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认知特征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5曾小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条目量表

曾小英

(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乐昌,5122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而睡眠相关的认知过程如过度担忧、功能性失调信念与态度、习惯性觉醒等在睡眠障碍的发生、治疗转归上均发挥关键性作用。相关研究文献指出,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睡眠唤醒更多的是认知唤醒而非躯体唤醒,而且导致患者不良睡眠影响最多的是过度活跃的大脑,因而在控制患者活跃想法方面难以控制躯体症状[1]。且临床分析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联合行为干预的同时,进行睡眠认知干预能辅助提升疗效,缩短睡眠潜伏期[2]。但临床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认知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认知特征详加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收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睡眠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3.05±2.19)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3.05±2.19)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的患者;3)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伴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2)依从性较差的患者;3)不配合调查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基础信息调查 使用我院基础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如年龄、学历、睡眠障碍病程等资料。调查前向患者说明问卷的目的,问卷共64份(对照组32份、观察组32份),实际回收率100%。其他调查,如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评价,该量表1994年由肖水源整理编制,共包含3个维度(10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总分≤22分数属于低水平,23~44分属于中等水平,45~66分属于高水平。

1.4.2 睡眠认知评价 采用睡眠功能性失调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 Beliefs and Attitudes Scale,DBAS)评价研究对象的睡眠认知水平,该量表包含5个因子(24个条目),因子1为睡眠障碍后果,因子2为预测与控制睡眠,因子3为药物改善睡眠的错误认知,因子4为睡眠期望的信念,因子5为非药物睡眠方法的认知[4]。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1~5分),总分12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不合理信念程度越严重。

1.4.3 睡眠质量评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量表包含19个自评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其中第19个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剩余18个自评条目中包含7个维度,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上述7个维度均按照0~3等级计分,各维度累积得分为PSQI总分,评分范围0~21分,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评估等级:很好(0~5分)、还行(6~10分)、一般(11~15分)、很差(16~21分)[5]。

2 结果

2.1 2组研究对象DBAS评分、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而DB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DBAS评分、PSQI评分比较分)

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 影响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单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社会支持及DBAS量表因子(P<0.05)。见表2。

表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因变量为PSQI评分,自变量为DBAS量表的5个因子、社会支持评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BMI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年龄≥45岁、性别、文化程度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DBAS量表因子3与4(P<0.05)。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普遍问题,且调查发现多数精神分裂症对自身睡眠情况存在错误性认知,而认知不足则会增加不安全性,因而为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需改善患者对睡眠的认知[6]。

本研究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睡眠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各32例,调查二者的睡眠认知特征与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而DB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单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BMI、社会支持及DBAS量表因子(P<0.05);影响睡眠质量的多因素为年龄≥45岁、性别男、文化程度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DBAS量表因子3与4(P<0.05)。上述结果表明,相比睡眠正常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度更高,且错误药物促睡眠方法与睡眠期望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家庭与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大。且分析发现当患者年龄超过45岁,男性、文化程度低时,极易发生睡眠障碍,可能与45岁以上男性患者责任感强、社会压力大、所承受的家庭压力较大等原因密切相关,而学历低的患者思虑重,加之我国逐渐向全民知识化社会迈进,其文化程度可能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因而导致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变差[7]。社会支持则表明家庭与社会对患者的主观与客观支持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身疾病问题,多半会感觉孤独、不被理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对环境、自我、亲缘以及他人的心理不确定感,而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社会支持,如支持、尊重与理解患者,直接性物质支援等,均可使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增强社会适用性,辅助改善其睡眠[8]。DBAS量表中因子3反映患者对服用药物改善睡眠的认识与态度,因子4反映患者睡眠不理性的认识及对睡眠的期望,而上述不良认知可通过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改善,前者可降低患者担忧次数,减少日间认知唤醒,而后者则可通过睡眠安全卫生教育,改善不良生活方式[9]。亦可通过认知重建,促使患者主动认识到自身行为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不合理的睡眠理念,以降低担忧次数与思维反刍行为,辅助提升睡眠质量[10]。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睡眠正常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度更高,且年龄≥45岁、性别、文化程度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错误药物促睡眠方法与睡眠期望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临床需加强对上述影响因素的重视,并实施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以此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条目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