要加强对初中学生心理变化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利用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们的基本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进而保证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更好的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通过心理规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保证教学可以有序开展,彰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使体育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教育作用与价值,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东留中学)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猜你喜欢

动机规律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