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思政课程中开展党史教育的建议

2022-07-05徐菁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程小学教育

徐菁

[摘 要] 党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内容,对青少年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政课是青少年的“人生第一课”,教师应将党史教育与小学思政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弘扬党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关键词] 党史教育;小学教育;思政课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一部生动丰富的活教材。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党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思政教师是党史学习的排头兵,是党史传播的主力军,更是党史进课堂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思政教师要担当起“传道”的重任,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思政课堂的活力,引导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弘扬党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一、小学思政课程中的党史教育现状

当今,中小学思政课程中的党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思政教师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思政教师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了解不够,这导致了很多教师的党史讲述还是照本宣科,思想和实践脱离、案例和观点脱节的情况比较常见。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在实际教学中,学科教学和思政育人呈现“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教学与育人是一个共同体,另一方面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整堂课是教师的“一言堂”,从而造成小学思政课上党史教育内容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第三,党史教育不够深入。在诸多学校的党史教育中,对思政教育资源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片面地认为在学科教学基础上冠上党史名称就是党史教育课,“贴标签”现象屡见不鲜。

二、党史教育融入小学思政课程的建议

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在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中国共产党的正道传递给学生,思政教师就要知“道”,懂“道”,明“道”,用“道”。就小学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现状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思政教师的党史理论学习,在学“道”上下功夫

学“道”功夫要精深。思政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做到在课堂上理直气壮,正气充盈,以自身的信仰和学识赢得学生的喜欢。如可以通过专项的党史学习活动,结合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特性,不断创新党史学习载体和学习方式,以“线上研修+线下实践”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线上研修是通过“党史网”“学习强国”、观看《觉醒年代》等线上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是依托校党支部每周的专项党史学习会,开展党史天天读的活动,通过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党史》《苦难辉煌》等书籍,以打卡、朗读、分享感悟的形式,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水平和对历史规律的认知水平。这样,当学生追问“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时,教师才能“胸有丘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通过线上、线下的党史理论学习,适时开展“同上一节党史课,共看百年征程”教学观摩活动,以集体备课、教研组赛课、专家引领评课、学生投票选课的形式,促使思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教师在三尺讲台的阵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二)转变思政课堂党史学习方式,在传“道”上讲方法

传“道”方法要创新。一些中小学的党史思政课,之所以学生听不进去,关键在于教师授课方式老套、被动式灌输,到头来是前记后忘。为此,只有打破传统“道”路,才有利于学生将党史思政课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以时间轴贯穿百年复兴中华史,教学内容离学生既近又远。传道方法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因地制宜开展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通过观看《觉醒年代》中五四运动的视频,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将党史中的思政课从文字变为视觉内容,从而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转化。还可以在教学中创新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如“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中设计“红船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担当登上“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实现百年复兴梦,将党史思政课从静态变为动态,讲活党史,盘活教学资源,激活学生内心的精神力量。这样,让党史教育不仅入脑入心,更融入学生的点滴生活。

(三)丰富思政党史教育形式,在明“道”上深耕耘

明“道”方式要走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想改变党史课枯燥无趣的现状,让百年党史内容变成可触、可感、可亲的现实存在,需要思政教师不仅抓课堂传道,还抓课堂延伸,在实践教育中“明道”。不走形式走心灵,使党史学习教育走向“精专特”。

如南昌市某校在思政课党史教育上采用“一看二讀三赛四唱五走”的实践形式,在“内容新、形式新、方法新”上做文章,探索小学生创新党史课的授课方式方法。

一看片:透过观影,致敬百年英烈。在思政课堂中引入《红星照耀中国》《榜样》等优秀党史片,通过眼看耳听,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而充分参与学习。

二读书:读红色历史书籍。师生共读《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插图版)》等红色书籍,以讲故事、录视频等形式分享读后感。

三赛知: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和社会第二课堂的协同作用,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四史”知识竞赛,兼顾小学低、中、高段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以图画、连线、简答、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知识竞赛,使党史课变得生动有趣。

四唱歌:穿越时空唱红歌。贴近学生的学习内容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童心向党唱红歌”的活动,以唱、跳的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式多样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党史学习“动”起来。

五行走:探访红色革命故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衔接起来。依托社会资源,如带领学生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让学生感悟八一起义精神;走进小平小道,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走进历史档案馆,聆听老红军的战斗故事;走进博物馆、展览馆、红色雕塑广场……一趟趟生动、难忘的红色之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党史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红色故地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结合书本近代苦难的历史内容,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有道,思政教师只有在学“道”上下功夫,在传“道”上转方式,在明“道”做创新,才能在正“道”上前行。只有精耕细作、用心用情、守正创新,才能上好思政中的党史“金课”,赢得学生的喜欢,把党史教育变成学生爱学的课,用党史的力量和精神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行稳致远向未来。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思政课程小学教育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