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7-05李海渤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植物种子园艺学时

李海渤

(韶关学院 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园艺学是农学专业中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茶学等门类.目前,园艺植物对于种植业的贡献率已经位列第一位,“十三五”以来,仅蔬菜产业年总产量近8亿吨,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的产值[1].因而,园艺植物在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经济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种子被视为农业“芯片”,种业的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2020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全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

“园艺植物种子学”属于园艺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报道较少.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注重综合性、实用性的基础上,精炼、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3];王志敏等利用网络环境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网络教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4].从目前对“园艺植物种子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来看,鲜有从课程学时的分配及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方面进行论述与探索.本文主要从“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的教材、课时、教学内容、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1 “园艺植物种子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艺植物种子学”是“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后续课程,主要讲述新品种的繁育、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识别种子的方法,熟悉繁育不同作物种子的技术,熟练掌握种子纯度鉴定和种子活力鉴定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种子销售的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种子营销知识,为从事种子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种子产业日益重要的今天,尤其体现出了“园艺植物种子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园艺植物种子学”面临着教材陈旧、课时减少等问题,需要对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1 教材陈旧知识点弱化问题

“园艺植物种子学”授课教材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陈旧,目前通用教材仅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园艺植物种子学》(巩振辉主编)是2010年5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种子生产学》(王建华、张春庆主编)是2005年11月出版.教材陈旧使得教学内容与课程发展前沿脱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二是教材不适于授课学时.近几年教学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压缩专业课程学时,增加通识课程学时,而现有教材的内容过多,适宜讲授课时基本都在48学时以上,且有些内容属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内容,比如“种子的化学成分”一章,应该属于“植物生理学”课程,当然作为学生自学或者复习内容保留在本课程教材中也未尝不可,但在一定程度上,教材中过多的知识点反而弱化了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2 授课学时不足的问题

作为一门专业课,“园艺植物种子学”原授课学时为48学时,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为:种子概念与特性部分12学时,种子繁育部分14学时,种子储藏与检验部分8学时,种子加工与销售部分6学时,实验部分8学时.课程改革后授课学时压缩为32学时,在完成原有教学内容条件下,每个章节均难以详细讲述,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有待加强,教学效果不理想,授课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因而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弥补上述不足.

1.3 授课方法单一

“园艺植物种子学”是理论及实践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更加重要.传统教学方法中,多以多媒体教学,室内教学为主,忽视或者减少了室外实践教学,即使室外实践教学,也多以教师演示为主,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理论多,实践少,考试时得心应手,动手时一脸茫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创新性,造成原本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轨[5].

2 “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与探索

2.1 合理调整课时分配

在有限的学时里,面对大量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调整课时分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删除或者缩减重要性相对较弱的教学章节,比如,缩减绪论、种子的形态结构等和删除种子的化学组成等内容.其次,调整课时分配,增加实践学时,将实验部分由原来8学时增加为16学时,理论部分压缩为16学时.理论课程部分重点突出讲解种子的繁育、种子的保藏、种子的检验、种子的加工、种子的销售等核心章节,充分利用授课教师育种科研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部分在实践中加以深化,同时在实践中增加讲解理论课程中缩减或者删除的部分内容,做到理论授课中有实践内容,实践授课中有理论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比如,学生对于种子繁育过程中的“三系”理解过于抽象,在实践过程中直面现实的“三系”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增加.实践证明,理论课程与实践部分并重,相互穿插、相互理解的讲授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点,能达到较好的授课目的.

2.2 与其它课程密切衔接

“园艺植物种子学”前导课是“园艺植物育种学”,平行课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两门课程的部分章节与“园艺植物种子学”相关度较高,比如,“园艺植物育种学”系统选育法、杂种优势的利用与“园艺植物种子学”的种子繁育相关,“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园艺植物种子学”的种子纯度测定相关.因此,与相关课程的讲授教师提前沟通十分必要,在讲述这些章节时任课老师提示或回顾其余课程中的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影响.

2.3 结合种子产业激发学习热情

种子产业是农业发展中的排头兵,种子产业是农业产业创新性最强的一个领域.为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每年举办许多种业博览会、出台与种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布各类与种业相关的研究项目.结合这些最新的种业发展相关信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讲述种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各地的奖励措施、种子繁育过程的失败案例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讲授效果.比如,某种业公司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将保持系当作恢复系使用,从而造成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繁育工作的严谨性,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侧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3 “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改革后的授课效果

课程改革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表现在:学生出勤率高;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实践教学中坚持不懈,动手能力增强;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关心种业发展,学术研究进展等.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每年有多名学生主动联系授课教师要求参与到与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中.课程改革后,课程评价方式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种业发展相关的课程论文,从论文完成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撰写过程中态度端正、格式正确、语言顺畅,经过详细的调查、文献查阅,论文有深度,有创意,而不是一种被动应付的结果.

综上所述,“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经过系列改革后,适应了课时减少的现状,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教学预期效果,对于培养园艺学相关人才,储备种业发展的后备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植物种子园艺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园艺系
园艺
植物种子的旅行
微距镜头下的种子之美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