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守正与创新
2022-07-06陈心林
【摘 要】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因应时代发展大势、直面时代挑战而形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最高纲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守正与创新,构成了《讲话》精神的突出特点:一方面,《讲话》一以贯之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讲话》对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作了最新的总结与阐释,适时地对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格局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为新时代的民族事务治理之道提供了新引领,成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守正;创新
【作 者】陈心林,湖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湖北恩施,445000。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2-0052-001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民族事务治理实践中所创造的适合国情、卓有成效、极为重要的工作機制,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适时召开,确立了不同时期我党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了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对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作了最新的总结与阐释,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所应该高举的旗帜、应该坚守的路线,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讲话》又具有科学的理论品格,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引领意义。深入领会《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保障。
《讲话》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应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就笔者的学习体会而言,对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守正与创新,构成了《讲话》精神的突出特点。本文不避仄陋,略陈浅见,敬请斧正。
一、《讲话》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
当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之时,两位革命导师就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民族问题。1843年,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419~591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是解决人类社会民族问题的正道,这已经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实践所证实。“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2]76在民族工作领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引领,《讲话》一以贯之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光辉旗帜。
(一)《讲话》承续、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基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指出:“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3]354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其后,列宁指出:“任何民族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各民族完全平等”[4]72。
民族平等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基本原则一直为中国共产党所遵循,并在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发扬。毛泽东十分重视民族平等原则的贯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提出:“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5]752;随后又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主张“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6]595,“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7]20。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欢迎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8]162。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9]362。此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念,把它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把民族平等作为民族事务治理的一条根本原则。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在大会讲话中强调:“民族平等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0]。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建国70年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归结为“十三个坚持”,其中包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11]4。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12],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民族平等的高度重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指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13]112,“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4]409。这就要求民族平等决不能停留在原则和制度层面,而是必须落实到民族发展层面。
我国的民族地区主要位于西部或者边境地区,地理区位比较偏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同时,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较低,多数为提供原材料的低端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劣势比较突出,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民族地区更为突出,各民族群众的发展诉求十分迫切。因此,在我国的民族工作中,促进民族发展平等就显得尤为紧要。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5]118。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10]。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12]。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发展平等观。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二)《讲话》高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族史观
在历史唯物主義诞生之前,脱离实践基础的唯心史观大行其道。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进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3]545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现实社会基础,从物质生产、生产方式以及主体生活实践等社会基本层面出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科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洞察了历史发展的深层规律,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6]8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既往唯心史观从空洞、抽象的精神层面解释历史的积弊。历史唯物主义是引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原则。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不同民族之间尽管在人口规模上有大小之分,在发展程度上有先进后进的差异,但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12]。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民族史观的大力弘扬。
何为“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此,习近平作了高屋建瓴地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0]。“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包含四个基本方面:
其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每一个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都具有自己的历史主体性,必须予以承认和尊重。
其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56个民族已经结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牢不可破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诚如吕振羽先生所言,如果谁说他的民族不是混种,那便是说他们还是最原始群团。[17]8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就是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在数千年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历程中,取长补短,彼此增益,逐步形成共享的历史文化传统,凝聚成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在持续的人口流动过程中,彼此交往、混居、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融格局,结成了极具包容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其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主线。
秦代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自此以后,无论是如两汉、隋唐、元明清这样的盛世王朝,还是如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诸多的割据政权,也无论主政者是华夏民族还是非华夏民族,都能超越狭隘的民族本位与文化中心主义,承续中国的政统与道统,率皆以“天下统一”为最高的政治目标。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出现过暂时性的分裂时期,突出者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但每一次局部的分裂都促成了更大的整体统一,造就了秦汉、隋唐、元明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其四,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的命运共同体,其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
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才能实现永续的繁荣发展;同时,56个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荣昌盛有赖于各民族的繁荣发展与共同团结。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中华民族是“一”的载体,56个民族是“多”的体现。“一”与“多”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张力,而是辩证统一的,“一”构成了对于“多”的统摄和包容,“多”则是对于“一”的丰富与充实。正是因为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能同频共振、和谐共生,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内生发展动力,长久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讲话》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精神内核
坚持和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核心要义,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则是其实现路径。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18]369,这就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其后,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19]160,“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9]624,标志着“党领导一切”思想的成熟。
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践行着“党领导一切”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核心宗旨。毛泽东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20]305邓小平强调:“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21]341其后,江泽民、胡锦涛都以不同方式强调了要加强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会《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为第一条[22];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3]。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突出地体现了党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12]这是“党领导一切”原则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的有力贯彻,为我国民族事务的善治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战略引领。
二、《讲话》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
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加以辩证地吸收,实现创造性地发展,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实现了民族事务的善治。《讲话》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
(一)坚持一项根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已经被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证明的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民族事务治理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阶段,其民族理论与政策受到苏维埃俄国的直接影响,基本的政策主张是支持民族自决自治,赞成联邦制。[24]18其后,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联邦制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重大危害,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完善。
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有“建立自己的自治区域”[24]166的权利。就笔者所见,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正式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工作指示电报中明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4]964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明确“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24]11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国家层面的民族事务治理制度设计征求负责该方面工作的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认为:“在统一国家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有利于民族平等的实现”[24]10,得到了中央的认可。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此后,历部《宪法》都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政治制度予以确认。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都强调了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9]2571992年,江泽民在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25]382。2005年,胡锦涛在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26]
习近平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也进行了充分的阐发。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他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27]。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重强调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2021年,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着重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再次凸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根本制度的重要地位。
(二)紧扣一个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是贯穿于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一个基本主题。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1949年10月5日,他指出:“在今天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助团结”[28]4~5;1950年,他发出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29]53;1957年,他着重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0]204。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在主政西南局工作时强调:“没有各民族团结,就谈不上巩固社会秩序,谈不上国防,同样也谈不上国家建设”[31]276。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我国各民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21]186;随后,又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两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32]148~149。1990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3]238。对于我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作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充实和发展。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26]。自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推进民族团结工作。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5]7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2]。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2021年,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着重强调:“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2]。赋予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基本主题以新的时代意义。
(三)坚持一种基本理念: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一直坚持依法治理的基本理念,并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发展、完善。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就有专章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为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础。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法律层面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和规范。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了适当修正。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第8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推进了其不断完善,彰显了党和政府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决心和能力。
与此同时,不同时期党的核心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1954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民族地区依法实行自治的问题。1981年8月,邓小平强调必须从法律层面确立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制度,指出:“我们不能搞共和国,我们是自治区,法律上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34]367。随后,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期都强调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民族法治建设。2014年,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把法治贯彻到民族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15]95~96。2019年,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10]。
2021年,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12],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理念。
三、《讲话》对于我国民族工作格局的新判断与新引领
当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家治理水平和发展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建国一百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正在稳步推进;以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为标志,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质的飞跃,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的国家崛起之路已经不可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是历史的必然,不可抗拒。其次,强势崛起的中国与西方大国的结构性张力不断累积,面临的国际竞争格局愈加险峻。再次,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震荡不定,安全格局变动不居,世界已经进入动荡变革期。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具备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诚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35]。我国的民族工作也因之迈入了新的格局,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则适时地对于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新格局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为新时期的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了新引领。
(一)确定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长期雄踞东方,引领世界潮流。然而,近代以来,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国家积弊丛生、羸弱不堪,列强的侵略更让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绝境。
1921年中國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36]6。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梦想,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困境。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开拓了人类文明的愿景。1857年,恩格斯所预言的“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37]628已然成为喷薄而出、不可阻遏的朝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并作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十九大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入党章。[38]522021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而豪迈地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9]3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蓝图已然绘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总结我党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阐述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时提出了“十二个必须”的重要观点,首条即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12]。这就为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确定了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而重大。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目标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民族工作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全方位地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进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切实提升中华民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本固基。
(二)明确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0],这是首次完整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自此以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不断强化。2014年9月,习近平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5]195。标志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工作全局性的战略方针;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并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党的民族工作方略;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41],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根本。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刻地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指出其“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12]。习近平进而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12]明确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这就使得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有了根本遵循。
(三)强化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旨:卫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发展动力强劲,崛起之路不可阻遏,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相当的挑战,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的打压构成了全面的传统安全挑战,而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则堪称重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不容任何闪失。十八大以来,我党更是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42]正式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第十条即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2],“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因素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是十分关键的变量。必须正视的是,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矛盾纠纷,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国内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成为敌对势力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利用工具”[43]。更需警惕的是,诸如“台独”“港独”“疆独”“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内外勾结,对于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正是基于对国家安全大局的战略审视,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12]这就明确地将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放在国家安全的大局中进行谋划,将民族工作的场域由国内拓展至国际,将民族工作的重点由促进各民族团结提升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境界。
(四)引领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2]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如果说自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前,民族工作主要解决的是各民族“欠发展”“不发展”的问题,那么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主要解决的则是各民族“发展中”的问题,当前,则在相当程度上到了解决各民族“发展后”问题的阶段。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必须要有创新性发展,以完成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观点,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12]。习近平还就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做了有针对性的战略谋划。
比如,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为基本原则,实施各种对于少数民族的优待、照顾政策,这种以民族身份为依据的优待政策对于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当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其合理性,但在客观上却持续地强化、固化了民族身份,激发了各民族的民族意识,造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身份区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如周平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一定的风险”[44]。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针对以往民族政策过于强化“分殊”的问题,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12]。针对以往主要以“民族”身份为依据的民族优待政策,习近平强调“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12]。预示着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取向由“差别化民族支持”向“差别化区域支持”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再如,一直以来,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心过于偏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层面、意识层面的工作。有鉴于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重视从文化、思想层面加强民族工作,指出:“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15]19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15]196。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12]。这必将引领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再铸辉煌。
四、结 语
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5]544作为新时代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的最高纲领,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即是因应时代发展大势、直面时代挑战而形成的科学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讲话》一以贯之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高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族史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精神内核,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讲话》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适时地对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格局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为新时代的民族事务治理之道提供了新引领,构成了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选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1).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2]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21-08-28)[2021-09-01].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08/28/c_1127804776.htm.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增订本)[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3]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1).
[24]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5]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6] 胡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28(01).
[27] 本刊评论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J].求是,2014(20).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九七六(第1卷)[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
[29] 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30]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33] 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3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工作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5]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13).
[36]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0]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01).
[41]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4(01).
[4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1).
[43] 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民族研究,2018(1).
[44] 周平.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UPRIGHTN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 ROAD TO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pirit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at The 2021 Central Conference
of Ethnic Affairs
Chen Xinlin
Abstract: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2021 Central Conference of Ethnic Affairs is a scientific system formed in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times and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times. It is the highest program of China's ethnic theory and ethnic policy in the new era,and has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The uprightn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 road to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e the outstanding features of the spirit of the Speech:On the one hand,the speech consistently adheres to the correct path of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and unswervingly adheres to the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the speech made the latest summary and interpretation of CPC's ethnic work practice,timely made a scientific judgment on the current new pattern of China's ethnic work,provided new guidance for the way of ethnic affairs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and constitut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doing a good job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Keywords:Central Conference of Ethnic Affairs;ethnic theory and ethnic policy;keeping upright;innovation
〔責任编辑:陈家柳〕805A8637-483F-425F-A236-6FC9D852D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