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2-07-05闫建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闫建周

[摘 要] 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生涯之后,其心智已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其自身的身体成长、智力发展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将直接影响整个人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让学生保持充沛的活力,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应用及全面落实,以期让各个级别适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还要让学生领悟德育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实现五育并举,协同发展。但由于高中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都被缩减,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将授课重点放在学生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的培养上,相关德育工作和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是二者的工作联系不够紧密,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此,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素质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此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纪律思维、团队协作思维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其后续的人生经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

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括学校的因素,也涵盖一部分家庭的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一)校方因素

当今,部分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所以针对高中生的文化教育工作会保持较高的管理强度,为其规划极为紧密的文化学习课程,留给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往往较少,甚至不安排任何体育活动,即使存在少量体育课程,也只是为了让学生放松一下而已,相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则无法有效实施,也并未对其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案。

(二)家庭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学历及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程学习的认识不够,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程学习就是为了放松和玩乐,过多的体育课程学习会降低学生文化课程的整体成绩,甚至部分家长对行为习惯培养工作持怀疑态度,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忽视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生因素

尽管高中生的心智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但受到家长和校方的压力,大多数高中生只得将个人学习重点放在各个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学生为了扩充文化课的学习时间,逃避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加之部分体育课教学内容烦琐、枯燥,直接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让大多数学生逐渐失去了在体育课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即使暴露了自身行为素质方面的缺陷,也在短时间内无法纠正,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

大多数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会在户外开展,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体育器材,涉及大量的专业运动技术。因此,如果学生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能保持良好的纪律,或者体育运动器材使用方法不规范,那么就会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诱发运动意外风险的出现。所以,相关教育人员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体育运动意外风险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将体育教学安全知识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这也能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思想上保持良好的专注度,提升自身的安全运动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具备自我防护意识,在各类运动正式开展之前要完成热身运动,对各类运动装备完成检查步骤,真正掌握前滚翻及后滚翻等自我防护技巧,避免在体育课中出现受伤的情况。另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对学生进行他人防护方法的培训工作,避免在团队运动过程中出现冲突,尤其是在开展一些对抗性团队运动过程中,良好的他人防护意识能够规避风险事故,控制好学生自身的情绪和动作幅度,让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坐立行走习惯

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学生的心智及身体机能就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学生的站姿、坐姿及行走姿势都不正确,那么就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损害,也会诱发各类身体疾病,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体态的美感。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学生身体姿势不正确时就要及时指出,并对其进行严格纠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保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通过队列训练让学生保持正确的站姿和走姿,长时间保持正确的站姿和走姿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个人姿态更加优美,还能让学生的身体发育保持正常状态。队列练习也能发挥一定的纠正作用,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习惯。必要时,教师可开展专门的坐姿训练和走姿训练,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坐立行走姿势培训课程。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规则习惯

大多数学生对规则和纪律无法长时间保持有效的关注,在一些团队体育活动中会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高中体育教学项目中,通常会涵盖多类竞技教学内容,教师可将纪律和规则内涵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例如,在高中体育足球训练课堂上,体育教师要严格规范参训时间,参训过程中不可迟到和早退,必须身穿运动鞋和运动服,队伍的解散和集合也要遵照口令。在训练内容上,教师可组织不同类型的竞技性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规则和策略,当出现犯规问题时,学生要接受相应的惩处,使学生充分了解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其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在其他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规的习惯。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习惯

在目前的高中生群体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时刻保持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状态,在进行团队合作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个人交际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集体协作效能。而在高中体育课程学习中,大部分项目都是集体性项目,学生要在遵守規则的基础上,正确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良好配合的过程中取得比赛的胜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养成团队协作习惯。例如,在足球课程学习时,在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提高整队的比赛水准,形成团队默契,在尊重队友、团结队友的氛围中,为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不但要掌握充分的知识文化内容,而且要兼顾自身德育素质的提升。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规划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提高各方面人员对于高中体育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玲.高中体育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7(14):118-119.

[2] 刘东.对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效性整合策略的探究——以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49-50.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