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提要”的多种面目

2022-07-06踪凡

中华瑰宝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

『四库提要』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不同版本?为何说它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大规模总结?其在学术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于今又有怎样的参考价值?

人们通常把《四库全书总目》简称为“四库提要”,其实《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所形成的提要并非只此一种,“总目提要”之外,还有“分纂提要”和“库本提要”等不同版本。为何“四库提要”会出现众多不同版本?这些版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这还要从《四库全书》的修纂说起。

修纂过程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旨要求臣下将征集上来的图书“统按经、史、子、集编定目录,命为《四库全书》,俾古今图籍荟萃无遗,永昭艺林盛轨”,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项最为宏大的文化典籍整理工程。清政府专门成立四库馆,先后有360多名官员、著名学者和3800多名抄写者参与其中,历时十余载,方才完成这一旷世工程。

据统计,清政府以各种方式征集全国图书一万余种,幾乎囊括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并从中精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典籍约3500种(其中文渊阁本3461种,文津阁本3503种,略有差异),再进行精细的校勘、整理和研究,编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共抄写七套,分藏在七个不同的藏书楼,即所谓的“北四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和“南三阁”(文澜阁、文宗阁、文汇阁)。在修书的同时,清政府还将他们认为质量低劣或对其统治不利的约3300种书籍全部焚毁。

《四库全书》修纂的过程,也是“四库提要”逐步成型的过程。在图书搜集、分类、整理、校订的过程中,四库馆臣撰写了性质不同、作用不同、内容也互有差异的提要,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分纂提要”“库本提要”和“总目提要”。这些提要对每部典籍的作者、内容、版本及得失等进行概述,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仅《四库全书总目》即约有一万篇。这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大规模总结,对此后一百余年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提要概览

“分纂提要”是纂修官针对自己所具体负责的某些图书而撰写的提要文字,这些提要的质量参差不齐,体例也不一致,却是“四库提要”的早期形态,非常重要。这批提要散佚严重,主要依靠作者别集或手稿保存。据专家研究,目前尚可读到的分纂提要有翁方纲982篇(或称一千有余)、姚鼐89篇、邵晋涵37篇、余集7篇等。

“库本提要”也叫“阁本提要”或“书前提要”,是位于各阁本《四库全书》某书卷首的提要。《四库全书》本来有七阁本,现在保存完整的有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加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半部文澜阁本(该本抄补甚多),共计五种。这五种库本提要采用统一格式,每篇提要都冠以“臣等谨按”四字,提要之末署有校上年月和总纂官等信息。如《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周易注》书前提要:“臣等谨按:《周易注》十卷,魏王弼撰。……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同一种书的若干阁本提要,校上时间不一致,内容或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说,文渊阁本提要的字数最多,质量也更高,但该本提要有一部分经过抽换,已经不是原初的面貌了。

“总目提要”全称《四库全书总目》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全书凡200卷,是“四库提要”的最终形态,也是质量最高、系统性最强、内容最完备的提要。“总目提要”包括四库著录书提要、四库存目书提要两大类。其中四库著录书提要3400多篇,每一篇都可以跟“库本提要”相比较,也可以跟现存的“分纂提要”相比较,进而分析四库馆臣修改、润色的经过。“总目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完成初稿,此后经过修改,于次年七月由永瑢等奉表奏上。之后总纂官纪昀又对其反复修改十余年之久,使其质量明显高于此前各种提要,体例、风格上也整齐划一,全部删去“臣等谨按”和校上年月等信息。该提要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才刊刻面世,当时有浙江杭州刻本、武英殿刻本两种,同治七年(1866年)又出现了广东翻刻本。这三个版本文字上有一些差异,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读其中的一种即可。此外,纪昀等还编纂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删繁就简,适宜快速浏览。

除了以上三类提要,学术界还发现了《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保存提要1878篇,现藏台北“国家图书馆”。江庆柏先生认为这批提要编汇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1774—1775年)之间,是首次将所撰提要汇集成册,进呈乾隆皇帝御览的一部书目,因而称之为“汇总提要”。此外,乾隆嘉庆年间出版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书138种,内有127篇提要,江庆柏先生称之为“刊本提要”或“聚珍提要”。细心的读者可以查阅、比较。

学术价值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提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例如“四库提要”的最初形态“分纂提要”,其中就有一些内容翔实、风格严谨、表述规范的提要。北宋欧阳修、宋祁撰写《新唐书》225卷,进表称该书“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但有人并不认可,如刘安世《元城语录》说:“事增文省,正《新书》之失。”南宋陈振孙亦有此言。史学家邵晋涵为《新唐书》撰写提要,对这些批评之言进行驳正。其分纂稿称:

《新书》删定《旧史》,废传六十一篇,如薛伾、李祐等之事宜附见,韦元甫、李若祁等之行事不著,玄奘、神秀之事多属荒渺,此删并之善也。新添传三百一十篇,《后妃传》增载郭贤妃、王贤妃,创业功臣传增载史大奈,韩门弟子增载皇甫湜、贾岛,《忠义传》增载雷万春、南霁云,《循吏传》增载韦丹、何易于,《儒学传》增载张齐贤、啖助,《文艺传》增载吕向、张旭,《方技传》增载邢和璞、罗思远,《列女》增载高愍女、杨烈妇,此搜罗遗佚而有裨于《旧史》者也。且《旧史》于咸通以后纪传疏略,《新书》则于韩偓之纳忠、高仁厚之平贼,与夫雷满、赵匡凝、杨行密、李罕之之僭割,具书于传,一代兴废之迹备焉,岂得谓其无补于《旧史》欤?(《南江文钞》卷十二)F7EC7C08-F1D1-4B52-AEFA-8827B21A5599

邵晋涵将《新唐书》与《旧唐书》作比较,认为欧阳修等删除旧传61篇,增添新传310篇,并且对咸通之后的史实多有增补,比《旧唐书》更为完善,史料价值更高。纪昀在汇总、润色“总目提要”时,对该提要进行了大幅删改,尽管其主旨仍然是对“事增文省,正《新书》之失”说的反驳,但对于以上文字全部删除,致使论据缺乏、观点空泛。当然,纪昀修改稿折衷旧说,语言凝练,行文紧凑,也是一篇高质量的提要,颇受学术界赞誉,但其激荡的文采并不能掩盖其论据缺失的弊端。

就《四库全书》中的大多数文献而言,“总目提要”的价值远远高于“分纂提要”和“书前提要”。例如,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60卷是经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荟要》本、文渊阁本提要只有165字(今按:不计标点和文末衔名,下同),文溯阁本提要也只有243字,显然与这部巨著的价值和地位是不相匹配的。纪昀重新撰写了961字的长篇提要,对于《左传》的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史料来源问题、经传关系问题、《左传》不见于《汉志》问题、注疏问题等学术公案进行梳理、考辨,内容翔实,识见不凡。

“总目提要”并不泛泛而谈,而是根据具体文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和考证。例如《大戴礼记》浙本提要(文津阁本、殿本同),出自经学家戴震之手。自汉代以来,《礼记》的传本就有《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两个系统。由于《小戴礼记》长期列于官学,研究成果丰硕,馆臣在《礼记正义》提要中重点梳理其传习起落过程以及诸家注的风格特征;而《大戴礼记》一直声名不显,篇目次序错乱不堪,几至失传的境地,戴震的书写重心便在于厘清错误认知、梳理篇目次序、肯定学术价值等方面。他首先揭示《大戴礼记》篇目錯乱的根源,在于隋唐之后“析《盛德》篇为《明堂》篇”,把一篇拆为两篇,篇目顺序发生变化,加之《夏小正》一篇或载书中,或别出单行,使篇数的计算更加紊乱。戴震按照既不多析《明堂》一篇,亦不别出《夏小正》一篇的正确计算方法,得出《大戴礼记》的准确篇数应为39篇。此外,戴震还认为《大戴礼记》中的《曾子》10篇保留“曾子”篇题,实为原《曾子》18篇的古经遗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提要考证细密,发蒙解惑,颇见功力,学术价值甚高,故纪昀直接使用,不加修改。

“四库提要”系列中的“总目提要”,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大、学术质量最高的官修目录,集古代目录分类与文献解题之大成。当然,“四库提要”完成于二百多年前,难免有一些历史局限性。就其大者而言,馆臣轻视民间文学,尤其轻视戏曲和章回体小说,将这两类作品弃而不收,当然也不曾写过提要。对于已收文献的提要,也有诸多观点问题。如朱熹《诗集传》浙本提要(殿本、文渊阁本同),馆臣以大量笔墨罗列前人校正《诗集传》经文错误,冯复京12条,陈启源14条,又罗列前人校勘传文错误,陈启源13条,史荣10条,连篇累牍。但经过当代学者考证,这些错误大都出自明人所刻之《诗集传》,是书商造成的,并非出自朱熹本人。馆臣之所以揪住《诗集传》的错误不放,是因为他们预设了一个“尊汉抑宋”的学术立场,所以在批判宋学方面不遗余力,而形成偏颇乃至错误的观点。这当然也是应该被扬弃的。

踪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F7EC7C08-F1D1-4B52-AEFA-8827B21A5599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四库提要比较研究综述
乾隆时期官方学界对王夫之的认识
文溯阁建造缘起及特色述略
周永年“儒藏说”提出时间考兼论其对《四库全书》纂修之影响
藏书楼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
广西所藏两种《四库全书》零帙
读过《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