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诊断与治疗
2022-07-05谭小坚
谭小坚
(云浮市云城区前锋畜牧兽医水产站,广东 云浮 527500)
鸭病毒性肝炎是肉鸭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要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对该病具有抵抗力,对鸡和鹅等不能自然感染发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感染形式。该病多发病于管理粗放和饲养条件差的养鸭场,其中饲养管理恶劣,鸭舍饲养密度大,潮湿拥挤,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均可引发该病的发生。该病在孵化雏鸭时节呈多发性,一旦有鸭感染可导致快速传播,发病率可高达100%,给养鸭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1 流行特征
该病主要感染3 周龄以内的小鸭,成年鸭有抗药性。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鸭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被感染。鸭舍潮湿,饲喂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饲料,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善均可诱发本病。孵化雏鸭的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一旦疾病暴发,会在雏鸭之间迅速传播。不同年龄雏鸭的死亡率差异很大。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鸭的免疫功能增强,死亡率降低。本病可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曲霉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黄病毒发生混合或继发感染。
2 病例介绍
病例1:我辖区某养鸭专业户属于老饲养场,每年大约有4~5 批次肉鸭出栏,2021年7月份新引进樱桃谷鸭3000只,饲养至13日龄时突发疾病,当日有25只肉鸭死亡。场主带病死鸭前往诊断,经临床观察诊断,结合病理剖解及实验室诊断工作,最后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随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后,病鸭迅速康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2:我辖区某养鸭户电话求诊:该户目前有肉鸭1200只,饲养至15日龄后,有约20%的肉鸭出现精神颓废,不愿活动,喜欢卧地,头颈后弯,驱赶时步履缓慢,一旦驱赶停止鸭子便立刻卧地,食欲出现降低或废绝,饮欲不强,病鸭腹泻严重,粪便呈水样,病情严重的鸭斜卧在地上,双蹼乱蹬,划水状,头脖部后弓。随病情发展,病鸭陆续出现死亡现象,最多时每日死亡20 多只。
3 临床诊断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约为1~4d,病发突然,病程呈现短暂急促。发病初期,病鸭精神状态颓废,食欲断绝,行动迟缓,喜欢趴窝,头颈收缩,双翅下垂,眼睛呈半闭微张半昏迷状态,部分病鸭出现腹泻。发病不久有病鸭会有神经症状出现,主要表现为神经焦躁不安,运动失调不能正常走路或抽搐,身体向一侧偏,双腿痉挛严重,严重者数小时后发生死亡,头颈后仰,双脚朝天。该病死亡率因日龄不同有所差异,1 周龄以内的低龄的雏鸭死亡率高达95%,1~3 周龄的雏鸭死亡率显著降低不到50%,4~5周龄的雏鸭几乎不再死亡。
4 病理变化
患病鸭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脏(见图1),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黄白色,10日龄以上的病鸭肝脏呈黄红色、质地比较脆弱,手指一碰即裂。条状、点状、片状出血点或出血斑覆盖于肝脏被膜上、胆汁稀薄、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外观可见有斑驳样花纹。胰腺有点状、片状出血点,呈红白色、淡红色。肾肿大、充血、出血。
图1 肝脏病变
5 诊 断
5.1 从病鸭中采集病鸭肝送实验室进行诊断。细菌学检查呈阴性。
5.2 将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每只鸡胚尿囊腔接种0.1mL,鸡胚于接种后5d 后发生死亡。死亡胚体小、腿部、腹部水肿,尿囊液增多、淡绿色,肝脏也呈淡绿色特征性病变。
5.3 低日龄雏鸭接种病鸭肝悬液0.5mL,雏鸭3d后发病,见典型神经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6 疾病治疗
6.1 紧急免疫对发病鸭应尽早采用抗鸭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按每只雏鸭1mL 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适当配合头孢菌素+电解多维饮水,预防继发感染和避免应激反应。
6.2 对死鸭、淘汰病鸭、污染地垫料、粪便和饲料等作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发病鸭群用百毒杀带鸭消毒,1次/d,直至康复。鸭舍周围环境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1次/d,直至该鸭群出栏。
采取措施后,当晚死亡数明显下降,用药5d后,全群基本恢复正常。
7 讨 论
7.1 早发现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4d。1~3 周龄的雏鸭多发。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初期,精神不佳,无食欲,行动不便,颈缩,翅膀下垂,半闭眼昏迷,部分出现腹泻。患病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烦躁不安,运动障碍,身体向一侧倒下,双脚痉挛,数小时后死亡。临死前,将头向后弯曲成有角度的反弓姿势。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随日龄而变化。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1 周龄以内的雏鸭可达95%,1~3 周龄的雏鸭,小于50%;4~5 周大的雏鸭死亡率较低。因此对该病应及时早发现,便于及时实施妥当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7.2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提高防疫意识进雏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时间。如果饲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提倡在10~14日龄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时刻注意预防,注意鸭舍的卫生和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感染各种细菌入侵机会。雏鸭饲养引种时应进行严格隔离,特别是5 周龄以下的雏鸭,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池的水。孵化、育雏、饲养、育肥等不同阶段的饲养笼舍要严格分开,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清洗鸭舍药物可考虑用普通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病鸭舍清洁后,可用1:400 防毒喷雾消毒或用植物灰垫鸭舍法消毒。同时,要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高温、防疫、转移、惊吓、饲养密度过大、突然换料等不良刺激,严防降低鸭子的抵抗力,引起各种病原体感染。
7.3 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对健康鸭进行免疫以激发鸭体内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患某些传染病的鸭转变为非易感群的有效的疾病预防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鸭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扑灭鸭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使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种鸭开产前一个月用弱毒疫苗进行第1次免疫,2 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mL;或者在开产前2~3 周,同时用鸭肝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对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50 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1mL/只。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于7~10日龄注射50 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2mL/只。一旦雏鸭发生该病,应迅速注射卵黄抗体,可迅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防止病原扩散。亦可用卵黄抗体进行被动免疫预防,一次免疫有效期为5~7d。
7.4 中药配方推荐黄芪150g,茵陈120g,柴胡、黄芩、黄连、板蓝根、大青叶、双花、连翘、茯苓、枳壳、溪黄草各100g,甘草80g,加水5kg,煮成2kg,药渣再加水3kg,煮成2kg,2次滤渣后药液混合加入红糖1000g,供全群饮服,饮服前停饮水1h,病重的每只灌服3mL,2次/d。本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因此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方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青叶、黄芩、黄连清热凉血、解毒,溪黄草、茵陈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健脾,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7.5 应用高免疫血清已发病的病鸭,紧急肌注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疫血清,1.0mL/只;同时,复合VB水溶液添加在饮水或饲料中,1~2d 即可控制疫情,减少经济损失。这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3~5d才能获得结果。实践中,可根据雏鸭全身痉挛、反射角、病程短、传播快、肝脏病变特征等进行初步诊断,并应迅速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免耽误最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