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阶梯
2022-07-06李克敏
李克敏
摘 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个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就是构建了课内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积淀语文素养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同时也要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引导,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积淀语文素养,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关键词:“三位一体”;语文教学;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个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就是构建了课内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如何运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积淀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能读”、“会写”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标志,也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教学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尺。读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读,才可能会写。有的学生平常作文时难以启笔,就是因为读得少,疏于积累,语言表现力差;只有不断阅读,广泛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并能自觉而有效地开展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读好书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书海徜徉,何为舟楫?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一)课堂引领,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数量和广度都是有限的。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力求把学生带到语文那奇妙的殿堂,让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感染,自觉地被文章的魅力所吸引。同时,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不满足于课内的信息,主动地增加课外阅读量。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如通过对《丑小鸭》的学习,学生对丑小鸭的由“丑”变“美”的命运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教材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童话就会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促进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渴求。学习《毕升的梦想》时,学生知道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教师还可引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让学生去课外查查书籍资料,看看它们是怎样发明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开展读书活动激趣。
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樣的读书活动,可以增强读书的趣味性,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我知道,我能讲”之类的读书故事会,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课文相关知识讲给大家听,既能补充课堂知识,又能激发其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班上来,推荐给同学分享;还可以阶段性地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形式灵活采用,可以是交流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展览,精彩片段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如果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只要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教师要做的,只不过是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体会到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他可能终身都会享受到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培养孩子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热爱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让孩子产生了阅读兴趣,也就帮助他们找到了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地阅读,培养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地阅读,逐步提高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阅读教学应重“导”轻“教”。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自己始终是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的向导。课堂上,教师要极力营造轻松、活跃、和谐、愉快的氛围,以自己富有激情的言辞和生动的身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来,并且能创造性地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果呆板僵化,照本宣科地将教参的分析搬上课堂,或者将个人的阅读体会强加给学生,就会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抑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严重影响到他们阅读个性的形成。
(四)重视开放性阅读。
加强开放性阅读能为学生个性张扬积淀基础。学生要深入理解作品,要有深刻的体验,就一定要有所积累。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四倍以上,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日本心理学家证实: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不能只依赖课堂,而应该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指导他们多进行课外开放性的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广闻博识,理解能力和评析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态度和情趣。
三、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想让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就得注重“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广泛地阅读。
(一)带着目的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推荐或者自己的需要先明确阅读的目的,制定相应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阅读时要注意捕捉与目的有关的材料,抓住重点阅读,筛选出有用的信息,避开无关的内容。
(二)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朗读、默读、诵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各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己自由选择。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说,阅读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将课内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有机融合在一起,教会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51340314-906D-4620-8B8B-2F63A3250F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