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提要比较研究综述

2017-04-14马奔啸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比较研究

马奔啸

摘 要: 文章概括了民国以来,四库提要在比较研究方面的情况,分为总目提要与库本提要比较、库本诸提要比较、分纂稿提要与总目提要比较、其它类提要比较四个部分。最后,文章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不足。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 库本提要 分纂提要 比较研究

《四库全书》提要从文献上分类,有分纂提要、汇总提要、刊本提要、库本提要以及总目提要五种。分纂提要是各分纂官纂写的提要,包括翁方纲、邵晋涵、姚鼐、余集、戴震、陈昌图和张羲年等人。汇总提要是分纂稿汇总以后形成的文献,目前所见到的有《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刊本提要即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各书的书前提要。库本提要,也称为书前提要或阁本提要、阁书提要,目前所存的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和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閣、文澜阁《四库全书》书前的提要。总目提要即汇总为《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提要。①

从民国陈垣等人的研究开始,《四库全书》提要的比较研究,近一百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果也大量涌现。这需要及时总结。一种比较至少涉及两种类型,所以回顾这些研究,可以将其分为四种:总目提要与库本提要比较、库本诸提要比较、分纂稿提要与总目提要比较、其它类提要比较

一、总目提要与库本提要比较

(一)民国时期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与各阁库本提要之间的差异,在清廷颁布《总目》之时就已经被发现②。1927年,《中华图书馆学会会报》刊登陈垣等人所撰的《景印四库全书原本提要缘起》(后简称《缘起》),称《总目》与库本提要(《缘起》一文称“原本提要”)“出入固多,而尤以提要原文相差太甚。(原本提要与现行总目相扣,无有一编无异同者,其通编不同,各类皆有;与总目互校异同详略,亦不胜其列举也)”。这是第一篇进行四库提要比较研究的文章。

《缘起》一文提出,比较《总目》提要和库本提要,可见分纂诸儒“专精之所在”。昌彼得《影印四库全书的意义》③也认为:“故书前《提要》虽也曾经过纪氏的润饰,尚多少保存分纂诸儒原稿的精神。”后世学者大都认可这一点。

但是《缘起》的错误也非常明显,如“戴东原主经部,邵南江主史部,周书昌主子部,纪文达主集部”。三十年代初,金毓黻为其所辑《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撰《四库全书提要解题》(后称《解题》)一篇,纠正了《缘起》的不少错误,并在《缘起》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例证分析。书后所附《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与总目异同表》,在书名、卷数和页数上进行了比较,并有一定的论考。

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有《总目提要与原书提要之繁简》一节,对二种提要进行了比较,范围与金毓黻《解题》类似,而举例更详尽,最后对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总目》提要之失做出了简明论述,可以说比《解题》更深一步。郝庆柏《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与总目异同表》,将书名、著者、卷数进行比较,但未比较解题内容。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不少是通过库本提要来订正《总目》之误的。

(二)建国以后

建国后,涉及到四库提要比较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第十二章《四库全书总目》),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第二章《四库全书总目》版本考略)和《〈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第一章之“《四库全书》提要之间的关系”),江庆柏《四库全书荟要提要》(附录三:《荟要提要》与文渊阁《全书》提要及《总目》同异比较表)。

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将《总目》与库本提要的不同进行了分类:1.体例不同,《总目》有总序、小序和存目,而且在分类上也不一致;2.对象不同,库本提要供皇帝阅读,而《总目》是为大众所撰;3.在著录上,书名、著者、卷数、版本以及主要内容都有所不同。在这之前,何槐昌《〈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谬及原因》(《古籍整理与研究》1998.01)将二者差异分为六种:1.体例不一,2.书名不一,3.分卷不妥,4.明显笔误,5.改换底本,6.卷数差异。这与司马朝军的分类大体相似。类似的论文还有韩锡铎《阁书提要与总目提要的不同》④、司马朝军《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与库本提要之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二书,重点分析《总目》对库本提要的修改。黄氏将修改的方面概括为:1.对库本提要的文字进行润饰;2.划一体例;3.增删内容;4.全篇改写。陈氏认为,《总目》对库本提要的修改,一是考辨更为详密,评论更为精确,二是体现了正统和官方意志。此外,《总目》还有鲜明的“尊汉抑宋”的特征,并且注意彰显历代帝王宗室的著述。这点陈氏另有文章《〈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内容与此相同。

对于二种提要的评价,黄氏认为,原本提要总体看来不够成熟,与《总目》相比,体例文字内容上都有不足。她在《〈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图书馆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称原本提要与《总目》提要在文字、体例、内容上的不同,“反映了纂修官原提要向《总目》过渡的情况。而《总目》在阁书提要基础上,又经修改提高,全书体例整齐,思想统一,注重指示学术门径,详于内容介绍,文字考订,得失评论乃至源流叙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陈晓华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书前提要作了轻重不等的改动,使不少提要失去了原貌,但在综观得失、排比考证、归纳总结以及用词遣句等方面,却是书前提要不及的”。此外,崔富章《四库提要诸本分析——以〈四库全书总目〉本为优》(《文献季刊》2012年7月第3期)一文也认为《总目》的学术价值更高。

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何槐昌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谬及原因》中多责难总纂官,认为是他们“思想上对著录不重视”、“马虎”,也指出客观原因是编纂目录时,总纂官仅仅有提要,而四库书已入阁,无法核对。胡大浚《翻书偶得-四库总目与文渊阁书载录错讹一例》⑤认为是编纂上的问题,《四库全书》在编成后多次抽换书目,《总目》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后造成了差异。

二、库本诸提要比较

(一)《四库全书》四阁提要

最早提到库本诸提要不同的,是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和杨家骆的《四库大辞典》,但均未能做出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比较重要的论述,有罗琳《〈四库全书〉的“分纂提要”和“原本提要”》(《图书馆情报工作》1987年第一期)。这篇文章点明了提要完成的顺序与《四库全书》成书的不一致。文章称,按照清高宗《御制诗·文津阁作歌》自注:“辛丑年(乾隆四十六年)全书第一部成,贮文渊阁;壬寅(乾隆四十七年)第二部成,贮盛京之文溯阁;癸卯(乾隆四十八年)第三部成,贮御园之文源阁;兹第四部书于甲辰岁(乾隆四十九年)全完……”,《四库全书》的成书顺序如此,但原本提要的完成顺序却并不一定,因为期间还有多次的抽换修改。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分析了库本提要之间的不同的原因:“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在全书纂修期间不断有所改动,甚至在内廷四阁全书抄缮完毕后仍迟迟未能定稿,因此,根据《总目》抄写的阁书提要也就出现了互异之处。”“除因《总目》改动带来的某些阁书提要互有异同的情形而外,钞手的任意删节、改易,也是造成某些阁书提要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这些互异的提要,“不仅可以反映《总目》修改成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而且也暴露了全书纂修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

《文渊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考校》是南师大古文献硕士赵喜娟2013年毕业论文。文章全面比较了在书名、篇卷名称数量、作者、作品介绍、语言表达和评述论断方面的差异。至于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总体上说,文渊阁本与《总目》较接近,文津阁本与文溯阁本相近,且文渊阁本与《总目》较详尽,文津阁与文溯阁本较简略”。此论大体属实,但具体情况和成因需进一步分析。

(二)《荟要》提要

关于《四库全书荟要》提要的研究,江庆柏着力较深,有《〈四库全书荟要〉辽金元三史提要校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文献价值初探》(《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校议》(《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第3期)和《〈四库全书荟要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学术立场差异考论》(《文史哲》2012年第6期)诸文。以《〈四库全书荟要〉辽金元三史提要校议》为例,文章校正了《荟要》中辽金元三史提要的讹误,简要分析出《荟要》提要与分纂稿、《四库全书》书前提要及《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其它如吴家驹、王兴亚、陈得媛等人作文观点与之类似,均认为《荟要》提要较多地保存了馆臣原先所撰文字的面貌。

江庆柏《四库全书荟要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附录三“《荟要提要》与文渊阁《全书》提要及《总目》同异比较表”,全面而详实的列举了《荟要》提要、文渊阁提要和《总目》提要三者之间的差别,直观方便,可以给研究者很大的帮助。

三、分纂稿提要与总目提要比较

(一)分纂稿与《四库总目》比较

首次关注此问题的是金毓黻,《缘起》一文讲述了翁方纲、邵晋涵等所纂分撰稿提要与《总目》的差异,指出研究分纂提要对认识分纂官思想与学术的重要性。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二书概述了各分纂提要各自的特点和与《总目》的差别,黄爱平将差别进行了分类:1.《总目》对分纂提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在語言文字上的润饰,2.各自着眼点不同,3.《总目》提要对书籍内容的介绍有较多增删,4.观点相冲突。

1979年,刘汉屏在《历史教学》(1979年第7期)发表《略论〈四库提要〉与四库分纂稿的异同和清代汉宋学之争》一文,文章认为,《总目》对于分纂稿修改,一个重要原因是总纂官和分纂官对待汉学与宋学的态度不同。与这个观点相反的,是徐雁平《提要有其体制——惜抱轩书录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⑥。文章认为姚氏提要稿被大量改动,原因并非是因汉宋之学相争,而在于体制不同:1.姚氏书名著录往往不准确,2.卷数著录无定例,3.作者著录无定例,4.介绍作者生平往往不能一贯到底,5.对书籍在历代著录中的情况不重视,6.揭示学术源流方面欠缺。因此《总目》对于分纂稿的修改,门户之见导致的原因很小,主要在于《总目》在“体制”上有自己的标准。

同样研究提要编纂体制问题的是罗琳《〈四库全书〉的“分纂提要”和“原本提要”》(《图书馆情报工作》1987年第31卷第1期)一文,文章得出几个重要的观点:1.分纂官纂写提要时并无特定的纂写范围,而是根据自己的所长。2.诸臣的私人进本并不一定由本人纂写提要。3.分纂时并没有著录和存目这两个概念。

把诸分纂官进行全面的考察,全面而系统的看待他们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的关系,这方面的专著,要数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此书长达七十余万言,对于各分纂官,如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程晋芳、翁方纲、邵晋涵、姚鼐,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总裁官于中敏以及清高宗等,在《总目》中如何分工,各自作了什么工作,作用的大小,贡献多少,都予以详细的论述。

(二)分纂稿提要研究

目前对于分纂官的研究较为全面,主要分纂官都有论文涉及。关于翁方纲的有:潘继安《翁方纲四库提要稿述略》(《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1期)、吴格《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发微》(《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85期1994年第8期)、乐怡《翁方纲纂〈提要稿〉与〈四库提要〉之比较研究》(《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4期)等篇;关于邵晋涵的有:刘汉屏《略论〈四库提要〉与四库分纂稿的异同和清代汉宋学之争》(《历史教学》1979年第7期)、罗炳良《邵晋涵在历史编纂学理论上的贡献》(《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2期)、苏虹《关于邵氏〈四库全书提要分纂稿〉》(《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5期)等篇;关于姚鼐的有:季秋华《从〈惜抱轩书录〉看纂前提要与纂后提要之差异》(《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年第5期)、徐雁平《〈惜抱轩书录〉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文献》季刊2006年第1期)、王达敏《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3卷第5期)等十余篇;关于余集的有:李祚唐《余集四库全书提要稿研究价值浅论》(《学术月刊》2001年第1期)和《余集〈四库全书〉提要稿疏证》(《天府新论》2001年第1期)等篇;关于戴震的有:方利山《戴震全集和“四库”有关提要》(《徽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3-4期)及司马朝军《戴震与〈四库全书总目〉》(《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8期)等篇;关于陈昌图的有:张升《新发现的〈四库全书〉提要稿》(《文献》季刊2006年第3期);关于张羲年的有:司马朝军《最新发现的张羲年纂四库提要稿》(《图书与情报》2008年第5期)及张梅秀、常志红《新见三篇张羲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纂稿》(《晋图学刊》2011年第5期)两篇。

四、其它类提要比较

金毓黻《缘起》还提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之提要,称其编纂时间“始于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亦多在四库本所著年月之前,此亦可谓最初撰拟之提要矣。第详校其字句,或同于原本提要,或同于总目,其异同之处甚少,绝不类邵氏初撰之稿。此盖于校印时,又据原本提要及总目加以修改。唯其校上年月不复改易,若不详为考校,尟有不以为初稿者。”书后附有《聚珍版本提要与四库本提要异同表》,目前看来,研究《聚珍版丛书》提要的还很少,金毓黻此文有重要的价值。

司马朝军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本社2004年第1版)“《四库全书总目》版本考略”一章将《总目》与《简明目录》的区别进行了分类(数量;排序;书名;解题)。同样对《简明目录》进行专门研究的,是武汉大学胡蓉2009年硕士论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殿本浙本异同考》。

司马朝军此书还比较了《总目》的殿本与浙本,内容来自于他的论文:《〈四库全书总目〉殿本与浙本之比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六期)。文章认为殿本与浙本是两种不同的系统,浙本不出于殿本,殿本在文辞的简洁、顺畅和文义上都要优于浙本。崔富章《〈四库全书总目〉武英殿本刊竣年月考实——“浙本翻刻殿本”论批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也持相同的观点,这都修正了王重民在《跋影印四库全书总目》(《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第1期)中所认为的浙本出于殿本的论断。

此外,有将多种提要进行综合比较的,如陈晓华《〈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这方面出現的学位论文比较多,大多都是以某一类文献为中心,如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的两篇硕士论文:王婷《〈四库全书〉提要比较研究——以史部为中心》,鲁秀梅《〈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提要考论》,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张春国博士论文《四库明人别集研究》。

五、总结

综上,四库提要的比较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1.研究范围全面,涵盖了五种提要的所有类型。2.对差异类型进行了区分与概括,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3.通过差异分析了四库提要的纂修流程,对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4.注意到提要差异反映出来的学术差异。但也有诸多不足:1.对提要编纂、源流等方面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经典案例的分析,全面比较上较为薄弱。2.《聚珍版丛书》提要和《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提要涉及较少。3.仅对差异进行分类和概括,没有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

注释:

①江庆柏.四库学文献的基本类型.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3).

②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纪昀复勘文津阁库书“查出提要内删节、改窜及遗失私撰各篇页,与《总目》不符”。当时军机大臣阿桂等于五月十三日上奏清高宗:“必须一律赔换,以臻完善,均应如纪昀所奏,先交武英殿官为换写,其需用工料银若干两,应即查明议叙各供事现任某省,饬令按数摊赔。……俟写毕后,仍责成纪昀带领官匠将文渊、文源二阁换写篇页,逐一抽换完竣,再前赴文津阁,抽换整齐,免致歧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307.

③载台湾商务影印《四库全书》第一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19.

④甘肃四库全书研究会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2005年四库全书研讨会文选》甘肃省图书馆,2006.

⑤同上.

⑥同上.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杨家骆.四库大辞典[M].词典馆,1930.11.

[4]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M].启智书局,1933.04.

[5]金毓黻.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M].沈阳:辽海书社出版,1935.

[6]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7]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0]甘肃四库全书研究会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2005年四库全书研讨会文选[M].兰州:甘肃省图书馆,2006.

[11]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2]江庆柏.四库全书荟要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3]江庆柏.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4]江庆柏.四库学文献的基本类型[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3).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比较研究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珊瑚钩诗话》考辨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