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22-07-05宋佳
宋佳
泰安市中医二院急诊科,山东泰安 271000
脑梗死发病较为突然,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除可引起患者死亡及发生偏瘫、失语症状外,在康复期间同样存在较高的痴呆发生概率。当前国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存在显著升高趋势,并呈年轻化表现[1],其被认为是影响国内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2]。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如发病早期最有效的血管再通方法是血管介入治疗[3]。如就诊较晚,错失最佳介入治疗时机者,则建议实施溶栓治疗[4-5]。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相对于常规的遵嘱护理,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预见性与主动性[6]。该研究随机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化护理流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3~69岁,平均(61.7±8.7)岁;发病时间 8~24 h,平均(15.5±3.8)h。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2~68岁,平均(60.9±8.6)岁;发病时间8~24 h,平均(16.1±4.1)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前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况正常;听力正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及以上。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需呼吸机支持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观察组行优质化护理流程。首先以个体化病情出发,结合该科室临床护理资源,针对患者制订详细的优质化护理流程。在患者就诊时,有责任护士接诊,与此同时做好对患者疾病情况的仔细评估,做好“一对一”专职护理,如加强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健康教育、注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针对急性患者,尤其是发病早期存在介入治疗者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启动应急预案后根据规程要求明确相关人员职责。针对失去介入治疗时限者,以医嘱为标准及时做好溶栓治疗准备,明确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并初步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合医师作出的临床诊断,对患者疾病诊疗的预后作出预测,做好静脉通道的开放、标本采集等工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指标,干预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干预过程中针对急性脑梗死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变化、语言能力变化及护理相关并发症。
①评定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评分通过汉语失语症量表[5]进行,总分0~200分,分值越高说明语言表达能力越好;②确诊时间和血管再通治疗时间以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③神经功能评分以ESS评分[6]进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恢复越理想;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评价患者的主动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对所患疾病临床症状的自评能力、患者日常使用药物治疗依从性、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总分最高100分,得分与患者对急性脑梗死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性;⑤护理干预过程中并发症主要观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率指标比较
观察组确诊时间和血管再通治疗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率指标比较[(),h]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
表1 两组救治效率指标比较[(),h]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确诊时间0.4±0.1 1.2±0.2 22.627<0.001血管再通治疗时间1.7±0.2 3.5±0.4 25.456<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ES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干预前23.8±1.9 23.9±2.0 0.230 0.819干预后1周81.8±3.9 70.1±2.7 15.600<0.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语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languag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oint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languag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oint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干预前68.8±5.6 68.9±5.7 0.079 0.937干预后131.2±25.3 96.1±9.3 8.236<0.001
2.4 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和1个月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和1个月后,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1周后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和1个月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diseas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表4 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和1个月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diseas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干预前31.1±2.2 31.0±2.3 0.199 0.843干预1周后55.5±3.5 42.2±3.3 17.486<0.001干预1个月后75.1±5.0 55.1±3.8 20.141<0.001
2.5 两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过程中观察组颅内出血、皮下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因供血动脉突发灌注血流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局部缺血改变,进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失临床症状。该病以血供不畅通甚至完全阻断而发病,随着疾病进展而发生脑缺血性坏死[7-8],继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发病后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进而造成患者家庭与社会极大压力,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心理的负面影响。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确诊时间为(0.4±0.1)h,血管再通治疗时间为(1.7±0.2)h,早于对照组的(1.2±0.2)h和(3.5±0.4)h(P<0.05),说明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缩短溶栓药物应用时间,缩短血管再通治疗时间。其结果与李倩楠[10]认为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后缩短确诊时间在0.5 h以内,确保血管再通时间在1.5 h左右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ESS评分为(81.8±3.9)分,高于对照组的(70.1±2.7)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得分为(131.2±25.3)分,高于对照组的(96.1±9.3)(P<0.05),干预1周后和1个月后,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分别为(55.5±3.5)分和(75.1±5.0)分、(42.2±3.3)分和(55.1±3.8)分,均高于干预前的(31.1±2.2)分和(31.0±2.3)分(P<0.05),同时干预1周后和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急性脑梗死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Pego Pérez ER 等[11]认为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提高ESS评分至80分以上,改善其语言能力得分至130分左右,同时确保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达到75分以上的结果相一致。说明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观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价值。该研究发现,护理过程中观察组发生颅内出血、皮下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总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2.5%)(P<0.05)。刘运萍等[12]亦认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其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两者均提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能有效减少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该组所行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以专业神经内科护理为基础,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优质化护理[13-15]。以个体化疾病进展为出发点,通过集体讨论、个体化病情研讨等手段,提高护理效果,从而更积极地为溶栓治疗争取时间,其中接诊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各司其职[15-16],及时跟进影像学结果,开放静脉、留取标本等工作均对提高护理效率有重要影响[17-18]。
脑梗死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给患者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还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相关专家对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护理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对缩短急性脑梗死者获得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