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理念下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线上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
2022-07-05詹嘉杨明
詹嘉 杨明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教学已然成为了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在此契机下,各高校积极探索设计专业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新模式。运用“三创”育人理念,对陶瓷设计专业慕课平台线上课程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建设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线上资源库建设对于课程体系创新、学生设计创意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高校、企业与慕课平台应加强合作,以“三创”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完善线上教学课程模块和内容。
关键词:线上教学;慕课平台;“三创”理念;陶瓷设计;资源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景德镇陶瓷大学校级重点项目“高校陶瓷设计专业慕课教学资源库建设”(TDJG-19-Z02)研究成果。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1],并在2018年“升级版”中对“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在此基础上,高校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创新、创意和创业”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新业态下,高校教学应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手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下简称“三创”[3])。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介入下,行业面临新的转型和升级,高校教育在此形势下也应突出“创”的特征。陶瓷设计专业作为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具有陶瓷产品设计和创作能力的人才,而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陶瓷设计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线下课程较多受制于学习地点、时间和教师选择等因素,导致课程学习广度和深度较弱。因此,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对于辅助线下教学,促进陶瓷类“三创”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基础
当前,有关“三创”的研究理论颇多,但针对“三创”理念下陶瓷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研究十分稀缺,且探讨多聚焦于职业类高校。而将“三创”应用于陶瓷类线上教学的研究也较为匮乏。经梳理发现,有部分文献对本文启发较大。首先是“双创”模式下陶瓷工艺类课程的改革。其认为应在教学模式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4]。其次是“三创”人才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探讨。以课程变革为基础,拓展通识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增设综合类课程。再次是职业院校有关陶瓷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企业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并结合慕课教学突出课程特色[5]。
二、线上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慕课”(MOOC)教学席卷国内,作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对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各高校借此也产生了一批特色和精品课程,但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网易公开课等主流慕课平台的调研发现,陶瓷类课程总体占比较少,高校参与力度整体较低,国家级精品课程打造力度不够。
(一)促进课程创新
通过慕课教学和资源库建设,可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通过课程考核与评价及时获得课程的反馈情况,并根据反馈,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尤其是针对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诸如陶瓷设计源流、器物的设计与装饰动因、产品的功能性设计、不同材料和工艺呈现的釉色效果等内容,教师可筛选出部分进行重点答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由于慕课平台设置有“直播间”,各高校可组织教师定期以直播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以增加互动的直观性,弥补线下课程教学的不足。因此,慕课教学平台的有效利用可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同时,慕课平台教学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也十分关键,主要弥补线下课程教学中参考资料的不足,以提供相关视频、课件、参考书目等资料的阅览或下载。根据课程类别,在素材资源库内上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下,如何通过慕课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做好线下与线上课程的有效互补和创新十分关键。
(二)激发设计创意
陶瓷设计类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即是激发学生利用瓷泥和釉料制作形式多样的产品,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审美趣味和功能需求创作出适宜的陶瓷产品,这是考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个学习过程也是创意思维培养的过程。其中,课程教学形式、内容和考核机制的多元性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具有重要作用。当下,高校线下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示范、学生实操和教师考核评分为主的教学和评价机制。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陶瓷产品制作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创意思维的引导则会产生诸多弊端。诸如“师徒教受”式教学模式会无形中形成教学与受众的“一致性”,即学生一味模仿“标准”,即使教师强调学生应在模仿中创新,但固定思维模式有时很难打破。同时,陶瓷设计专业课程类别实践性较强,学生容易形成技能第一的思维定式。当然,技能的确是产品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基本保证,但实践的前提应具备新颖的思維,在创意思维的指导下实现对产品造型和装饰的打造。因此,线上课程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可通过慕课平台学习与各个高校有关的产品创意、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等课程。教师可让学生预先学习观看这些课程,在此基础上展开线下课程的教学,并在课上进行“头脑风暴”,以案例、元素和一些即时性事件为灵感让学生们能够快速形成设计思路,达到创意思维培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线上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的学习,教师可根据资源库内容对学生进行课程的理论考核,创新考核形式和内容。
(三)提升创业能力
在陶瓷行业急速转型的当下,“碳达峰”和“碳中和”对陶瓷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在今年7月份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其中就指出:“加强与人工智能、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深度融合,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6]因此,陶瓷设计专业发展也应契合行业发展,充分利用慕课平台打造线上教学资源库,在设计专业主修课程之外,拓宽知识外延,将互联网技术、先进陶瓷材料、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科交叉的学习能力。同时,线上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将设计作品、创业故事和一些营销策略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创业和择业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学校和企业也可结合陶瓷设计专业特点,在线上平台开设项目孵化区专题,学生通过自主申报、策划案提交到企业对接,体验自主创业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以“企”促“学”模式的打造。因此,线上平台资源库的建设为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空间。
三、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模块的设置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如何打造基础课程、优质课程、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课程模块应是慕课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线下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依托良好的课程体系,即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划分。相较而言,慕课平台中的陶瓷类课程大多是以高校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为类目进行的通识性教学,这符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本质要求,即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要求和理解能力。然而随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各慕课平台和高校之间应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为各高校量身打造课程版块,丰富课程内容。高校也应积极向慕课平台反馈用户体验,优化课程类目的设置。后疫情时代下,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已逐渐成为相关专业知识获取的主流方式,社会人士、从业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希望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然而由于各人群的差异性,对知识学习的动机与接受程度不同,各高校应参考线下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按照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受众人群等类别在慕课平台设置课程模块(如表1),以此更加精准地划分课程类目与受众。当然,课程设置方式还需有慕课平台的技术介入,能够方便学习者搜集、收藏和订阅。同时,陶瓷设计专业涉及的课程类别较多,课程建设也参差不齐,故这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仍须高校、企业、慕课平台的通力合作,为学习形式的多元化、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学习平台的专业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线上课程类目设置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十分关键。主要是按照各高校不同课程性质和类别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专业教学的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可选择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近现代设计史归于线上基础课程类目下的“史论”内容。将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和人机工程学归于基础类目下的“设计”内容。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产品包装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和卫浴产品设计归于线上核心课程类目下。将专业方向课程中电子产品设计、陶瓷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可归于线上特色课程类目下,在此基础上打造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同时,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力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多的案例分析,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产品设计内涵。
(二)素材资源库建设
素材资源库,顾名思义即能够提供素材阅览、下载和分享的模块,以满足学生在教学之外获得知识拓展的需求。素材资源库能够同时辅助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提供大量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的参考,使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陶瓷产品的材质、造型、纹饰和釉色之美,也能够看到陶瓷制作的动态视频。虽然教师在PPT中也可以展示图片内容,但由于PPT的篇幅原因,较多陶瓷产品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故素材资源库的建立可有效弥补其不足。素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别:图片、视频、文字和PPT。根据不同类别的素材模块还可进行类目的细分(如表2)。在“图片”类别中主要是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器物类图片,多以博物馆展品和考古发掘实物图片为主,其中图片类别中的“科技类”是指以陶瓷为材料打造的各类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及其它智能穿戴设备[7]。同时,还包含窑炉位置及内部结构图等。在“视频”类别中是以动态形式展示陶瓷制作和烧造工艺、考古发掘现场,并通过业内专家的访谈视频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文字”类别主要是一些研究性文献的上传,包括器物造型与功能的关系、不同工艺下釉色与纹饰的呈现、新材料的发展、陶瓷在智能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内容,还包括一些窑址的发掘报告。“PPT”类别下,主要是针对教师或学生课程PPT资料的分享。以上素材模块下的资料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的问题,须提供相关账号才可阅览或下载。
四、结语
“三创”理念下,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课程应突出对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引导与训练,培养创业能力。面临陶瓷行业的转型与变革,对高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慕课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库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在课程资源库与素材资源库的学习,拓展线下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平台中图片、视频和文字全方位的展示,学生可完善知识体系与内容,并在课程分享、讨论和考核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利用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强大的课程资源优势,强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
参考文献:
[1]马梅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扎实推进[EB/OL].[2015-09-21].http://www.gov.cn/2015-09/21/content_2935982.htm,.
[2]國务院.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EB/OL].[2018-09-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3]陈文兴.跨界与融合:地方高校“三创合一”培养“三创”人才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34-40.
[4]于岩.创新创业背景下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J].中国轻工教育,2017(2):46-48.
[5]蒋雍君,何皎月.高质量发展趋势下高职院校陶瓷特色人才培养探析——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5):18-2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07-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29/content_5628172.htm.
[7]余诺婷,谢志鹏.智能穿戴陶瓷外观件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陶瓷,2021(8):1-9.
作者简介:
詹嘉,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陶瓷文化研究。
杨明,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