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特写学习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2022-07-05王晓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写消息教学

王晓

【教材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的第三篇课文,曾发表于《光明日报》。

该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均是新闻消息,准确客观、简明迅捷地展现了新闻事实的全过程,是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此文是一则新闻特写,实时记录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从单元篇目设计来看,在新闻消息和新闻通讯之间设置一则特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体会新闻的客观性与文学性。这则特写语言灵动,现场感强,更具艺术表现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阅读兴趣。此外,此文构思精巧,作者巧选观察点,将一个仅1.7 秒的动作用慢镜头定格,展现跳水的精彩瞬间,这种写法对学生学习动态镜头特写有借鉴意义。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九年级的四册书中,各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本课所在的新闻单元就是其中之一。部编版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旨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从而落实单元目标呢?“新闻教学应用好教材,根据学情搭建新闻学习支架,使学生系统学习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相关知识,提升新闻素养,学会审视生活、思考生活,发展批判性思维。”[1]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尊重教材,运用创意,以学定教。教材中明确指出,开展新闻单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初步掌握新闻的基本写作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本篇课文的旁批、补白和知识卡片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特写的概念和特征。可以说,教材代替老师完成了部分教读任务,解决了常识性问题。同时,由于该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即在活动探究中生发学习,因此课堂设计应以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趣,让学生在趣味的探究性活动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问”“思”“辩”来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课堂中起点拨、归纳的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任务启读,掌握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辨析新闻特写与新闻消息的异同。

2.通过替换研读法,了解新闻特写的观察视角和语言风格,掌握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3.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从新闻受众的视角理解新闻特写的文学性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辨析新闻特写与新闻消息的异同。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特写的观察视角和语言风格,掌握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合作探究式、勾联参读式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年仅14 岁的跳水小将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她就是全红婵。你们看了当天的比赛吗?这是老师搜集的新闻资料,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大家看,如果把这张特写照片或这个视频镜头写成文本,你认为难吗?

(屏显视频,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同学们普遍感到写成文本不容易。特写照片定格了跳水的精彩瞬间,视频镜头充分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跳水动作完成时间短、节奏快,那么如何找准观察点,用语言文字来精准描述这一跳呢?

二、读懂文本,厘清内容

1.情境启读

屏显一:

今天,你作为一位实习生,进入了新闻特写学习营。指导你的老师是前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和樊云芳,他们曾凭借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你拿起文本,认真读起了他们的这篇成名特写。

(学生静默阅读,教师提示学生参读旁批和注释,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师: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根据标题可知这则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情。在内容上,文章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进行了细致刻画。

屏显二:

学习营里有一位同学读得比你慢一些,因为他一直在思考新闻标题中“飞天”的含义,在注释中也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意思,请你帮助他。

参考:这很简单,“飞天”原指敦煌壁画里婀娜的美女,这里喻指跳水时身姿曼妙优美的吕伟。

师:新闻标题要求准确鲜明,这则新闻的标题是否不够简洁直白呢?

参考:新闻消息的标题往往一语中的,直白明了。新闻特写追求表现力,标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新颖些。“‘飞天’凌空”是主标题,既点明跳水冠军的人物特征,又体现了文学性,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准确鲜明,点明了新闻的内容。

屏显三:

读完文章,你的同桌也产生了疑惑。说好的“新闻六要素”呢?怎么在文本中找不到“何时”?“达卡多拉游泳场”在哪儿?都不用告诉读者吗?注释里说“5136”里第一个“5”是第五组动作,怎么前4 组不写,只把这一跳写得如此详细呢?请你帮助他。

(教师引导学生勾联新闻消息的知识,比较新闻消息和新闻特写的不同。)

参考:这是一则特写而不是消息。新闻消息通常报道的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关注时间线上的纵向完整,过程可以概述,但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具体。而特写关注的是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即抓住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镜头来描写,这是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因此,只需重点关注赢得冠军的第五跳来写,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等不必面面俱到。

2.合作研读

屏显一:

你的老师夏浩然说:“我们特写部和消息部不同。拿拍照作喻,他们拍的是全景,我们则是景深对焦。”你若有所思,和伙伴们讨论起来,这则新闻里哪些句子将镜头聚焦?请你大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前几个问题对文本的依托小,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要想深入了解新闻特写的写作视角,需要学生细读文本,在朗读中体悟,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新闻特写是定格写,是聚焦在人物身上进行情境的鲜明再现。那么,作者如何运用精准的写法来聚焦人物呢?这里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对原句进行删减替换,让学生通过揣摩比较而进一步体会新闻特写的笔法特征。

预设:

例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思考:“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括号里的部分能否删除?

参考:这句话写的是跳水准备阶段,镜头直击本人,以吕伟为观察点,环境中动态的云、鸟是围绕人物浮动的背景,衬托了吕伟的沉静。

例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思考:“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接住了。”将“托”改为“接”可以吗?

参考:将“托”字换成“接”字,美感和意境都被破坏了。“托”字,化无形为有形,空气像一双手接住了吕伟,画面定格在吕伟轻盈的身姿上,有短暂延时画面的效果。而“接”这个词生硬,显得身姿沉重。

例3:“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思考:“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激打)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很小)。”用括号里的词句来替换加点词语如何?

参考:“拥抱”比“激打”显得轻柔,“悄然不惊”表现出四面水花仿佛也配合着主人公,寂静无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具形象性和艺术性。写水花是侧面表现吕伟入水后,观众目光停留的水面处水花压得很小。

总结:这则新闻特写以主人公吕伟为观察对象,聚焦其跳水的体态,将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定格,用文字鲜明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屏显二:

坐在远处的一个练习生向樊云芳老师提问:“1.7 秒真的很短,你们是怎么观察的?为什么读你们的文字,好像一切都慢下来了?”樊老师说道:“我们是专业体育记者。别人看花式,我们是分解动作,放大细节看技巧。”你怎么理解樊老师的话?

设计意图:跳水的动作是极快的。在文中,作者将动作进行了分解,让我们看到了吕伟跳水的全部瞬间。通过文字,我们也真实地感受到“快”的感觉,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文字表现力。

参考:作为专业体育记者,他们储备了一定的跳水知识,能够将转瞬即逝的1.7 秒分解为“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步骤。正是这四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让这一跳连贯、精彩。吕伟跳水技巧高超、身姿优美,光靠定格写还不够,还需要放大写。例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坐在观众席上,是无法清晰地看到翻腾中的手指和足尖的,但作者在这里放大这两个部分,实际上将读者的视域放大,用两个端点来强调吕伟跳水的身姿优雅之极。

3.勾联参读

屏显:

一堂新闻特写课结束了,午餐时你特意夸了夸你的两位老师。新闻消息部的练习生有人不服气,非要说新闻消息比新闻特写更全面具体,对此你有什么要反驳的?

链接资料: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 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 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 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亮出了9.5 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 届亚运会10 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课堂尾声再次活跃学生思维,引发研讨。)

参考:新闻消息和新闻特写具有不同的价值。首先,两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新闻消息时效性强,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突出最重要的事实,目的是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获取最直接的信息。新闻特写现场感强,是将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目的是让读者目击现场“具体情况如何”,给人视觉冲击,这是消息所不及的。相对而言,读者更愿意读特写,因为特写有更强的现场感,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其次,两者的语言风格不同。新闻消息的语言客观平实,简洁准确地表现了事实全貌。而新闻特写的语言生动形象,常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来突出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更加吸引读者。此外,由于新闻特写具有文学性,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往往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三、作业布置

屏显:

作为学习营里的一位练习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在即将到来的秋季运动会中,选取一个比赛镜头展开新闻特写?请你试一试。

设计意图:新闻是应用型文体,学习新闻的目的是进行新闻创作。单元目标的任务三中明确提出了新闻写作要求,因此,对学生来说,将特写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是必要的,也是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的一种方式。

【板书设计】

“飞天”凌空

(文学性)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客观性)

新闻特写 VS 新闻消息

事件“横剖面”——事件“纵截面”

放大、鲜明再现——客观、简洁具体

现场感——时效性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新闻单元的一篇特写。在部编教材中,新闻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因此在设计时,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以情境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整堂课中,我设置了若干主问题,以“生问”代“师问”,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自助、互助,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新闻消息的知识,但新闻特写和新闻消息是存在差异的。“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2]鉴于新闻特写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在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新闻特写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横截面”“放大”“鲜明再现”,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从而认识新闻特写的写作视角和语言风格。在替换品读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写的视角聚焦,体会到其语言的生动性,也感悟到新闻语言之下的情感倾向。此外,现场感正是新闻特写的优势所在。通过与同一则新闻消息的对比,学生迅速发现特写直击现场带给人的视觉震撼,从而认识到特写的新闻价值。可以说,整节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好。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应用型文体,学习新闻的目的是进行新闻写作。本节课以合作研读为主,主要解决了新闻特写的概念性问题。美中不足的是,受课堂时间所限,没有时间在课上安排写作实践并予以指导。新闻特写的撰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课后加以训练。在我看来,写作实践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的重要路径。

注释:

[1]韩春:《慧眼“识”新闻 慧心“阅”生活——搭建新闻学习支架 培养学生新闻素养》,《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第6期,第19页。

[2]李江:《新闻特写写作技巧》,《新闻前哨》,2010年第5期,第102页。

猜你喜欢

特写消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从特写到长镜
一张图看5G消息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特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消息
消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